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强 《台湾研究》2005,(4):33-37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在“经济优先”政策主导下,短短二、三十年迅速实现工业化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与环境的日益恶化。20世纪80年代初始,特别是中后期,台湾民众终因难以忍受累积环境恶化而不断地掀起抗争事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迅速成为台湾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迫使台湾当局正视环境危机,并制订环保法规政策,设立环保机构,从而催发了台湾环保产业的萌芽。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自萌芽以来呈现稳定的成长态势,并形成自身的发展特点与优势。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相似文献   

2.
台湾资讯电子产业(包括资讯、消费电子、通讯和半导体等)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萌芽发展,80年代快速成长,获得全面发展,在90年代后进入发展成熟期,资讯电子产值持续上升,出151持续增长,多项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同时向大陆及其它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资讯电子产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本文主要对2000年后岛内资讯电子业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准确把握台湾资讯电子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向。  相似文献   

3.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两岸科技交流及合作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劳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大量外移到社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资讯、半导体等科技产业在岛内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台湾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台湾科技产业也开始关注祖国大陆投资市场。台湾当局推行“戒急用忍”政策,限制科技产业到大陆投资。21世纪即将来临,展望世纪之交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前景,人们无不对台湾科技产业现状、两岸加强科技产业合作可能性以及如何推进两岸科技合作等问题感到关切,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发表一己之见。一、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台湾科技产业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服务业发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萍 《台湾研究》2006,(2):42-47
作为台湾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是拉动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服务业增长表现一度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业成长速度减缓,甚至低于总体经济成长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减弱。为振兴服务业,2004年台湾当局推出了“服务业发展纲领与行动方案”。然而,对台湾服务业成长原因的深入剖析显示,台湾服务业发展的根本桎梏在于狭小的内部市场,只有通过两岸经济整合搭建广阔的区域平台,台湾服务业才有真正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在台湾问题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体而言,大陆的两岸关系研究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等特点,出现一批相当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就大陆两岸关系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求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朱磊  祝斌 《台湾研究》2007,(1):6-10
2006年,台湾经济发展态势呈“外热内冷”格局,全年经济预计增长4.4%,在“四小龙”中最低。两岸经贸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调整仍步履蹒跚。展望2007年,两岸经贸将继续扮演带动台湾经济的重要角色,台湾经济将可维持4%左右的中低速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7.
林涛 《台湾研究》2006,(4):38-42
1998年亚洲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东盟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韩国、台湾都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有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严重的冲击而大幅衰退,危机过后,它们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但是效果有所不同。本文拟就“四小龙”中的韩国和台湾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台湾在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其中股市暴涨暴跌的现象最为突出。当今中国大陆的资产泡沫也正逐渐扩大,两者之间的态势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台湾处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资产泡沫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相当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湾科学史学开创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经历60年代中、晚期的一段短暂的低谷期之后,于70年代迎来新的发展转机。并逐渐走上正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建制化的进行,台湾科学史学日趋成熟取得了繁荣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台湾科学史学逐渐地形成了自身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俞文华 《台湾研究》2008,(1):13-18,58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两岸贸易的日益扩大和台商在大陆投资持续增长,台湾在大陆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也不断攀升。从科技政策分析的角度,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发明专利申请的大幅度增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在大陆的三种专利申请增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基于快速增长的发明专利技术的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地区)产业联系加强主要是通过垂直一体化和产业内分工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亚洲内部之间已经形成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亚洲经济体内部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中间品贸易,而亚洲与北美、欧洲的贸易则主要是最终品贸易。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之间产业经济联系,而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产业联系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与经济互动频繁,那么中国大陆产业发展将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台湾产业发展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理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产业关联程度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是垂直专门化率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及两岸经贸关系前景评析刘映仙80年代后半期,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和政治关系趋于缓和,台湾当局开始调整其僵硬的大陆经贸政策,逐渐放宽了两岸经贸交流。进入90年代,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整和“政策立法”。目前,...  相似文献   

13.
曹小衡 《台湾研究》2006,(4):28-32,42
20世纪中叶后,台湾经济曾经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失业率、合理的基尼系数和特有的经济发展机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这一切似乎开始全面的逆转: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东亚“四小”之末、失业率上升、分配差距拉大,并已引发社会不满。与此同时,在两岸政治关系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却成为维持台湾经济成长的关键和决定其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逐渐向服务业社会转变,但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增长趋缓,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已成为台湾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岛内外经济新形势,台湾当局将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作为施政重点内容之一,并大力加强两岸服务业交流与合作。本文将就岛内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台湾当局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杜强 《台湾研究》2011,(6):50-54
在台湾地区,环境教育是指运用教育方法,培育民众了解与环境之伦理关系,增进民众保护环境之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促使民众重视环境,采取行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之教育过程。台湾地区实施环境教育迄今20多年了,探索了许多经验与做法,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教育成效,民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素质得到较大提升。目前大陆正处于类似我国台湾地区20世纪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的状态,台湾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大陆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出于政治利益考虑,台湾当局经常以所谓“台湾安全”为由,推出各种紧缩性政策措施,企图阻碍两岸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一直采取各种名目的限制措施,其中对大陆经贸热进行过7次明显的“降温”行动。本文拟对台湾当局的这些“降温”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0,(1):25-30,64
美国次级房贷引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受到剧烈冲击,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不能置身其外,均呈现经济成长趋缓与外贸出口下滑的现象,快速发展的两岸经贸往来也遭遇挑战。然而,2008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重大的积极变化,大陆地区陆续出台多项惠台政策协助台湾抵御金融危机,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思路也作了重要调整。在两岸均持开放态度并积极推动下.两岸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两岸经济合作将朝正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方向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钟明 《台湾研究》2000,(4):37-4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台湾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信息产业(IT产业,亦称资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从80年代的“策略性工业”到90年代的“十大新兴工业”,信息产业在经历20多年的持续发展后,终于成长、壮大起来。台湾信息产业的崛起不仅对台湾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对称性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多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两岸经济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的目标。然而,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呈现为一种不对称性、不平衡性与不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也因此在台湾与大陆均出现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些误解。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当局必须检讨两岸经贸政策,以更大的格局与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认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利弊得失,争取创造双赢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台湾研究》2012,(4):40-43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快。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金融资本是其进行生产活动、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金融机构的自身功能特征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格局不断发生作用,导致其可以选择不同的经营区位。随着海峡两岸投资限制的逐步放宽,大陆和台湾的金融产业合作日益密切,金融资本的双向流动不断加快,两岸经贸关系出现全新的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台湾金融机构纷纷加快进军大陆的步伐,积极利用相关政策开展跨境经营活动,以便为大陆台资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因此,在当前热络的两岸经贸交流环境中,探讨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地区的跨境经营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