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歪曲历史教科书激怒韩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汉城大学教授协议会谈5月21日致函联合国总部说,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不仅不反省战争罪行,反而美化战争”。日本政府对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侵略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说成是“进出”、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解放战争”等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是日本政府“企图在21世纪向其国民进行侵略思想和政策的教育”。因此,日本“不能成为对世界和平与安全负责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2.
神化领袖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把他们的领袖说成是“君权神授”的“真命天子”、“逢凶化吉”的半人半仙的救世主。令人厌恶地是这种腐朽的封建糟粕也传染给了无产阶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神化领袖并非个别,原因何在?本文仅从方法...  相似文献   

3.
知足知不足     
平白 《瞭望》1999,(33)
题目的两句话,倒个过儿,分两章,先说第二句,再说第一句。(一)知不足知不足,是所有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的最可宝贵的品格。“盛德若不足”。人生追求,道德修养,总有不足,永无止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索取无限的知识,生命显得那么短暂。所以契河夫认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叶于陶先个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他解释:“在任何情况下,对人生总抱着决不厌世的态度;而对自己的工作总感到不满意——永不厌足。”未厌,对人生充…  相似文献   

4.
台湾旅美学者余英时先生,近来对两岸关系频频撰文,论说之谬,可谓奇谈怪论。他在今年3月29日抛出的《飞弹下的选举——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载台湾《中国时报》)中,把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替,说成是“民主制度”战胜了祖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把中国人民要求强大和统一,说成是“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公开挑衅”。更有甚者,他居然把我们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说成是在制造一个“纳粹式的民族主义运动”;作为一个自称熟读中国历史的学者,他称“中国,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具体内容,恐怕今天谁也说不清楚”。他的这些怪论一出,即遭海内外中国人的批驳,台湾《海峡评论》5月号发表评论说,余氏“为美国霸权主义辩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卖国言论护航”,并斥为“曲学阿世,莫此为甚,实士林之耻”。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主革命是摆脱了殖民地桎梏的民族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实践所提出来的迫切问题之一。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认识很不一致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对此尚研究得很不充分,对它的本质、性质、动力、规律性以及发展前景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理论研究。近几年苏联出版了为数不少的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本质和性质的著作,其作者们要么把这一革命说成是“新型革命”、“特殊类型的革命”,要么说成是“过渡类型的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有说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写了就办     
廉政建设、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说了就做,写了就办。这是南京某单位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经验。我想,他们所以能说到写到做到,关键在于他们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了就干,制度、计划一旦制定,就严格执行,而不是象某些单位把制度当成“挡箭牌”,用来对上应付领导,对下唬弄群众。 “说了就做,写了就办。”言必信,行必果,不仅是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只有取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酝酿,在中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对于清算左倾错误已经并且继续起着伟大的政治作用。但是,我理解,这个论断的实质并不在于‘发展阶段”本身上,而在于它特定的“新社会主义”的内容属性问题上。第一,从性质上看。如果把过去犯的错误说成是“操之过急”、“走快了”,那无异于说,今天的任务就是要退回去,这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传统体制的弊端并不是什么“走快了”,而是“走弯了”,不是“超阶段”而是“走错了”。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对共产主义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人们对共产主义这个社会理想产生了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怀疑这种理想。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把共产主义这个理想社会说成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或“最终理想”,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人类最美好最合理、最完善的社会。由此人们也就产生了诸如“共产主义实现以后社会是否还向前发展”,“共产主义那样完美无缺,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等疑问。继而在实践中对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不感兴趣,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敬、竞、静,应当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三种境界。“敬”,说的是敬业精神。敬业是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事业的一种工作态度。要想培养敬业态度,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新闻工作者, 必须把自己日常从事的采编工作与党的新闻事业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把写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办一张好的新闻报纸,看作是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一种乐趣,是追求人生华丽乐章的过程。这样才能杜绝有偿新闻等低级趣味和目光短浅行为,才能长久地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加之新闻工作的政策性、时间性强,涉及面广,更需要敬业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根本容不得半点懈怠,绝对不允许拿工作当儿戏。  相似文献   

10.
南街村模式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应变方式,是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市场知名度的策略。它说明社会主义在实践形式上的多样化。因此,不应当过多地从“主义”上评判南街村模式,而要如实地回复到市场经济本身来认识新的现象。以前那种把南街村说成是“共产主义小社区”的看法,实际上未必符合南街村本意,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学风所要求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一个思想解放、创造力大发展的智力质变的新时代。在这个空前激变的时代,各国正面临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质,高效、高速的整体综合竞争。这种竞争,不是停在一点上,而是在不断地朝着更高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在这种非常复杂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各国智囊团普遍认为是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正如有人说的:“专家群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神经元。”因此在教育上,各发达国家无不把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位党委书记上任时,宣传部门要地方电视台采访他,说是有助于提高“知名度”。这位党委书记执意不肯,说“知民度”更重要。于是他走村串户,体察民情,问计于民。 “知民度”与“知名度”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领导干部是注重“知民度”还是“知名度”,也是检验其党性修养和领导素质的一把尺子。  相似文献   

13.
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果道德不能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化为人的具体实践,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无从谈起。基于道德的这个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知”与“行”的互动,仅仅是停留在让受教育者知德的水平上,那么毋庸置疑,德育的最终产品将会是一群有道德知识而无实际道德品质的人,德育的价值和意义也将无从谈起。德育贵在知行统一,只有将道德贯彻到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德育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实现。然而,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知行脱节的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对德育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新的审视。“知”与…  相似文献   

14.
政者,正也     
贾士祥 《学理论》2008,(9):79-79
在既往的文章里说过,把道德视为治国之本,那是对道德作用的夸大。但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又离不开“为政以德”,实现全民族道德素养的提高。儒家主张“德治”。怎么实现“德治”.孔老夫子讲了许多话,够得上最经典的,我觉得是这4个字:“政者,正也。”  相似文献   

15.
在“8·15”日本投降5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在世界人民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日本政界要人又公然发表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论,并更加堂皇地采取参拜靖国神社的行动.这种挑战性的言行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不满和忧虑.“8·15”的前夕,即8月9日,新任文部大臣岛村宜伸上台伊始就大放厥词,说日本过去进行的那场战争是不是侵略战争“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优胜劣败,胜者就是侵略”.他甚至把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说成是一场“要么杀人,要么被杀”的战争.岛村此言一出,当即遭到日本和亚洲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迫于内外压力,岛村不得不赶忙表示“收回讲话”,并假惺惺地把村山首相对战争问题的认识作为自己的话念了一遍.然而,他并没有认错,相反还辩解说,是由于自己没有把话说清楚,而引起了邻国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问题是应该认真地讨论一下了,而且必须从最基本的问题上来进行,不然很可能搞出“比萨斜塔”式的东西来,但它又肯定支撑不了那么久,很可能还没成型就倒掉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是、现在都讲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但每个人赋于它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的,所要建立的似乎不是同一个学科。有些不大相干,而我们却又争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志一再提到“学科建设”、“编写教材”云云,这好像有点搞团校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学科建设并不是一码事。从社会科学学科意义上讲,青年研究是社会学的一个亚系统,这种归属即是国际学术界的惯例,也是我国十年来“官方”给予青年研究的“合法地位”,青年研究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开始了它的学科建设,这都是不容争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提出,在当前经济生活中大力提倡“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提倡知识上的“扩大内需”。这一观点提得好。 时下有的同志一味地强调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地学习,甚至认为现在是非常时期,要全力抓经济,哪有闲心去学习?这种把抓经济与抓学习新知识相分离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时代已经进入新的千年,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抓经济,关键还是要有知识,经济发展越快,越需要学习,越需要掌握新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掌握新的知识,那么新的经济到来,就只能束手无策,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知…  相似文献   

18.
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个重要方面。文明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普遍、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学校在完成教学过程的同时,必须责无旁贷地完成道德教育任务。应该在中学生这个在年龄上和心理上接受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给以最基本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在这个时期大致完成长身体、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懂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给予怎样做一个人的基  相似文献   

19.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依据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作风。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革命和其它任何革命一个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而壮大起来”。还说,自我批评是巩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种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1卷第227页)列宁也说过:“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严肃认真,是否真正履行它对自己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说透了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自我估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要高估自己,也不应低估自己,只有提高自身实际才能,才会使自身价值得到真正提高。正确估计自己,然后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正确估计自己,就是说把自己摆在准确的位置上。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位置,按照这个特定位置的要求,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