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浩 《中国人大》2012,(20):23-24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正由土地经济向金融市场发生转变,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弱质性,又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弱质性。涉农金融机构既要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又要面对分散的小农户和众多的农村中小企业,进而出现的贷款难、贷款慢的矛盾始终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在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农业法执法检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如果一个地方的农村经济缺少金融"造血",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1,(7)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定州要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大目标的关键点,培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优势,实现数量效益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坚持市场取向,发展订单农业。农业是承担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规避市场一体化风险,有效解决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弱质产业。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农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即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边远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转变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4.
如何大力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我们认为要实施三个转变。 第一.在安置的态度上.由畏难向克难转变。在新形势下,退役士兵安置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单位难落实.经费难保证,特长难发挥的“三难”问题。是制约退役士兵安置落实的重要因素.但这是改革中的困难,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政府重视,把退役士兵安  相似文献   

5.
一观念的转变:农业是发达的产业农业产业化既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场革命,又是农村发展观念的除旧布新。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中,首先面临的是:怎样认识农业,如何选择农业的发展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三个认识偏差。一是从世界范围讲,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就一定是农业国,而经济发达国家就一定是工业国。因而一个国家要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跃进,唯一出路是工业化。二是随着农业就业人口比重越来越少,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越来越低,因此断言农业是一个逐渐衰退的产业。三是认为农业天生是“弱质”产业,是低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伴之而采的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的战略转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来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对于现代工业企业而言,在这种转移中就必须肩负起将农民教育、训练和改造为现代企业工人的历史重任。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基础性的重大课题。一、认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自觉地肩负起引导农工向现代企业工人转变的历史重任。在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利川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容易受气候影响,利川的农业是一个弱质农业。“靠天吃饭”、“望天收”是利川农业的真实写照。发展避灾农业,提高利川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农村向城市化的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如何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农村加速城市化进程,如何解决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一、农村城市化的客观必然性发展是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向复杂的上升运动。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没有改变农业和农民大国的形象。而现代化不是少数城市人口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型的经营方式,是已被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实践证明的成功之举。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课题。如何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进一步加深对实现农业产业化迫切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的产业,主要表现在:()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又是风险大、比较利益低的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农业受自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拓展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也给高校尤其是农业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对待和安善解决好农高校“招生难”和学生“择业难”的“两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作为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如何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贸易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农产品市场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已经成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我省农产品品牌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农业的希望和潜力主要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北京市的农业更应当依靠科技进步,开创现代化城郊型农业的新局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利用资源,而农业正是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最高的产业部门,因此农业生产向集约型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相对匱乏,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点很值得自豪。但是我们还应当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推进的过程中,既迎来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引发“质的飞跃”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新旧体制摩擦、社会利益格局大转换、大调整以及市场风险冲击的严峻挑战。农业要顺利驶入市场经济轨道,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必需要国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还很不发达,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业在市场交换中的不均等地位决定了国家必须对农业实施重点扶持和利益保护。加快建立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从根本上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实行改制、改组后,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巩固改制、改组的成果。从我们京口的实践来看,当前亟需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由注重实物型管理向注重价值型管理转变,形成以资本经营为中心的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意在希冀科学化、机械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能够加快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业之难,难在缺钱、缺技术,更难在缺人。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现代农业的人才智力支撑,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  相似文献   

16.
洪英士 《福建通讯》2002,(12):32-33
农业结构调研对于解决当前农产品市场不畅,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实问题,对于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提高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对于改变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的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厦门农村经济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冯惟珠 《群众》2000,(3):22-23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换的过程。农业结构调整是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迫切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由计划体制下的全面长期短缺向区域性和结构性过剩转变,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出现“买难卖难”现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首先是解决农业发展进入  相似文献   

18.
韩泽  李爱仙 《前沿》2005,(4):52-5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要积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利益机制,大力推进农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农牧业发展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广大农牧  相似文献   

19.
赵斌 《政策》2011,(6):10-13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攻坚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找准促进农业跨越式  相似文献   

20.
梁胜利 《中国人大》2014,(18):54-54
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加大、农产品卖难是我们多年来反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发生大面积旱灾,有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怪的现象,尽管一方面大旱不下雨,另一方面周边就有大江大河,但是水到不了农田。为什么到不了?因为我们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差得很远。另一方面,除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问题外,科技成果运用的能力非常低也是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再有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其实是单户农民面对大市场的变化,他的能力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服务体系的组织,造成了卖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