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南风窗》2007,(17):59-59
自1992年创党开始,马力鞠躬尽瘁,他的爱国左派政治立场从未含糊。2003至2004年间马力等一行7人,因为救助国内参与保钓行动的人士到达日本冲绳县,一度被扣留;很多左派人士为反抗港英的殖民统治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左派在香港社会仍未获得完全正面的对待。  相似文献   

2.
左派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了埃米尔·萨德尔的评论文章《超越公民社会:阿雷格里之后的左派》,认为世界社会论坛反映了左派的一些新变化,描绘了当前全球左派的新政治图景。文章从巴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世界社会论坛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们并不能有效地抵制它们所批判的东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外高加索地区、伊朗西北部、土耳其及中亚等地诞生了伊朗左派政党组织。自20世纪初至20年代,第一次左派运动经历了从境外向国内发展、同民族主义运动共同建国、最终失败等阶段。在第一次左派运动中,伊朗左派得到了苏俄的有力支持,同民族主义运动联手,瓦解了英帝国及恺加王朝在伊朗的实际统治,并建立吉朗苏维埃共和国。左派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伊朗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第一次左派运动在接近成功的时候最终被礼萨汗的德黑兰政府所颠覆。对于伊朗左派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关的中外文献大多从苏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苏俄政策的变化导致左派运动失败。然而苏俄只是造成左派兴衰的外部原因,左派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受到内在动因的支配。伊朗第一次左派运动衰落受到伊朗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左派的阶级基础薄弱,革命斗争的理论和方法不成熟,推行的社会革命运动激化了同民族运动的矛盾,这是导致左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23日,波兰举行了制度剧变以来的第四次议会大选,在野四年的左派重新上台执政,组成了以左派--民主左派联盟党(简称民左联)主席米莱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波兰政治舞台又发生左右易位,并出现"红三角"的新格局:总统、总理和议会议长均为清一色的左派人士,力量对比大大有利于左派.  相似文献   

5.
美国左派曾经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有过辉煌历史,但由于自身战略失策等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了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美国左派一直想努力重振当年的辉煌,但由于所有的努力根本就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而最终都流于破产。当前,美国又有一些左派组织想通过确立左派谱系、批判自身等方式来重建美国左派。这些组织立足于美国社会的新特点,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美国左派自身,提出了新的战略和策略。然而,当它们一味强调社会解放而回避阶级斗争时,却犯了美国左派惯有的教条主义错误,使其当前的重建行动依然是停留在书斋中的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智力游戏,无助于改变自身的历史地位和美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斯洛伐克剧变后,由斯洛伐克共产党演变而来的民主左派党迅速实现了向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型。然而,在斯洛伐克政治发展中,民主左派党仅仅获得了有限的成功,未能成为本国主导性政治力量。经历了2002年大选的毁灭性打击后,民主左派党一蹶不振,最终被合并到方向党中,结束了作为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历史。民主左派党的命运是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拉美的左派     
我们无法再谈论拉美的社会主义,但应该承认存在各种各样的“左派”。拉美有许多运动,其中一些充满生机,一些已经边缘化,少数在执政,还有一些拥有执政的潜力。一种意识形态的议程再也无法把这些运动统一起来,但它们仍然要面对左翼政党在上世纪中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活动环境的敌视性和在与大众运动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联系时所存在的障碍。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由左翼政党和政府内的父权制和种族主义所导致的等级制有关。在拉美,最强大和最引人注目的大众运动不仅关心国内的民主和社会公正,而且反对公司资本及…  相似文献   

8.
立宪民主党是日本新生的政党力量,其自由革新的左派政党特色鲜明,已取代原日本民主党成为与日本自民党政权对峙的最大在野党。该党一方面继承了大部分民主党固有的内政外交政策,同时又较原民主党更为关注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状态,代表城市工薪阶层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工党性质。通过考察立宪民主党支持率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近年在自民党长期政权下日本国内左右派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并对左派政党合作竞选的前景作出合理的预估。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如何评价拉美左派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末以来,拉美左派党的领导人先后通过大选,在拉美一些主要国家上台执政:委内瑞拉第五共和国运动领导人查韦斯(1998年)、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2003年初)、乌拉圭进步联盟广泛阵线主席塔瓦雷·巴斯克斯(2004年3月初)、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莫拉莱斯(2005年1月)、智利社会党领导人巴切莱特(2005年1月)等.今年是拉美大选年,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的左派党候选人有可能在大选中胜出.  相似文献   

10.
Bej沈iung der Arbeit:die倪werksch叻en,die Lin凡e und die Krise des Fordism。Bruno Trentin;Hambu嗯:VSA一Verlag,1999 作者布鲁诺·特伦廷是意大利劳工总同盟前任秘书长。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左派与福特主义的危机”,包括11篇文章。特伦廷的论点是:左派长时期抓住过时的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的发展模式,因此至今仍然没有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危机现象。第二部分题为“葛兰西与欧洲左派”,包括9篇文章,论述了安东尼奥·葛兰西关于福特主义和国家的看法及其对于西欧左派政治的影响。《劳动的解放:工会、左派和福特主义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网站www.rense.com 2011年9月16日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欧洲和美国工人阶级:右派、左派和中间派》的文章。该文认为,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强硬右派的制度性权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非议会左派动员"街头力量"的能力也得到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一直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两个领袖———列宁和斯大林、一个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完成的。其实不然。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联合完成的 ,参与领导起义工作的有两党的众多领导人 ,而斯大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像历来宣传得那么大。按照斯大林的说法 ,苏联有史以来只存在一个革命政党 ,即布尔什维克党 (苏联共产党 ) ,其他政党都是反革命政党。《联共 (布 )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中写道 :“一切为了欺骗人民而自称‘革命’的和‘社会主义’的党派的小资产阶级党派———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坚持承认洪都拉斯大选结果,势将深化与拉美左派政权的对立,其中又以对巴西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最高。巴西此前庇护塞拉亚于大使馆内,此番既然无法苟同美国之立场,可能强化与“南美国家联盟“关系以制衡美国,更可能加快与区外势力战略合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之后的"左"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为政治表述方式的定义 如果人们考察一下215年以来"左"表示什么,他就会立刻发现结论是多种多样的.1789-1791年法国革命时国民议会中反对国王的否决权、拥护自由并且愈来愈拥护民主的人是左派.他们的主要敌人是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在1848年的欧洲,捍卫民族和民族国家的人也就是左派.但是在1870到1871年的德国就已经不那么清楚了,民族主义成了右派的事.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的后半期,社会主义是左派的主要计划(Hauptprojekt),但是有各种流派,1917年以后发生了致命的分裂.社会主义就其核心来说是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阶级社会的,但是1919年的左派法西斯主义也自认为并且被认为是左派,因为它激烈地攻击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且主张社会合作主义(Koporatismus).忽视人权的、共产主义类型的专政进行了反对资产阶级、反对自由主义的斗争,后来又进行了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因此也是左派,而且更应当算是左派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网站www.rense.com 2011年9月16日刊登了题为《欧洲和美国工人阶级:右派、左派和中间派》的文章.文章认为,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强硬右派的制度性权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非议会左派动员"街头力量"的能力也得到提升.相反,北欧和中欧强硬右派和新法西斯主义运动以牺牲传统中间偏左/右政党为代价,大肆侵袭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下层.文章内容如下. 欧洲和美国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截然迥异的社会政治反应.在欧洲,尤其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失业青年、工人和中产阶级下层公职人员组织了一系列的总罢工、占领公共广场及其他形式的直接行动.而中产阶级、私营企业雇员和小商贩等则转向强硬右派,选举出或即将选举反对派首相.换言之,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强硬右派的制度性权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非议会左派动员"街头力量"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阿尔多·马切西的《拉丁美洲的激进左派——全球六十年代中的反抗与冷战》一书关注了冷战时期的拉美左派武装斗争从"乡村游击战"向"城市游击战"的转变,并指出这一转变建立在各国左派交流合作的基础之上。这种左派之间跨越国界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催生了联合游击队,另一方面也致使当时拉美各国军事政府采取了联合的镇压行动。冷战给拉美左派留下的政治遗产以及有关"革命"与"改革"道路的争论延续到今天并继续影响着拉美政坛。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总统大选结束后,法国社会党于同年夏季在拉罗谢尔大学举行了一次题为"为了革新的诊断"的全国性论坛。论坛汇集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等社会各界精英,共同讨论研究法国社会党的症结所在,为左派今后的革新奠定基础。法刊《社会主义杂志》2007年总第29期刊登了此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法国民调公司CSA负责人、巴黎政治学院教授斯蒂芬.罗泽(Stéphane Rozès)的文章《社会妥协的衰弱与政治逃避》。作者通过对大选的观察分析,对处于十字路口的左派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18.
俄共拒绝普京改名"社会民主工党"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7月18日,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左派运动时建议俄共改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普京认为,左派运动在俄国是有前途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也是如此.俄国具有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悠久传统,共产主义运动也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9.
英刊《全球化》2006年第3卷第3期刊登了美国美洲大学国际公益服务学院教授詹姆斯.H.米特尔曼题为《全球化和发展:中国相关辩论的启示》的文章。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国内围绕全球化展开的争论例如关于民主化、和平崛起、新左派、民族主义等的争论,认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关  相似文献   

20.
赵旭 《当代世界》2015,(12):81-83
<正>2015年9月12日,英国工党素有"左翼激进议员"之称的杰雷米·科尔宾(Jeremy Corbyn)以59.5%的得票率当选最大反对党工党领袖。他的当选,不仅在工党内部,在整个英国社会也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一直执行"中左"路线和"布莱尔主义"的工党如何使一个"激进社会主义思想者"当选党首?这是否意味着"左派"的崛起?科尔宾当选后又将面临党内外怎样的挑战?默默无闻三十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