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李大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他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精英的历史起点。他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概括,为在中国树立马克思主义旗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抓住了唯物史观的两大核心要素,对阶级斗争学说和群众史观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独到的阐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他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持的几个原则,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问题,关涉对国内外反马克思主义诘难的正本清源,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分析整体性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核心;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诸重大问题之解是论证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关键;把握方法论视角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蕴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吸纳社会性别研究,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一条有效路径。一方面要借鉴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要整合社会性别研究的关注点。具体而言,社会性别研究的一些特有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社会性别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原有概念内涵的扩大,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内容;社会性别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已有理论内容的扩展和补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曾一度停止,后来逐渐恢复。目前在左翼学者中有若干个流派。最近几年,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新趋势:加大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并从源头上论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斯拉文《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一书是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理论创新视野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精神动力。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用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开展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从理论创新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交流,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发展及其有关前沿问题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将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哲史研究室共同举办"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热烈欢迎全国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到会。会议期间,在华访学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专家将参与研讨。会议举办时间:2012年11月13—15日(11月12日报到)会议举办地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本质特征是大社会主义学,从发展趋势看,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内容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旨在将现代传播学的观点、方法、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引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传播学的有机融合,为新形势下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问题破题求解。这既是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从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党兴衰起伏历史教训得来的重要启示。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学应该首先厘清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并从整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明确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实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外理论动态》2012,(2):96-97
中共中央编译局是中央直属的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中央文献翻译和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按照中央确定的"翻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文献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在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推广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三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特别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方面,逐渐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创立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说中国话。其路径主要有:一是与人民群众创造的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文化路径;二是与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三是与人民群众的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传播路径。创立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这要求我们把握四个方面的一要科学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二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认识到它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伟大成果,是博大精深、多学科的完整科学体系,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三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四要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日渐形成了中国民族理论的特色。从指导思想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的现实取向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取向,解析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以此思考这一理论的体系构成和发展走向,既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一种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靖  陈科亚 《工会博览》2009,(10):76-7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运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植根本民族文化的方法和结合现实国情的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创新理论,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编译局是中央直属的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中央文献翻译和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按照中央确定的翻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文献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理论宣传的普  相似文献   

18.
后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消亡、话语体系、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挑战。这种挑战不可能颠覆马克思主义,但它提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坚定地拨开历史发展的表象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挑战和反思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信仰多样化的形势下 ,党和政府应当大力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提炼和升华的理性信仰 ,它为人类提供了终极价值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一定的“恒久性” ,人类可以向它无限趋近 ,也许永远不能与它重合 ,这正是我们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源于欧洲的理论,在指导具有不同社会实际的各国实践时,需要民族化、本土化,在中国,就是中国化;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社会现实所激发的理论需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基于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二,是文化上进一步认同马克思主义,实现文化交融。前一个命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后一个命题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两个命题要双向互动,良性互动,实现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