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适用律师在场权的案件范围是除情况紧急影响公共安全以外的几乎所有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被羁押讯问时有权随时沉默,随时要求律师在场。警察有义务告知犯罪嫌疑人拥有沉默权、律师在场权,获得法律援助权,以及在侦查人员面前陈述的法律意义、后果。警察有义务为贫困者提供法律援助。在羁押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在无律师在场又获取口供的情况下,警察有责任举证证明犯罪嫌疑人是自愿放弃其律师在场权的。如果警察无法证明这一点,其讯问所得的口供为非法证据,不得在诉讼中作为指证当事人有罪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陈述自愿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嫌疑人陈述自愿的保障,是正当讯问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侦查讯问与犯罪嫌疑人陈述自愿存在种种现实冲突,应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律师在权。限制讯问结果的运用,录音、录像监控,增强相应机关的独立性,以及完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等,解决犯罪嫌疑人陈述自愿的制度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讯问是刑事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它提供了大量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信息,是我们破获案件、查清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刑事侦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一些高科技仪器的运用,加之国际上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呼声的高涨、无罪推定价值观念的影响及沉默权、律师帮助权等配套制度的引进,给讯问的传统价值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现代刑事侦查中,讯问程序应是犯罪嫌疑人充分进行辩解以及与侦查机关进行理性和平等对抗的程序;应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制宣传和帮教转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侦查过程中的讯问不能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而应采用合法、文明、有效的方式。这就需要讯问人员通过有效利用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弱点,促使他们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背景下,应该将人权保障的成果转化成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积极因素,实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与人权保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侦查讯问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侦查行为,讯问所获得的口供在庭审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通过讯问可以很快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查获证据,降低侦查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侦查讯问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侵害犯罪嫌疑人的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刑事诉讼自身的价值要求,阻碍了我国民主法治化的进程。笔者就我国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享有的权利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讯问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国外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享有的权利做了一定总结;最后提出完善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侦查讯问;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6.
讯问是刑事案件侦查中常用的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直接对抗的侦查措施,加强讯问中的人权保障是侦查讯问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侦查讯问制度应当加强对讯问主体权力运行的监督控制;完善讯问对象的权利保障机制;明确和规范讯问的基本程序;建立侦查讯问的规则体系;完善好若干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作为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基本技术,运用到侦查讯问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作用。在强调法治精神的大环境下,传统讯问方法越来越受到限制,而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到讯问工作中,不仅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同时有助于瓦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避免讯问僵局。  相似文献   

8.
讯问是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办案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时常忽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对讯问特别是侦查阶段的讯问活动进行适当监督和制约是规范办案行为、防范冤假错案的内在要求。现阶段应当初步建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中对被追诉人讯问程序的律师在场制度,这对于遏制刑讯逼供行为,完善辩护制度,提高诉讼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中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是我国法制建设和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有一些相应的具体规定,但是与当前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要在侦查讯问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除了侦查人员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权意识以外,对现行刑事诉讼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原则对于程序的公正性和人权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警察讯问规则应该在无罪推定原则下进行合理建构。但无罪推定原则和警察讯问的价值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结合我国的现状,针对我国警察讯问规则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处理好无罪推定原则和警察讯问规则的关系,在无罪推定原则下建构我国的警察讯问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口供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在强调法治和人权的今天,传统侦查讯问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在此背景下,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咨询技术引入到侦查讯问中,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侦查讯问中的这些应用方法有心理咨询技术中良好关系的建立、倾听、共情、面质和具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是宪政权利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刑讯逼供已经成为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顽疾。我们应针对刑讯逼供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探讨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越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3):29-31,37
侦查讯问过程中,狡猾的犯罪嫌疑人总是用尽手段与审讯人员周旋,拒绝交代犯罪事实。为实现讯问目的,审讯人员必须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策略,动摇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使其老实交代犯罪事实。除传统语言上的讯问策略外,非语言策略的灵活运用也非常重要。非语言讯问策略即通过面部表情、体态、眼神、语调等非语言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摧毁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目的,主要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设计布景"、证据以非语言的方式使用、测谎仪的应用等方式,另外尤其要注意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务侦查讯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检察讯问的定位,是检察院在法律监督活动和公诉活动中从事的讯问活动,主要是侦查监督中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我国刑事讯问中的法庭讯问、侦查讯问和检察讯问进行比较.检察讯问监督的重点是从侦查到庭审的过渡环节。我国检察讯问具有司法审查、核证补证、顺利公诉、司法救济、辩诉交易等功能。法律监督通过检察讯问可能发现问题,但单靠讯问显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可以利用检察讯问之所长,在诉讼过程中发现疑点、阻断错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内外警察讯问话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国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主要从侦查学、修辞学、语用学、侦查讯问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国外主要以美国警察讯问改革为线索,从警察讯问话语策略、讯问语言可理解性、讯问话语研究方法、犯罪嫌疑人话语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借以理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警察讯问话语,尤其是中国警察讯问话语的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已成为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和侦查人员免受起诉的保障机制。鉴于侦查讯问中不断出现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侵犯的案例,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在本国制定了讯问的录音录像制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侦查讯问中的刑讯逼供行为,极大地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我国应当完善立法,健全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此"色"俗指人类常常表现出的一种细微表情,是人们在不经意间通过一些表情把内心的想法表达给对方的一种行为方式。公安机关在侦查审讯中有效地运用微表情观察技巧,能够在辨认被讯问人员是否有隐藏犯罪行为时起到突破作用,是审讯过程中抓住其最真实心理活动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信息存在的时间极短,但就是因为这些举动是不经意的,往往会在侦查讯问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使讯问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冤假错案,有助于提高审讯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