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警察职业道德是规范警察执法行为的重要手段。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应由重警察职业道德的圣德要求到重常德要求,从重划一性到重分层建设,从重原则规定到细致入微,从重宣传教育到制度建设的转变,为警察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可操作的基础,以增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高警察行政执法能力,对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警察行政执法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执法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下降、职业素质不高和内部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提高警察行政执法能力,应当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培养,强化职业素质,增强内部监督。  相似文献   

3.
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出现了法治观念淡薄、特权观念严重、为民观念轻忽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法治意识、价值观偏差和警察职业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与监管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警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提升警察道德境界和强化价值观教育、推进制度建设和加强督查力度来促进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是端正学生从警动机,提升学生“岗前职业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创办公安院校教育特色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证我国公安队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公安工作环境的改变,必将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时势,不断创新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方式,拓展培养途径,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培育公安英才的人才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角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角色意识就是对警察地位、作用、形象理解和掌握的自觉性、准确性、倾向性的总体反映。警察角色意识的培养是公安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内容包括:警察职业动机,警察价值观,警察职业道德,警察纪律作风和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警察软实力是体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提升警察软实力主要在于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特色警营体育文化是警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体育文化属性,又具有公安职业特性,加强特色警营体育文化建设对警察精神形成、职业道德养成、警务技能储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案例进行法学教学,是由警察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法学教学的缺陷,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适合警察法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警察法学案例教学用符合教学规律和实战需求的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师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员自主深入案例情境,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开展,促使学员掌握法律理论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培养其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通过对200名在职警察和114名警校学员的气质测查发现,警察气质类型主要为多血质;警察气质特性主要是为性格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强型气质人数远多于弱型气质。警察的这些气质特点是和警察职业密切相关,据此,本文提出警察选拨、培养和管理上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外警察教育比较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外警察在教育训练理念、制度、模式、内容、保障和绩效方面的比较分析,国外警察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协调发展的方针;要真正把“科教强警”落到实处;注重依法推进正规化建设;大力强化学生(学员)的实战能力培养;牢牢把握警察教育的脉搏;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和警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小康型警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小康型警察”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技能、复合的知识结构、强健的身心素质等基本内涵。培育“小康型警察”要对现行的队伍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由运动式向日常化转变 ,教育培训制度由零散式向系统化转变 ,监督管理理念由限制式向激发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河南公安精神”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全体公安民警的内心信念,要求公安民警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公安工作中重建全体公安民警职业自豪感。而职业自豪感的提升,会使得公安民警把干好公安工作确立为坚定的意志。公安民警有了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任何条件下无怨无悔地干好公安工作,无论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他们坚定的追求。“河南公安精神”的构建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程度上,关键是要把它转化成公安民警的实践。河南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与“河南公安精神”密切相连,每一项工作干好了,都是在弘扬“河南公安精神”。这种弘扬的过程,就是按“河南公安精神”的要求去认真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河南公安精神”是河南公安队伍建设的三个法宝之一,大力弘扬“河南公安精神”对于激励广大民警始终保持奋勇拼搏、永争一流的良好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全方位开展公安文化建设,从公安物质文化、公安行为文化和公安制度文化入手进一步强化“河南公安精神”,使之入脑入心,成为激发广大公安民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公安成人函授教育不仅从微观上成为广大干警继续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桥梁与渠道,而且从宏观上对于改变公安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广大干警的专业技能以及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公安成人函授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例如,教育理念的滞后、生源的逐年萎缩、工学矛盾的日渐突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冲击、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都对公安函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函授教育工作为范例,重点从理念更新、队伍建设、技术运用、规则完善、提升学员能力等视角来阐述如何通过修炼“内功”更好地开展公安函授教育.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警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是指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履行警察职责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构成。警察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了核心专业能力和基本专业能力;警察职业通用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警察部门的警务活动服务,而不是相反。警察职业能力培养至少涉及到两个基本层面的建设:一是学校与警局的合作、学习与警务工作的结合等办学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设;二是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训练方法等教育教学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河南公安精神"在2004年以来河南公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它在理论上绝对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宏观上看,"河南公安精神"带有人类历史上所有精神成果的特点;从中观上看,中华民族精神为"河南公安精神"提供丰富的营养;从微观上看,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和河南人的"三平精神"是"河南公安精神"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精神,公安精神是人民警察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忠诚、为民、拼搏、奉献”是河南八万公安民警精神风貌的浓缩和升华,它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实践性、先进性和凝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河南公安精神"是近年来河南公安工作再创辉煌的"三个法宝"之一,弘扬"河南公安精神"有其现实必然性。河南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准确认识河南公安工作在省内经济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主动适应社会转型,为中原崛起、河南经济社会的平稳转型恪尽职守,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必须深化对"河南公安精神"认知路径的建构,必须搭建能够使其进一步升华的可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侦执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经侦民警职业化培训,不断提高经侦队伍职业化水平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具有直观生动、浅显易懂;源于实战、贴近实战和便于互动、易于参与的优势,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案例教学运用于经侦民警职业化培训,精选真实案例作为教学与训练的素材,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带动全警参训,使教学与练兵相得益彰,能够有效地锻炼与提高经侦民警的职业能力,促进经侦专业警种的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安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围绕公安职业教育的属性等问题的学术讨论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但近年来公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快的。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主管的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将公安院校列为立项建设单位之一,这标志着公安教育纳入了国家职业教育的范畴。探讨公安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关系到公安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和专业建设。公安职业教育是指由公安院校实施的旨在完成非人民警察向人民警察初始化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根据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研究和公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校局联动"(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教育互动)是公安职业教育的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20.
对若干警察院校的调查发现,警体第二课堂的开展,除个别院校常设有与警体内容有直接联系的专业训练外,绝大部分院校是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要形式.针对其成因,应从深化认识,重新定位警体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健全制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供动力支持;正确引导,树立警察终身职业锻炼意识;科学设置,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警体第二课堂结构;完善保障,为警体第二课堂的长效运转提供坚实基础等方面促进,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警体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