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尧 《学理论》2000,(2):47-47
  相似文献   

2.
3.
杨余洲 《学理论》2000,(1):47-47
  相似文献   

4.
西尧 《学理论》2000,(7):47-47
  相似文献   

5.
郝年景 《求知》2000,(2):38-38
  相似文献   

6.
品味孤独     
有在位时的显赫就有不在位时的冷落;有热闹辉煌就有孤寂平凡;有年少时的英俊潇洒就有暮年时的人老珠黄;有奢侈纵欲就有清贫寡欲。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即使处在灯红酒绿温柔富贵之乡,内心的孤独也可能会突然袭来,更何况官场失意、情场失恋、商场失利、青年失志、中途下岗所带来的孤独寂寥?  相似文献   

7.
8.
9.
人生贵坚持     
杨祖凤 《学理论》2000,(2):45-45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一则“关键时刻、怎能感冒”的药品广告,电视里几乎每日可见。起初,我不大理解,后听人剖析方知,是说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务必不能出岔“生病”,劝观众吃他这种药,以便健康地抓住“关键时刻”求得吉利。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0月,英方在未与中方磋商的情况下,由新任港督彭定康在施政报告中别出心裁,节外生枝,抛出了经过精心设计的政改方案(世称彭定康方案),从而挑起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公开争论。尽管彭定康方案严重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和与{基本法》衔接的原则以及中英两国已达成的有关协议和谅解,中国政府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为了1997年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以极大的耐心同英国政府就香港政制暨94/95选举安排问题进行了长达七个月之久的会谈。从1993年4月22日到11月27日,会谈共进行17轮,但最终由于英方的一再设置障碍和彭定康的…  相似文献   

16.
毛志成 《民主》2006,(10):44-44
“知识爆炸”当年曾是个很流行的褒义词,针对的是由“文革”造成的愚昧无知现象。那时,中国确实到了无知的边沿。用之于“三大革命”(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那一点“知识炮弹”,也大多是纸弹、哑弹、死弹、假弹,只能吓人、欺人、砸人而已。用之于益世、益国、益民则毫无能量。因此,中国确实需要一场学习知识、引进知识、创造知识的活动。如果那样的知识形成了“知识爆炸”现象就更好,有利于炸一炸僵死的观念和贫困的经济。但后来,“炸”越来越成为一种惯性,一种趋时行为,甚而不理会“炸”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直而为炸而炸,以及用…  相似文献   

17.
18.
陈鲁民 《各界》2000,(1):46-46
  相似文献   

19.
“你的孩子真听话,今后一定有出息”,“那个人在单位很听话,一定会受重用”——这里所说的“听话”,就是顺从、服从,领导和他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听话”的人一般给大家的印象是没有“刺”,容易驯服和驾驭,是人们眼中的“良种马”,好脾气,这样的人,人生道路就比较顺利,在事业上也应该是康庄坦途。  相似文献   

20.
戴者春 《党政论坛》2013,(15):64-64
奉献,一般是指不求报偿地付出。所以,我们把为别人、为集体、为社会做了有益的事情,却不求回报、不图名利的精神,称之为奉献精神。如果一个人,只是做了他份内该做的事儿,完成了他本该完成的工作,这能不能算具有奉献精神呢?笔者以为这只能叫做忠于职守,如果他做得很出色,也只能称得上具有“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