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为了清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发动了入侵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在战斗中与另一个地区军事强国叙利亚发生直接碰撞。1982年6月,全世界多数国家达成了一致决议,为了劝解交战双方,建立和平有序的秩序,他们将向黎巴嫩派驻军队。依照这一决议,从1982年8月11日起,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开始进驻黎巴嫩  相似文献   

2.
数十万的菲律宾妇女挥泪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异邦的土地,开始了她们在世界各地做女佣的生涯。未来,等待她们的,有希望和憧憬,也有辛酸和无奈。牵肠挂肚的祈祷每当39岁的巴莱多想家的时候,她便会来到地处东京一个热闹繁华街区的方济会小教堂,挤进许多和她一样的菲律宾妇女中间,默默地祈祷。这间小教堂在每个月的最后那个星期日都要举行天主教领圣餐,主教们用菲律宾国语进行祈祷。其间,修女们在菲律宾妇女中穿梭不停地走来走去,出售她们在异邦难得看见的菲  相似文献   

3.
新社会运动是黎巴嫩左翼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派制度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政治机会结构,制度缺陷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批判的标靶.当代黎巴嫩新社会运动对政治教派制度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并开始关注政府的运行.由于黎巴嫩政治教派制度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黎巴嫩恩庇侍从关系盛行、新社会运动自身存在不足、教派政治精英阻扰等因素,新社会运动在黎巴嫩政治进程中的作用尚为有限.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25日,黎巴嫩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黎巴嫩武装部队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黎巴嫩独立后的第12任总统,苏莱曼也成为1989年黎巴嫩各派达成《塔依夫协议》、结束内战后的第4任总统和第3位出任总统的黎巴嫩武装部队司令。由此,黎巴嫩持续达半年多的总统选举危机得以解决。5月26日,苏莱曼在军乐团奏国歌、仪仗队敬礼和21响礼炮齐鸣中,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人帮助英国人抗击土耳其人——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当时控制中东的广大地区。但战后阿拉伯世界没有得到列强应有的尊重。黎巴嫩和叙利亚被划为法国领地。中国当时也是同病相怜,虽是战胜国,却要割让青岛。巴黎和会上为中国慷慨陈词的是顾维均,美  相似文献   

6.
腐败诀窍     
1、土地爷的“统筹兼顾” 有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土地爷外出,要儿子们把前来祈祷者的话记下来。这天来了4个人,船夫祈祷快刮大风,果农祈祷切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下旬,我随中联部工作小组赴黎巴嫩考察.其间,我们有幸拜谒了位于首都贝鲁特市中心一烈士广场的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墓地,所见所闻给我留下深刻而难以忘却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语言,数来数去你会发现数不胜数,以至于各土著民族的语言,用我们的耳朵听来只能是一种猎奇的对象而根本就不敢存有把它的含义弄明白的奢望。 正因为语种的浩如烟海,所以就有了说不尽的麻烦,每天数以亿计的人们操着各自的语言向同一个上帝祈祷,上帝自己一定暗暗叫苦好不后悔,怎么当初创世纪的时  相似文献   

9.
中美纺织品谈判再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深长的感叹似乎可以作为中国纺织业眼前最贴切的自白。在享受了由配额取消所带来的出口井喷的短暂兴奋之后,来自美国“特保”“设限”的诡谲让中国纺织品在接下来的数日中领教了史无前例的岁月摧残与折磨。但面对着中美双方一次又一次开启的谈判大门,他们仍然在为此进行着虔诚的祈祷。  相似文献   

10.
第14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12年11月22—25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会议由黎巴嫩共产党主办,来自五大洲44个国家的60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8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社会、经济和民主权利的要求和愿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使得号称中东第一军事强国的以色列付出巨大代价,除了数10名以色列平民死亡外,训练有素、可谓武装到牙齿的以军阵亡人数也超过百人.在国际社会强大的压力下最终迫使以色列无奈地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停火决议,这也与黎巴嫩穆斯林什叶派政治组织"真主党"的顽强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2.
1983年7月26日,我奉命赴我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工作,任政务参赞. 黎巴嫩是中东的一颗明珠,其首都贝鲁特素有东方日内瓦之称.贝鲁特不仅是中东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各国的情报中心,各国通讯社共有45家,各类报刊达130多种,它是中东的神经中枢.各国研究中东问题的专家云集这里.对外交官来说,这里是最理想的外交舞台.  相似文献   

13.
读过一个多国笑话,觉得颇有意味。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和一个德国人各自进行一项对骆驼的研究项目。法国人去了约旦,在那里花了半个钟头时间,对当地人进行询问,扔面包给骆驼,用伞尖捅捅它,然后回家中,写了一篇论文,其中充满了犀利和机智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国际无产阶级的一个分支。它是位于英帝国核心的政党,触角伸向全世界,并影响着英国的许多地区。因此,英共的构成是国际化的,包括许多非英籍的党员,然而英国共产党内部却排斥非洲裔和英国其他殖民地成员。这是一个重要的遗漏,不仅扭曲了英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扭曲了在英国的非洲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对英国共产党的贡献。一、被遗忘的非洲共产主义者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采纳了列宁的理论: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叙美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指责叙利亚支持中东恐怖主义组织,为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援助和通道,美国政坛威胁要对叙利亚采取行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今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被炸案发生后,美国加大了对叙利亚施压的力度.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成立了以德国检察官梅利斯为首的国际调查委员会,负责独立调查哈里里被炸案.10月20日,该委员会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了一份报告,称有迹象表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一些高官涉嫌参与了此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眼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和老牌欧洲大国,英国积极推动联盟转型。一方面,英国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动,积极参与美国发起的机制整合行动;另一方面,英国尝试更主动地影响转型的方向与内容,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推动相关议题发展。英国意欲借助“五眼联盟”转型将“全球英国”战略构想落地印太地区,拉拢更多有利于实现英国利益的地区合作伙伴。但如何在配合美国与实行自身战略之间统筹用好实力与资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稳妥处理中英关系,对于目前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的英国来说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长达6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段中,英国的贵族和地主阶级主导了英国社会的几次重大变革,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从专制向自由和法治演变的国家。同一时期,中国大约从元朝走到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14日,星期五,美国全国祈祷日。在遭受比二战珍珠港事件更为惨烈的攻击之后,从最初的震惊中醒来,美国人没有走上街头游行,没有去袭击那些与袭击者相关国家的大使馆。他们走进教堂祈祷。那么,美国人不愤怒吗?显然不是。在事件发生3天之后,美国 CNN 新闻网的民  相似文献   

19.
GDP大博弈     
贾晋京 《南风窗》2014,(5):51-53
<正>GDP广受关注的部分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的体系却异常复杂,GDP的运用是世界治理策略的大博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一种困扰同时存在:为什么世界第二的GDP规模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经济强国的感觉?19世纪的英国可以用机织的廉价"洋布"使中国手工生产"土布"的农户纷纷破产,让中国人对何为工业有了直观印象,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兔走乌飞,时至今日,英国工业早已衰落,能够用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世界上最多种类、最廉价工业产品的国家是中国,为什么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0.
英国学派及其当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派”的命名让我先从“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的命名谈起。英国学派实际上并不是“英国的”(English),而是罗伊.琼斯在20世纪80年代给它起的一个名字,琼斯声称该学派应该寿终正寝了。同样,哥本哈根学派的提法也来源于一篇强烈批评它的文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教训,即如果你要批评某个东西,那么就千万别给它命名,因为唯有名字会保存下来。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英国学派”这个标签,不管是好,还是坏,就被固化下来了。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人们容易把它的思维方式和英国、甚至英格兰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在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