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犯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趋向低龄化,出现了中小学生犯罪增多的情况。中小学生一般是7岁至17岁的在校生,其中以11岁至17岁这段年龄的中小学生犯罪较多(当然,本文指的犯罪活动由于年龄原因不一定构成了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小学生早熟,智力发育早,犯罪的年龄也有提前的趋势,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小学生的犯罪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倾向,表现在: (一)犯罪的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以厦门市为例(下同),1985年,市公安局查获的1068名犯罪成员中,在校中小学生占了102名,与84年的77人相比,上升了32.46%。1986年1—5月市公安局查获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问题所在瑞典与其他工业国相同(特别是瑞典为中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犯罪增加的显著,尤其是财产犯罪(盗窃、强盗、损坏物品等)占历史上最高的数值。而且,在1978年警察确认的刑事案犯发生件数中,全部青少年犯罪超过了90%。犯罪上升的趋势,反映为多数都是未满19岁的少年犯罪(违法行为)增加。战前(20年代到30年代)犯罪即使说主要也是青年人,但那时却是从18岁到25岁的年轻成年人,而今天  相似文献   

3.
1994年10月3日,大约凌晨1时30分,在俄勒冈尤金一幢农场式平顶住宅外,两名十来岁的少年在风寒料峭中缩成一团。大男孩,18岁,蓄山羊胡子八字须。他敲了敲一扇窗户,没有声音。“他睡着了。”他轻声对身旁的17岁同伴说。这两个少年是新生的犯罪组织——“74胡佛·克里普斯”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自古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未成年人正如早晨八、九点钟的朝阳,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振兴、国家昌盛的希望。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3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正呈上升趋势,据权威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与九十年代初期相比已提前了一至两岁,14岁以下(含14岁)的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正逐年上升,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已由1991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2.1%。  相似文献   

5.
<正> 一、印度少年犯罪值得注意的几个特点(一)印度的少年犯罪在总的犯罪中所占的此例相对较小。1978年,少年犯罪在刑法规定的犯罪中只占3.3%。同一年,美国18岁以下的少年犯在暴力犯罪中占21.4%,在财产犯罪中占45.5%。在印度,每10万人口中的少年犯罪者只有6.9人。(二)在印度刑法典规定的犯罪中,最常见的少年犯罪是盗窃;在特别法规定的犯罪  相似文献   

6.
<正> 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误解是什么原因引起少年的扰乱行为和一切成年人的违法行为?违反规则和法律的原因是很多的。青少年犯罪只不过是不良行为中引起特别注意的一种特定的类型。然而,许多人设想,作为品行不良的一种类型的青少年犯罪,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引起的,或者是从某一种生活经历中滋长出来的。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对青少年犯罪起作用的因素是随着不良行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日本少年违法行为,现在正处于战后第三次高峰时期。1980年达一年,从少年违法行为的数量来看,是战后最坏记录;从犯罪内容来看,显著增加了校内暴力案件和飞车案件,因而就犯罪质量而言,确实使人忧虑。这种暴力违法行为增加的背景,是今日家庭、学校、地区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盘根错节的反映。正因如此,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社  相似文献   

8.
<正> 少年违法行为的低龄化,是指近年来继续发展的一种现象,即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的比例在增加。从前,18岁——19岁的少年违法行为,占少年违法行为总数的很大部分,但目前这种情况在减少,其增长率已经停滞。当然,这也是由于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情况激增,使少年违法行为产生了低龄化的结果。到了1984年,这种趋势勉强得到控制,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低龄少年身上的情况。本文想对近年来为何产生少年违法低龄化的问题,联系近期调查的结果和有关家庭、学校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香港少年司法制度特色鲜明,制度完善,有较多值得内地学习借鉴之处。现对香港少年司法制度作一介绍。一、警察在少年刑事司法中的角色香港警务处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实施的策略是,多机构合作,采取打击、预防、等级性惩教、康复跟进等多种措施。香港警察对犯罪的少年有一定的实体处置权,主要是通过警司警诫计划实现。(一)警司警诫计划简介当一名未满18岁的少年人因犯案而被拘捕及有足够证据被起诉时,警方可以按一般案件处理,将其起诉交由少年法庭处理。另一种做法就是警司警诫。所谓警司警诫,是根据律政司授权,由一名警司或以上职级的警务人员行使酌情权,向该名少年  相似文献   

10.
<正> 本世纪初,处理青少年犯罪产生了两种制度:少年法院制度与北欧少年福利部门制度。1896年的少年福利法案,使挪威成为第一部采用少年福利部门制度的国家。瑞典和丹麦分别于1902年与1905年效仿其后,芬兰则直到1936年才跟上先行者,其原因不在思想,而在于政治与实际方面。各种少年福利部门都是地方行政部门,其成员是市政委员会挑选的专业性人员。这些部门专职负责对有过失和未照顾好的少年进行官方控制。但是从15岁(挪威为14岁)开始,法院也可以处理各种犯罪行为。北欧国家不选择少年法院而选定少年福利部门,其理由大体上可在本世纪初市政部门已  相似文献   

11.
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5万流浪未成年人,其中13~16岁的比较多,而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有83%存在轻微违法行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庭长宋莹从2004年开始关注流浪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其中聋哑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见增。以海淀法院为例,2004年聋哑未成年人犯罪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的7%,2005年增长到15%,2006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17%。宋莹说,聋哑未成年人很容易被人利用,对他们教育帮助胜过判刑。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龙沙区法院对一九八○年判处的少年犯罪案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类犯罪情况相当突出:一、数量增多。一九八○年共判处罪犯二百四十八名,其中十四岁至十七岁的未成年人就有五十九名,占罪犯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  相似文献   

13.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11,(6):4-5
要闻刑法修正案(八)等一批法律法规5月1日起施行2011年5月1日起,我国新制定或修改的一批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包括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两部法律以及四部法规。其中,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还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了与刑法相衔接,道路交通安全法也作了相  相似文献   

14.
罪恶:3名12岁的小学生惨遭杀害凶手:游戏厅老板原因:孩子们欠了2.5元的游戏款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于人们认为少年犯必须与成年罪犯区别对待,在本世纪初建立了少年法院。达些法院最初的兴趣在于弄清和清除那些导致少年犯罪的最根本原因或条件,而不是在于惩罚甚至是对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进行裁定。现在,少年法院不再注重于犯罪的原因和少年犯的社会历史,而是把注意力转向惩罚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基础就是普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化和主要已证明了的犯罪行为。少年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减少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城市治安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拯救一代人的大事。为了切实弄清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我们从已捕的案犯中选择了十二名(其中抢劫犯二名,盗窃犯四名,伤害他人犯三名,教唆犯一名,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少年违法行为的定义一言以蔽之,"少年违法行为"内容是极其含糊的,在瑞典也是如此。与其说"少年违法行为"是法律用语,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具有社会内容、文化内容的日常用语。社会(大人们)根据肩负未来时代重任少年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则将共内容做出大致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目前,少年违法行为(或者称为青少年违法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什么是少年违法行为呢?根据《少年法》的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下列的少年行为,称为少年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17年6月,媒体报道深圳市一名11岁男孩盗刷家长银行卡3万余元玩网络游戏.事后,该网络游戏所属公司出于“关怀”角度,进行了退款处理.据研究报告显示,该网游用户中低于19岁的用户占25.7%.不少小学生沉迷于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于玩该款游戏已经成为学生是否合群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想打好网络游戏,须花钱购置好的装备.因此,便出现了诸多未成年人盗刷家长银行卡为游戏充值的事情.《华商报》曾报道,西安市临潼区一名11岁男孩在不到3天时间里,为了买手机游戏装备,偷用其父手机发了近万元“红包”.中新网报道过江苏省无锡市一名15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偷偷地在自己的QQ号上绑定父母的银行卡,一年竟花费近10万元为游戏充值.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少年管教所(以下简称少管所)是山西省唯一关押改造未成年犯的场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少年犯罪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形式复杂化。少年犯罪的特点,主要有“四多”,一是财产型的犯罪多,由于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追求吃、穿、玩乐,集偷、抢、骗于一身;二是性淫乱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