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其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同时,肯定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这个“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对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秘密的理解.改变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将会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也会改变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自觉能动性这一概念?有的同志把“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符合于客观”作为这一概念的科学规定之一(见《学术论坛》1981年第6期,第17页),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论持久战》一书中,他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地表述为自觉的能动性,指出:“思想等等是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看,哲学的本性是什么?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马克思的这段名言明确地告诉我们,哲学的本性就是其批判性,即永远不满足于既定现实而将其推向前进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版的有些哲学教科书,讲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是提为“能动的反映论”。我觉得这不够完整和全面。能动性和革命性虽然有联系和共同点,但能动性并不能全部包括革命性。因此,还是应该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首先,革命性是马克思主叉认识论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把人的知识和人的实践看  相似文献   

5.
美国马克思学家爱尔斯特“发现”马克思说明社会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功能解释”的方法。他认为这种方法不用事物本身,而是用事物对客观需要的满足来说明其存在和发展;这种方法是以整体论和目的论为前提的,而整体论排斥个体主义对问题的微观研究,目的论排斥主体能动的理性选择,所以用这种方法建立的理论是不能成立的。这种批评直指马克思学说的方法论基础,又以新颖的理论形式出现。但我们经过分析后就会发现,只是由于爱尔斯特不能理解“功能解释”仅仅是唯物辩证法“客观性和普遍联系原则”的一种运用,才会把它看作是独立于辩证法之外的某种东西,这是一种范畴性错误。另外,马克思的辩证法与机械整体论和神秘目的论本质不同,这种方法不是排除了,而是以更为科学的方式抽象概括了对事物的个体和微观研究,概括了主体能动选择和主体间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理解马克思哲学首先要克服诠释过程中的困境,正视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又要善于从"实践诠释学"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把实践作为对事物、现实、历史诠释的起点,其解释理论实质就是"实践诠释学"。通过"实践诠释学"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哲学,有助于达到对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但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一直是近年来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在如何认识和看待实践的问题上见仁见智,意见纷纭.尤其对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王金福先生在《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的“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原载《唯实》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复印.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提出,应将《提纲》中的“能动的方面”解释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方面,以及关于主体创造性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我觉得仍值得研究和商榷.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来看,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确认识,本文拟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出发,阐释其应有的内涵,并对王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以求教于王先生.  相似文献   

8.
汤建龙 《唯实》2004,1(6):8-11
把人的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不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全面、科学的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整体性的、全面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有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三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就社会的方面作单一的理解;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之所以突出地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的方面,是由马克思哲学的性质、方法和任务决定的,这并不应导致对人的本质的自然和精神方面的否定.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活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域中,“对象性活动”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哲学术语,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标志性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则的奠基石.马克思在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脱离之时,“对象性”原则、“对象性活动”原则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马克思之“对象性活动”原则,既批判并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的纯粹的“理性辩证法”,又批判并超出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使马克思存在论建基于新的哲学原则之上,并为全新地理解人和自然的本质存在提供了存在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邹季荣 《唯实》2000,(7):15-19
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看来,对思维的错误理解,即使思维脱离自己唯一真实的基础─—人和自然,是形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要建立唯物主义学说,必须先正确地理解思维,而这又必须依靠具体科学的研究。仅仅承认思维以自然为基础,这只是旧唯物主义的立场;强调还要从人的“能动的方面”去理解思维的“能动方面”,才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客体也有自身的能动性。本文从分析与“能动”处于同等程度上的“主动”、“自动”、“主导和决定”等相关概念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主体受动性与客体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和未觉能动性着手进行对应性分析,证明客体能动性的存在。本文还对物质世界中的不同层次的客体分别作了分析和考察,以凸现客体能动性的存在。本文还考释了客体能动性的各种表现形式:主体化、反主体化、作用与反作用及局部性存在,表征其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实践的泛化及其理论困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仁平 《求实》2005,42(11):26-29
马克思理解的实践是一种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因而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而且将会导致许多理论困难:一、势必混淆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差别;二、如果坚持把实践泛化为人类生活的观点,其结果将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认识路线;三、将会导致实践范畴应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主观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哲学中最有特色和最精髓的部分.文章分析了毛泽东主观能动性内部结构层性:从感性认识能动性、理性认识能动性、实践能动性、意志能动性显示出从低到高的层次,并对这一层次的理论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哲学”以及自己的理论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有一个变化过程.在投身理论活动之初,他不仅推崇“哲学”,而且还努力突出“哲学”与“人”及其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突出哲学的现实内容和实践功能;马克思后来提出“终结哲学”之说,指的是终结那种脱离感性的人的现实生活的抽象哲学,那种从抽象精神原则出发以思辨的方式解释世界和人的历史的哲学,那种无法进入人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发展进程的、没有实践意义的哲学.所有这些旧哲学的根本缺陷最集中地体现在黑格尔哲学之中.因此,消灭一切不具有实践性的哲学,主要是消灭黑格尔派哲学.  相似文献   

17.
王金福 《唯实》2008,(8):19-24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历史观和哲学观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不可能再提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样的命题。把这个命题当做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加以引用,表现了人们不能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区别开来,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哲学观上实现的根本变革,仍把哲学看做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者认为 ,马克思是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返回到费尔巴哈的以抽象的自然为基础的唯物主义 ,把一般唯物主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将这一思想路线向前推进 ,把它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 ,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哲学的教科书也正是持这样的观点去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史的。因此厘清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区别二者的唯物主义学说 ,明确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学说的特征所在 ,对于如何“回到马克思”和“让马克思走进现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实践性”、“历史性”确…  相似文献   

19.
汪岩桥 《学习论坛》2005,21(10):40-43
主张“重回马克思”的学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与苏联的哲学区分开来,再把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区分开来,还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与其他时期的马克思哲学区分开来,以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全球化与民族化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实践探索和学理探究及其辩证互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隋保禄 《理论学刊》2003,2(4):35-37
哲学与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的活动产生并不断地推动哲学的发展。无论哲学“爱智”的本意以及哲学家对哲学的看法 ,还是哲学主题的转换 ,都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中理解人的生存 ,使哲学成为人的解放的头脑 ,为真正理解人的生存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反思 ,生存哲学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