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转基因生物活动的发展,许多生物安全问题逐渐凸显。而我国目前的生物安全立法无法满足转基因生物活动的需要,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完整的生物安全法规体系,促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  相似文献   

3.
考察美国生物安全立法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2笔者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代表团赴美国考察了生物安全立法问题。我们在华盛顿访问了美国国会众院科学委员会 ,在其安排下分别同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国立卫生研究院、农业部、环境保护局等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了座谈 ,在圣路易斯访问了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公司———孟山都公司 ,在圣迭戈访问了欧洲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先正达公司美国研究总部等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一、了解到的主要情况(一 )美国生物安全立法早 ,在立法中明确了有关管理的基本原则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及其商业应用的迅速发展 ,转基因产…  相似文献   

4.
立法快递     
《律师世界》2001,(7):48-48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修正 )》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年 6月 3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修正 )》 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年 6月 30日颁布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1年 5月 23日颁布 国令 [2001]第 304号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务院 2001年 5月 29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国务院 2001年 5月 31日颁布 国发 [2001]20号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1年 6月 13日颁布 国令 [2001]第 30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 2001年 6月 15日…  相似文献   

5.
国外生物安全立法及对中国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安全立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作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缔约国,不仅负有保护生物安全的国际义务,而且也有为本国生物安全利益而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的现实必要性。中国目前虽然制定了一些生物安全立法,但就整体而言,这些立法无法适应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参考和借鉴国际和国外生物安全立法,建立与国际接轨而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安全立法体系,对于保护中国的生物安全,维护国家和全人类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生物安全国际法的沿革和主要渊源(一)生物安全国际法的沿革国际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外促内”的特点。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层次太低,管理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多头监管的体制使得监管制度覆盖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进行监管的总体效果。此外,转基因标识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度不高。应当通过集中、综合性立法的方式构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协调机构,完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管水平。同时也要完善标识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社会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日,国务院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正式施行,2005年9月。建设部又颁布《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为贯彻实施建设部《管理办法》及《监管意见》,天津市于2005年9月1日正式颁布《天津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至此,标志着天津乃至国家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已初步健全。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对生物科学研究进行管理和立法的建议张知彬编者按:1988年10月30日,国家科委第2号令发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3年12月24日,国家科委第17号令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我国的生物技术立法已开始起步。编者认为,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  相似文献   

10.
卢显洋 《法制与经济》2013,(3):50-51,53
典当业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行规范该行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2005年商务部、公安部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立法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2011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现行的《典当管理办法》比较,其提高了立法层级,强化了管理信息的公开化、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风险监管。但在典当行业性质定位、某些行业习惯的规范等方面亦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