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在延安时期,陈毅的外交才能就为毛泽东所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长一直由周恩来兼任。但由于周恩来政务甚重,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慢慢物色人,为其分担部分外事工作,而最终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毅身上。1958年2月11日,陈毅正式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这样,陈毅的主要任务便转到外交战线上来。当时世界舆论纷纷评论,法新社说:“陈毅元帅完全有资格负责领导中国的外交政策。”但具有35年党龄的陈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工作转到政府方面和外交方面,已完全解决了。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是功不可没的。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做过翻译,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贡献,2003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授予了“大将军”勋章。其实在这位外交“大将军”的身后,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大使——他的夫人施燕华。施燕华原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夫妇俩都是现职大使的,我们给外交部开了头。”吴建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一次副总理陈毅将要去成都,临行前向毛泽东告别。陈毅的浓重四川口音唤起了毛泽东对一位老友的思念,他向陈毅问道:“你们四川有个王光祈,你知道吗?”陈毅答:“不知道。”毛泽东说:“你到成都时可以问一问是否有人知道。”到了成都后,陈毅在宴会上遇见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向他打听王光祈的下落。李劼人说:“王光祈是我中学同学、少年中国学会会友。  相似文献   

4.
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立党为公坦荡无私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邹书春中共红四军“七大”前后,是陈毅在中央苏区最闪光、最有特色的时期。他主持的红四军党的“七大”,使毛泽东初失兵权受屈;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又使毛泽东出山主政...  相似文献   

5.
1972年1月9日。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休息室里,毛主席清泪两行,他紧紧握住陈毅夫人张茜的手,声音十分缓慢、沉重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我们党内的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又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磨砺成至交 患难益知已 陈毅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和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奔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们虽是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陈毅元帅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战场上的陈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活中的陈毅登台赋诗、妙然天成。毛主席曾赞评陈毅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在我们的印象中陈毅是一位诗人、军事家。而本文所要展示的却是他鲜为人知的一面—体育外交。用陈毅自己的话说。他“没学走路便凫水,未曾识字先下棋”,  相似文献   

7.
陈则磊 《党史文汇》2011,(9):28-32,33
作为一名军事家,陈毅元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以后,在担任外交部长的14年间,陈毅直接参与了我国的重大外交决策,积极协助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处理外交事务。在长期、大量的外交活动中,陈毅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07,(8):31-32
林彪怀疑“红旗打多久” 毛泽东指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红四军“九大”结束后的第三天,就是1930年元旦,全军高高兴兴过新年。一纵司令员林彪提笔给毛泽东和陈毅写信,信的内容除向他们俩人祝贺新年外,还建议新前委召开一个扩大会。前委的同志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也希望大家对他多批评、帮助,使他有较快进步,信是由通讯员送前委机关的。陈毅收信后,很快给林彪复信,予以鼓励,同时对缺点、错误提出了中肯批评。毛泽东不在机关,信经过前委秘书冯文彬转交。冯文彬又将信交警卫员陈昌奉,由陈昌奉转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1945年,柳亚子赋诗称赞陈毅“资兼文武此全才”。陈毅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中央外办主任。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主持外事工作时期是新中国外交初创时期和早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面临国际挑战和外交不利因素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1929年10月下旬,一位血气方刚、军人模样的男子经过秘密交通线长途跋涉,从上海回到闽西。他就是到中央汇报四军情况并出席中央军事联席会议的陈毅。 陈毅回来了,带来了中央“九月来信”;带来了周恩来的重要嘱咐:“要请毛泽东复职,仍任前委书记,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于是红四军前委在上杭召开扩大会议。 朱德和陈毅派出一支部队,前往上杭县蛟洋,迎接毛泽东。 红四军重又凝聚在一起。然而,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产生。红四军的前进道路上依然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11.
1、杨家沟,最高统帅毛泽东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秘密商谈,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孕育腹中。 1947年12月,毛泽东电召在东南前线的陈毅,前来陕北参加中央“十二月会议”,并商谈下一个战略行动问题。陈毅到达陕北中央所在地米脂县杨家沟时,已是新年的1月7日,中央“十二月会议”已经结束。毛泽东要陈毅留下,与他促膝长谈,将自己在  相似文献   

12.
在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的众多的湖南老乡中,有一位“将军大使”深得毛泽东的喜爱和赞赏,见面后常戏称他“小老乡”。他就是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原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国防部长耿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调耿飚到外交部工作。耿飚成为首批驻外国的“将军大使”之一。 1949年冬季的一天,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室,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近期外交工作的情况。 听了周恩来的工作汇报,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说道: “我们的外交工作要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93,(Z1)
1954年春,陈毅从上海奉调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一天上午,新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去看望陈总并辞行。两人过去虽没有共过事,但王震对陈毅却十分尊敬。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开玩笑地对王震说过:你是陈毅的崇拜者。陈毅对王震就任新职,颇多勉励之语,并以“刻苦问学,变化气质”八  相似文献   

14.
报刊文摘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元帅往事剪影 “南方的游击战在红军长征之初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使我军主力部队得以大踏步地前进。”我军军史指出游击战的功勋首屈一指当数陈毅元帅。 陈毅率领一支人马,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与蒋介石的正规军和保安队周旋激烈地层开了“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敌司令官余汉谋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而陈毅却运用“捉迷藏”、干部群众化和毛泽东倡导的“叫化子打狗靠面墙”等战略战术整整坚持了三年,反而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三年,陈毅是多么思念党中央和毛泽东啊!“长夜无灯凝望眼”他只得以诗言思。陈毅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西扛月·井岗山》、《如梦令·元旦》等诗词珍藏身边,时时吟诵,但都十分可惜的在游击战中几次遇险而无法保存,散失了。 毛泽东对陈毅的诗非常赞赏,还有“你会写自由诗”的好印象。陈毅对毛泽东也非常崇拜,1960年春的休假期间,他还将毛泽东的37首诗词工工整整地抄  相似文献   

15.
特别信使1937年9月2日晚,大余县彭坑周篮嫂家后山的一座棚子里,陈毅在昏暗的桐油灯下写信,写完后将信叠好,装进一个用当地土纸糊成的信封,又提笔在信封上写上“送交大余县政府彭育英县长亲启”几个字。写毕,他转身喊道:“聋枯!”“到!”随着一声清亮的声音,一个只有十五六岁、满脸稚气的小游击队员钻进棚子,站在陈毅面前,他叫潘益明,绰号“聋粘”,是陈毅的警卫员。一聋枯,你今天将这封信送到大余县政府去吧!”陈毅说。‘哦?”聋拍一听,吓了一跳,脸立刻红了起来,瞪着大眼睛望着陈毅,又低下头不知所措地摆弄着持在腰间的…  相似文献   

16.
易达鹏 《湘潮》2013,(4):52-56
从1941年2月起,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止,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一职长达25年。在毛泽东秘书这个岗位上,胡乔木成长、成名,他站在中国政治舞台核心的最近处,见证和记录了历史的风云瞬间。  相似文献   

17.
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各种意见争论得十分激烈,主持会议的陈毅担心再争论下去,红四军会产生分裂。他为了求得和解与团结,尽力做了协调工作。对不同意见的偏激之处,都作了批评。其中,对毛泽东予以严重警告,对朱德予以书面警告,“各打50大板”。在会议进行前委书记选举,陈毅的票数明显占上风时,他赶紧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个前委书记。”但不管陈毅怎么推辞,还是被选为前委书记。 “七大”后不久,陈毅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工作。尽管毛泽东对陈毅在‘七大”的做法有意见,但陈毅在出发之前,仍专程到上杭蛟洋看望了毛泽东,并请求毛泽东复职,重回前委主持工作。但毛泽东没有接受。  相似文献   

18.
颜梅生 《世纪风采》2014,(11):43-46
说起龚楚,许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是与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甚至中共中央的材料中也称红四军为“朱(朱德)、毛(毛泽东)、龚(龚楚)”。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红军长征后成为叛徒,并带人大肆搜剿红军、游击队,企图抓捕项英、陈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广西时,他又向他曾经的部下林彪所部投降,重新回到中共的队伍。岂料随即又“叛逃”香港,直到40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定居。  相似文献   

19.
张阳普 《党史文苑》2008,(12):34-37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在陈毅两次回四川时,毛泽东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彭雪枫是我军历史上一位著名将领,牺牲前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他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44年壮烈牺牲,20载如一日,“对党忠贞,为民赴汤”。他身经百战,像彭德怀那样英勇顽强;他文才横溢,满腹经纶,又与陈毅军长齐名,素有“儒将”的美称。他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上,不仅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而且也记载着他与林额同志的忠贞爱情。1984年初春的一天,我怀着由衷的敬意,采访了刚由匈牙利回国度假的林颖同志。她听说我正在写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编注《彭雪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