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瞭望》周刊年初曾发文认为,2009年可能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年。人们多认为这是现代社会现象,并未把中国传统文化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当作一种思想资源来  相似文献   

2.
史明和 《求贤》2010,(9):23-24
群体事件.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群体因某些特殊诱因或自身利益需求.突发的公开干扰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的群体行为。实践证明.此类事件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处置的重点是控制事态,处置的关键在于组织指挥。警备区系统加强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组织指挥问题的研究.是民兵预备役教育训练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组织指挥上着重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去年以来,我省因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多达112起。有的因工资福利待遇和征地搬迁中的问题引发。去年,由此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高达50起,占群体性事件总数的52.1%,尤其是由于征地搬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上升幅度较大,比上年同期多21起;有的因土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酝酿,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引爆,从而造成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群体l生事件被认为是对社会稳定程度影响最大的五个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冲突。但是。一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因曾遭受过不公平对待,长期积累不满情绪而借机宣泄.这引起专家、党政干部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2,(9):61-61
肖擎在7月25日的《长江日报》上撰文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无论是对于执政党自身建设,还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是一个重大论断,意义深远。外部的风险不同于党内风险。党内民主不健全、贪污腐败等问题,主要是党内风险。很大程度上,上郭风险主要是指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内来看,当今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贫富差距等带来的社会冲突加剧,社会问题呈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几年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已经警示社会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偏远贫困地区曾是矛盾高发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罢课和请愿等政治事件。据统计,1956年共发生工人罢工、请愿事件86起,人数约万人。发生学生罢课请愿事件30多起,有1万多人参加。在农村,不少地方出现农民闹粮闹社事件。①毛泽东十分关注这些问题的处理和研究。深刻分析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社会和谐的理念与实践,对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分析了不和谐事件出现的原因(一)某些官僚主义作风。  相似文献   

8.
社会预警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警这一个概念源于军事领域,而今被广泛引申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许多领域。社会预警是对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干扰社会正常运行的事件和问题的预警。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和重大社会事件,对这些事件都需要进行预警。但在社会转型阶段,特别需要重视对重大社会事件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官民如何互动。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启动的,间.社会并没有成为一个足以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事情的变化是在最近这几年。这就是我多次引用裴敏新的话所说的“社会生态已变”。虽然现在还很难乐观地断定民众左右历史进程的力量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的转型成本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事件数量增多、涉及面广、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多、行为越发激烈等特点。学者胡鞍钢曾根据政府公开资料统计,1994年后,全国群体性事件数  相似文献   

11.
《南方周末》刊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摘登如下。 媒体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互动过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脱敏”的过程,是一个使“非常事件”淡化为日常事件的过程。这几年,我在国外遭遇了很多次示威。开始我也很敏感,后来习惯了,再遇到此类事件就觉得,中国真的像个大国了——只有大国才会在国外遇到示威,示威是正常的。这就是我个人的“脱敏”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考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着眼于社会分层结构方面的身份壁垒问题、贫富分化和中产阶级问题、地位不一致问题、阶层意识问题,以及社会分层机制方面的公正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的社会分层状况对于社会秩序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太可能酿成大规模、整体性的社会抗争运动,但是局部的、以具体问题和诉求为目标的社会抗争事件则将不断零星出现,一些社会成员个体性的社会越轨行为也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是矛盾多发期,群体事件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它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对抗性及组织性等特点。当前,应通过建立信息情报工作机制、舆情披露与正确引导机制、法制处理机制等途径,创新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4.
长平 《廉政瞭望》2011,(21):49-49
又一年春晚已经开始倒计时,是否还有人记得旭日阳刚?目前该组合成员王旭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旭日阳刚现在是一个松散的组合,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娱乐事件,很多社会问题在其背后凸显。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4):27-27
有关急救车被社会车辆占道的报道不时见渚报端,前不久北京发生的一起“急救车3公里开40分钟”的事件曾引起社会热议,因在转送医院的路上少有车辆愿意避让救护车,导致伤者延误治疗、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16.
李晨芳 《新长征》2009,(12):34-3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群体性事件表现出参与人数多、矛盾易激化、处置不当升级快、社会影响极坏等特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上下功夫,注重强化“四种意识”,提高“六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高饶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饶事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本文在对有关资料,尤其是新公开、新发现的资料 进行细致考察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东北一党员"来信、高饶阴谋的揭露时 间等问题加以考证和说明,以期有裨于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多元的利益主体开始形成,由利益关系引起的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增加。群体性事件这一社会现象是社会利益分化、利益矛盾、利益博弈的集中体现,应理陛看待当今多发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燥动的城市     
《廉政瞭望》2011,(18):38-39
近段时间,西方国家先后发生多起暴力骚乱等事件,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4,(7):54-54
公方彬在《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当前推进社会公平有三个突破口:第一个是实现执政理念的突破。很长时间里,我们认为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这样的观念和想法在特定阶段是正确的,但吃饭问题得到解决后,仍然坚持这样的观念就很落伍,且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