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首次提出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主张既是对邓小平和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总结。“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全球战略的主要标志,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以这一战略指导的中国外交是一种“和谐外交”。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全球治理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和谐外交的根本目标、国际规制、行为主体、重点领域、主要策略等方面,既共享了国际社会普遍的理想价值,反映了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中国的世界理想和国际关系理念的高度理论概括.和谐与法治的理念是融会在一起的,实现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法治途径.法治的体现是法制的形成与有效运作.广义的法治包括政治与法治,国际法治在法律层面是国际法制建设,具体体现于当代国际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政治层面主要是国际政治中的"全球治理";在体制层面则体现于联合国改革,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治的制度建设均落实在联合国改革上.因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法治途径包括完善当代国际法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和推进联合国改革.这也是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并力争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柳钦 《唯实》2008,(4):29-34
中国领导人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世界"是在世界变化新现实和新趋势下的中国世界观,本质上是21世纪中国新的国际秩序观、世界观、天下观、国家安全观,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与系统化的中国的全球大战略。"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是内政与外交的有机统一。"和谐世界"的理念表达了人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诉求,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世界"应该并可以成为本世纪人类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的一种新文化、新政策或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既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政党的伟大任务,如今面临新世纪的世界文化风云激荡、交错融合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长期的执政党,一定要高度重视党内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既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政党的伟大任务,如今面临新世纪的世界文化风云激荡、交错融合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长期的执政党,一定要高度重视党内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世界:全球化的内外应因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全球化这一特定的时空坐标体系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在认识全球化局势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参与全球化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在利用全球化机遇中取得.建设和谐世界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扩大影响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世界在理论上一脉相承,在实践中相互推动,二者内外兼修、相辅相成,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全球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构想,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构建具有紧密联系的三层内涵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和谐共存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对话沟通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5):21-21
200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他在峰会发言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刘琳 《世纪桥》2011,(7):33-34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在历经多次阐述与诠释后,"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不断得以充实和发展,愈来愈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是一时之想,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西方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基础之上的,它们为"和谐世界"理念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世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文 《唯实》2006,(6):55-58
建设和谐世界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新世纪的全球战略初步形成,公平、合作、发展是建设和谐世纪的基本要义.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支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积极稳妥地推进联合国改革,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1.
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路。利益格局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原因。实现党内和谐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利益整合、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理论武装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目前,党内存在民主不足的问题。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实现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走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主要特征,科学分析引发利益矛盾的主要原因.利益创造和利益协调是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和谐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不懈追求之中。他主张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来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以避免大的经济震荡;主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使政治环境充满活力;主张协调好"十大关系",调动所有社会积极因素,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主张"双百方针"和"两用方针",建设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些主张都深刻地体现了他的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许青云 《学习论坛》2008,(10):25-26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根据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地位以及自身状况提出的新命题.党内和谐基本内涵丰富,基本特征明显,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坚持建设和谐文化;第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利益关系协调的代价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代价论的角度看,利益关系的不合理加剧社会不稳定。利益关系协调能够减少社会转型的代价,产生贫困的缓解、资源环境保护、加快制度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凝聚青年一代、推进价值重建、重新理顺价格、促使经济稳定等效应,从而减少效率损失、人的损失和秩序损失。  相似文献   

18.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以"人和"为中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这一社会和谐理论以经济和谐为基础,以道德和谐为核心,以上下和谐为主干,以善政善教为两翼.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理论的代表,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和谐理念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正确理解和谐理念的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和谐理念应该是一种现代的辩证的和谐理念,这种和谐理念是一种谋求发展、以人为本、尊重差异、重视合作、崇尚自由、倡导宽容和追求公正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