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2.
于光君 《妇女研究论丛》2013,(1):122-123,125
近30年来,有关女性学教学本土经验、女性学学科建设、女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国内学界在女性学学科的界定、女性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女性学的基本理论、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女性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些基本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为了进一步推进女性学学科的发展,规范女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女性学系于201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了"女性学学科范式与学科地位"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以下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23—25日,第21届中国社会学年会在江西南昌举行。7月24日,由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和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之社会学子网络联合承办的“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如期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于性别研究的方法论议题,分为性别研究的方法自觉,底层研究的学者立场与当事人立场,话语、文本与性别研究,研究实践中的方法论考量4个板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5.
刘霓的<西方女性学>是国内第一本从女性主义理论和社会性别视角,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女性学发展概况的著作.它以美国、英国、荷兰等国的女性研究为例,说明西方女性学是西方女权运动在学术界的延伸;概述了西方女性学的丰富理论与独特方法.该书为增强国内妇女学界的性别意识,对推进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女性研究及其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成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成为高素质人才、国际化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深入开展女性研究,加强女性学学科建设,实施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把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已成为女性成才与当代大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力图建立一种由女性视角和男性视角交错共视的人文视野.本文简明介绍了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及学科特点、研究方法,对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12)
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影响教育公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产生主要有女性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因此,加强女性特色教育、强化性别意识、培养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特质是解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8-29日,由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承办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全国高校、社科院、学术报刊的共约近百名代表汇聚一堂,开展对话与研讨。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8篇,内容包括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20-22日,第17届中国社会学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7月21日,由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主办、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社会学子网络承办的"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如期进行.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其中24篇收录进论坛论文集.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1985年以来有关贵州省旅游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旅游供给研究、旅游需求研究、旅游影响研究以及结论与展望四个方面,对贵州省旅游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文章反映了贵州省旅游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对今后贵州旅游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性别差异目前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汉语性别差异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但最近30年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主要围绕语言表现和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展开,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会话场景和语境等诸多方面。从中显现的性别歧视和语言表达风格的差异可以合理运用西方理论框架来分析解释,即可以通过社会建构的概念,在支配和文化差异的方法间找到一个折衷。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是适应我国国际交流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为我国开展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教育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对外汉语的作用愈显其重要。在新形势下 ,我省对外汉语教学、涉外事务管理以及双语教学迫切需要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因此 ,建设和发展我省对外汉语学科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思潮的形成与社会思潮的关注兴奋点密切相关,也与外在社会政治运动的不断促进紧密相连.对学术研究热点的考察和清理不仅能够仔细了解不同观点的阐释角度和立场姿态,也能够从中把握社会思潮的流变过程.鲁迅研究处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位置不仅仅是鲁迅本人的文学成就使然,更是因为鲁迅研究所提供的精神资源以及从鲁迅研究所衍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工艺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专家学者一直关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学术研究论文发表的平台,《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年来刊发了大量有关民族传统工艺的研究论文,根据所刊文章的基本情况、基本研究类型、创新启示等加以归纳分析,以期能对刊物今后的创新性发展和在传统工艺的挖掘、传承、振兴等方面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妇女学的内容与目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政 《思想战线》2002,28(1):102-105
妇女学不是把妇女看作问题 ,而是以妇女成为主体向男性中心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时产生的。妇女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性别。分析研究各个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 ,社会性别话语的变化 ,社会性别等级制同阶级、种族、族裔等的交叉关系 ,社会性别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特定社会性别制度对男女的规范 ,性文化的变迁 ,妇女在各个领域的活动经历等等 ,是妇女学的主要内容。妇女学的目标是以新的认识论认识人类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华侨联合会在民国前期活动二十余年,先后创办《华侨杂志》《华侨》《华侨旬刊》《华联旬刊》《侨友》等多种会刊。文章由华侨联合会沿革入手,分析会刊办刊宗旨、栏目设置、作者群体、刊物内容等,发现会刊创办多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发生之时,办刊取向则有一个历史的变动过程,即从华侨研究为主转向以舆论宣传为主。早期会刊以华侨研究为主,舆论宣传为辅,后期会刊以抗战宣传为主,华侨研究为抗战舆论服务。其中既有联会自身变动的内在原因,又有党政控制加强和日本侵略加剧的外在因素,主因在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8个省、区、市举办的11次调研座谈会和2004年12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的高层论坛”的研讨,阐述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养老金制度中的社会性别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内理论界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男女分工及性别平等,但对由此而引发的养老金制度中的社会性别倾向少有涉及。实际上,多数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都存在退休年龄、待遇水平乃至权利享有等多方面的性别差异。本文拟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定义并度量养老金制度中的社会性别倾向,为中国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