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同时,竟然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大规模从事生化武器的研究,并在侵华战争中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仍有大量的化学弹药遗留在中国,依然对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这已经是学术界毋庸置疑的一致结论。但是,对"九·一八事变"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俄罗斯历史学博士巴拉诺夫教授依据大量历史事实提出了始于"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开端的观点。日本策划和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就已经制定了分步骤占领远东、亚洲和世界的全面战争计划,并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付诸实施。为此,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欺骗手段来掩饰最终霸占世界的目的。"九·一八事变"真相的暴露迫使日本撕下伪装、退出国联。可以看出,日本始于"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动与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所施行的计划一脉相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起点。同时,也奠定了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侵略同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同志加兄弟”到15年对峙 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整整度过了半个世纪。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而且国情相近,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在这50年的历史过程里,中越关系不太平稳,从高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走向高坡。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亲密朋友,特别是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后来又是亲密战友。1945年日本投降,胡志明领导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奋起“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未受到国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越南正式建交,是世界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家,两国关系十分亲切和友好。胡志明主席描述两国关系的两句诗:“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确如此,从1950年到1975年,越南两次陷入战争灾难,而中国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在此期间,中国向艰苦奋战的越南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无偿援助,先后派遣专家、顾问2万多人。在抗美战争中,作为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 和“可靠后方”,中国还派出32万工程兵和防空部队,有1442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还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巴黎会议,为促使越南国家独立、恢复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这就是两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论坛》2017,(5):124-126
<正>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即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纪念日。80年前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中俄两国都曾表示要共同努力,抵制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行径。习近平曾提出:"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世界和平的明天。"普京总统指出:"深入揭示战争的历史真相,有助世人永远铭记父辈的功勋,为培养年青一代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军部的号召下,多数文人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辩解和美化。但此时还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文人没有屈服于日本反动政府的高压统治,站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部分具有人道主义正义感的日本文人毅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用深刻、犀利的文字来表达有良知的日本文人对侵华战争的强烈反对。尽管反战的日本文人数量非常少,影响力非常有限,无法改变日本文人主流的战争观,但是他们的反战言论和活动仍是日本法西斯黑暗统治下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6.
大江健三郎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是把小说和随笔视为“文学生活中的车之两轮” ,他通过文学中“两轮”的“随笔”之轮对侵略战争进行总清算。即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各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灭亡中国、征服亚洲 ,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 ,战争的责任由日本承担。日本必须向中国及亚洲各被害国赎罪、道歉、赔偿 ,才能得到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谅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军签订投降书,这场历时14年的战争造成的中国3500万军民惨重伤亡之中,有1000多万是战俘及劳工。中国是日军在亚洲设置集中营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设立的集中营有50余所,如果将日军在各  相似文献   

8.
20 世纪50 年代,尽管中日两国没有恢复邦交,新中国的对日公共外交却已经开始。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圆满地解决了日本战犯问题。它不仅解决了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 的战争遗留问题,更将中国人民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形象传到了日本,推动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 展。作为新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遗产,新中国解决日本战犯问题通过中国官方与日本民间的关系 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人民革命的巨流正在奔腾前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反美革命风暴正在猛烈发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成为亚洲和世界革命的巨大鼓舞力量。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辉煌胜利,沉重地打击着美帝国主义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侵略阵地。美帝国主义脚  相似文献   

11.
“信任”何以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双方都对以两国民众相互信任程度逐年下降为标志的"信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日本历史教育指导思想上出现的"掩饰侵华性质,推卸战争责任,强调受害意识,拒绝反省认罪"的现象,集中体现了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给日本少数右翼保守势力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而对中国产生猜忌,干扰着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前,日本等法西斯把人类推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腥风血雨之中,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正值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作为当时的侵略国日本又是如何看待发动战争的罪行呢?本文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诫人们:罪恶就是罪恶,粉饰罪恶将导致新的罪恶。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先于缅甸受到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此时,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奋起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寄于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当战火蔓延到美丽富饶的缅甸国土以后,中缅两国人民面对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同仇敌忾,互相支持,一致对敌。尤其是中国人民派出优秀的抗日健儿赴缅作战,承受重大的民族牺牲,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在热带亚热带的丛林中克服种种困难,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战争的痕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难寻,但是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伤痛却无法轻易抹去。尤其让人们难以释怀的是战后日本朝野许多人都不能够全面而深刻地反省那场战争,有的甚至公然作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因此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残暴行径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侵华日军为了剪灭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和决心,根绝有生的抗日力量,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最残暴、最野蛮、最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造成3500万中国军民的伤亡和6000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从9·18事变到日本投…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总会引起人们的回忆。尤其今年,日本的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情感,悍然第6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在钓鱼岛、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劳工、慰安妇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向中国人民挑衅。中国人民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可等闲视之。虽然,中国历代都有讨伐倭寇和对日本侵略的自卫战争,但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人民的抗战是自人类文明史以来最悲壮、最惨痛、最坚韧的反抗亡国亡种的战争,中国人付出了最巨大的代价,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据统计二战中同盟国、轴心国共死亡9千多万士兵和平民),损失了五千…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舆论宣传阵地。热河事变前后,《盛京时报》违反尊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原则,战前宣扬日本为"自卫"被迫发动战争谎言,战争中渲染关东军与热河人民和谐共处、贬损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形象;战后批评蒋张的"不抵抗"政策、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等,充分暴露了《盛京时报》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殖民性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战火引向东南亚后,福建华侨不但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同时还参加了侨居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等地都有所表现。本文以历史事实论证福建华侨参与东南距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一、菲律宾闽侨的抗日斗争 1、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英勇奋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把侵略中国的战争扩大到东南亚一带,随即侵占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和缅甸等地,日军铁蹄所至,烧杀淫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人民为赢得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价.为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是要以史为鉴,防止类似的战争悲剧重演,努力创建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9.
毛澤东主席、周恩来总理6月21日在上海接見了以野間宏为首的日本文学家代表团,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交談。毛澤东主席指出,日本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在日本的代理人、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胜利斗爭,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維护世界和平的斗爭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战场是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战场。忽视了中国战场,就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就忽视了当年日本法西斯国家和军队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坚持斗争和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是受法西斯国家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别战场,其战争特点是点、线、面同时进行,长期胶着。中国极大地支援了苏联战场,使苏联得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避免了再同日本进行两线作战的局面。对于美国而言,由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作用,日本无法全力以赴地增兵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东南亚战场。中国在二战时期大国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法西斯军队深陷中国的泥潭,因此其失败是一种必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日本的侵略恰恰促进了这种觉醒。中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火力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