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司法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法官之诚信诉讼的逻辑假设之上。或许由于学者观察实践活动的区位局限,虽有诚信诉讼之论,但是学界尚未展开过法官之诚信诉讼命题的考察与讨论。滥觞于20世纪末的中国司法能动性不仅是法治的应然,还是法治的实然。法官诚信诉讼的回归破解了中国司法能动性的逻辑假设。同时,作为法官司法能动性重要逻辑前提的诚信诉讼之理论和实践证明了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确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孙路 《法制与社会》2010,(12):121-122
司法诚信在我国的诉讼程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法官诚信是目前司法环境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避免产生法律依赖危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司法诚信的概念、构成的阐述,分析了我国目前司法不诚信的原因,并讨论了如何更好的构建司法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3.
谈及“诚信”,其之干立人、兴业、治家、固邦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在深陷诚信危机的现代社会,“挽救”、“重建”、“养成”成为最为常见的关于“诚信”的前缀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诚信信仰救赎,以及在此基础上物态层面上的信用体系构建成为一个宏大而急迫的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4.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体法规定相对完善,而在诉讼法领域却一直缺少与实体规定相对应的救济程序,导致公司违反社会责任,对社会公共利益构成危害时没有合适的诉讼程序对其进行追究,因此,构建公益诉讼程序应是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司法实践的重要步骤。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应从立法和实务操作上分别着手,改革我国的诉讼结构,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以期增加公司社会责任的可诉性,把公司社会责任真正落实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26):120-121
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司法诚信的构建,传统意义上的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但仅仅是司法公信力的建设并不足以解释司法诚信的涵义.本文从司法诚信的范畴、构建司法诚信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司法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和静钧 《检察风云》2013,(17):15-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诚然,对一个转型社会而言,加强诚信建设,意义重大。到目前为止,立法已经完成了侵犯个人信息罪的制定,工信部也推出了个人信用管理办法,民政部也鼓励行业协会建立"黑名单"制度,惩罚失信者。诚信一语,从词源考据,则来自西洋,对应的拉丁语为"bona fide",与"契约精神"有相当关系。西洋以进入商社会之初就洞见"诚实信用"之重要,随着海洋文明  相似文献   

7.
刘宏成 《法制与社会》2012,(27):124+129
司法诚信的建设关涉到社会主义法治能还真正得到实现,但是司法诚信的构建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到法治文化的建设,也涉及到立法建设、司法改革等方面.本文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范立法、改革司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和谐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司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在充分论述司法与社会和谐具有和谐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二者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希望借此更能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司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更好地完成通过司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与我国转型期社会利益冲突加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意识呈多元化等因素相关,各种违反甚而破坏诚信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现象大量发生,并呈逐步增加和复杂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各种形式的诈骗、诈欺行为不断出现,手法越来越狡猾,方式越来越隐蔽,特别是利  相似文献   

10.
熊沁 《中国检察官》2012,(19):47-49
无论从经济发展的微观角度,还是从社会管理的整体层面看,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刘昂 《北方法学》2017,11(3):122-130
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通过自身诚信的司法活动达成的司法行为和司法结果为公众认可、相信的状态。司法诚信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司法状况与公众司法需求的差距问题。司法诚信问题的成因既有司法主体、法律制度、司法体制等司法活动各内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公众、社会发展变化等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着眼于制约司法诚信实现的各影响因素,分析、梳理我国司法诚信问题的状况、成因,并探索解决对策有利于切实提升我国的司法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网推出的诚信调查显示,公众认为"目前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诚信"中,"政务诚信"占到59.9%,"司法公信"21.3%的比例。〔1〕对社会诚信的期待,近八成民众剑指政府和司法机关。社会诚信生态若此,司法权威也必然遭受重创。司法公信缺失,原因是多方面。首先,主  相似文献   

13.
司法规律属于社会规律之范畴。它内在地包括构造论规律、运行论规律和生成论规律三个基本层次。其中,构造论规律揭示出司法的构成单元及其相互关系和基本属性;运行论规律揭示出司法的运行方式及其基本法则和价值趋向;生成论规律则揭示出司法的生成和进化的历史过程和深层本质。借助于由构造论规律和运行论规律所构成的司法客体规律,可以认识和把握司法现象,唯借助于生成论规律方能认识和把握司法之本质。在生成论规律看来,司法规律并非在先给定,也非司法本身所固有,而是在司法实践的历史过程中生成的。因此,由司法体制及其构造与运行模式等所构成的司法客体形式,并不是司法本质的决定性因素,而仅仅是认识司法本质的一种媒介。欲认识和把握司法的本质,必须从客体规律转向实践规律,转向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司法实践的历史过程之中,转向支配司法实践的司法社会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其有效运行有赖于发达的社会支持体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参与程度低,司法机关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信息共享及资源链接机制不健全、青少年司法社工力量不足以及政府资金支持缺位,导致社会支持难以体系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厘清社会支持体系的内涵、结构、主体范围及其内容,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及资源链接机制、实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以保障社会支持的有效性。通过制定社会参与规则、设立统筹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机构、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支持途径,以实现社会支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6.
规律是支配事物发展过程的自然的、固定的因素.司法是人类社会以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司法规律是司法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表明人类司法制度发展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野蛮到文明,从专制到法治的发展过程.刑事司法规律是司法规律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法治社会的刑事司法应当实现公正审判和采用正当程序原则,司法公正是刑事司法的价值,正当程序的一系列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的司法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平等是司法公正价值的外化与实现方式。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归纳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者有关司法平等的基本内容。在他们看来 ,司法平等首先就必须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平等地保护 ,对当事人诉讼平等的条件予以同等的保障。同时 ,在司法过程中 ,应将相关判决建立在“应有的考虑之上” ,而不能将法律之外的其他因素纳入判决的考量当中。  相似文献   

18.
王颖 《犯罪研究》2005,24(4):19-23,42
司法生态从语义上涵括了法律实证活动中的参与要素,从系统的角度看,要使其发挥最佳功能和效益,必须保持常态平衡。司法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体现司法公正,实现司法正义,这些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诉讼过程,因此,实体与程序、成本与效益、法典与政策等对应与平衡关系就成为这个过程的关键,并由此考量诉讼价值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对律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是律师执业活动的生命线。努力探索诚信建设的路子,积极参与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充分发挥律师在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培育品牌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姜涛 《政法论丛》2010,(6):77-81
如何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应对日益增多的犯罪,这是诉讼社会视野下国人必须直面思考的重大课题。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司法信任危机,而且也会带来更高的犯罪浪潮。因为在诉讼社会之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剧,原有司法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因此,强化案件分类、实行多元模式,重视社会资本、重塑司法权威,改进司法模式、实行集中审理,应该成为诉讼社会视野下刑事司法模式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