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行为选择具有评价作用、健康的心理形成具有调节作用,以及对其接受教育的效果具有催化作用。新形势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大情感的培育力度,做到晓之以“理”,以“理”导“情”;动之以“情”,以“情”激“情”;表之以“言”,以“言”传“情”;赏之以“美”,以“美”育“情”;处之以“境”,以“境”生“情”;付之以“行”,以“行”固“情”。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情的投入与理的启迪、真情感化与严格要求、适度用情与依法办事、“传情”与“解难”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容隐制在中国法律传统中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代社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文章在回顾容隐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从人性、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对该制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合理性进行了剖析,并且从我国现行立法的角度,简要论述了和谐社会中容隐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从“亲亲相隐”原则谈对窝藏、包庇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授予犯罪人亲属容隐权的制度,亲亲相隐原则充分照顾了人类的情感,体现了刑法的人道性,更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维护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国现行刑法应当吸收亲亲相隐原则的合理精神,促进以窝藏、包庇罪为代表的相关罪名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的容隐制度和西方的亲属拒证权进行考察发现,亲属容隐制度与西方大多数国家所规定的亲属拒证权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虽然这项制度在建国后被当作封建消极的东西予以摒弃,但是在当代中国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回归的现实基础,应当在立法中重新设立这一制度。对“法不容情”应作批判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治安调解是公安派出所的一项重要职责,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做好治安调解工作必须坚持治安调解的基本原则,又注重调解方法的艺术性,做到劝之以理、息之以德、感之以情,妥善解决民间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6.
非权力影响力与领导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权力影响力对领导权威的影响乃至领导效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强化非权力影响力 ,提高领导权威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理论修养 ,提高实践质量 ,加强自我约束 ,加大情感投入 ,真正做到以德取威、以才取威、以廉取威、以情取威。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容隐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隐制度又称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始于春秋,形成于汉,成熟于唐。我国的容隐制度在彰显孝道的同时,又反映了“礼法合治”下的人伦精神。因此,我国的证据制度应对之进行大胆合理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会学,用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颜俊彦作为广州府推官,掌管州府一级初审及复审诉讼的拟判.从380多件民事判词中能了解到当时的诉讼审判和司法观念.颜俊彦和当时的官员,是按照《大明律》等相关律条来审理越诉案件的,有时也运用财产归属的规则或道理判案,都以“法”字表示.在大多数民事案件中,颜俊彦是用“情”来判案的.情,有案情、情理和感情的不同,区分这些“情”并确定其实现,是审案的重要方面.案情清楚时,颜俊彦会选择用情理和法理处理案件;情与法有冲突时,则选择情感优先,融情于法,在不伤害亲情、感情的基础上达到情与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传统法转型的时期,不啻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与秦朝分野,在法律制度上多有改革,它继承和创制了许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法制原则和法律制度,是一个在传统法延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代。从人文视角探究汉代法制的理性元素,诸如矜老恤幼、容隐制度、录囚制度等内在的价值,挖掘传统法文化遗产的优质内涵,可以为现代立法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发生的激进的反传统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竭力摧毁儒家倡导的亲情伦理,以效忠国家来取代伦理亲情,忽视个体利益和个体需求(包括亲属间对亲情的渴求),过分宣扬"大义灭亲"。不可否认,过多地在立法与司法中考虑亲情的因素,会导致执法不公,最终也会偏离法治的轨道。法律,包括刑法在内,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亲情关系的状况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现行立法、司法不能对这一状况视而不见。亲亲相隐在现今社会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亲情因素应在刑法中有合理的定位。从期待可能性的角度看,不确立亲亲相隐的原则,有违人的基本感情。如果对于亲属之间的容隐行为也作为犯罪处理,容易引发社会信用危机。从现实性的角度看,亲属之间的相互容隐作为人的本能,已经成为社会现实的普遍现象。如果否认亲属之间的容隐,不利于罪犯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是说的一种情感。恻隐之“隐”是一个假借字,本字是“慇”,其本义是伤痛的情感。孟子揭示了恻隐并非一种单纯的情感,而是复合的情感,即是这样一种情感转换过程:恐惧→伤痛→不忍。这种情感乃是儒学的整个理论建构的本源。  相似文献   

13.
(一) 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 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与自豪之感。 爱国主义首先是一个民族、国家所有公民的一种神圣  相似文献   

14.
非法同居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治社会里 ,人们正面临着如何根据自由新观念和现代法律精神重新认识非法同居及其后果的问题。婚前同居在我国长期被作为非法同居看待与对待 ,纯属认识误区与错误做法。非法同居的法律后果是处理很多相关法律问题的逻辑起点与法律基础。事实婚姻不能作为认定重婚罪的基础或前提 ,但可构成重婚的事实。以情代法或以德代法 ,歧视“第三者”及其合法权益保护 ,是司法的退步和法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在法哲学领域当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乃是核心问题之一。在中国的传统中,由孔孟"德主法(刑)辅"之观念塑造而成的是国人重德轻法、重情轻理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法或刑在孔孟的思想体系中,是一种缺乏道德合法性的、消极无奈的存在。在荀子的观念体系中,孔孟的理论偏差得到了恰当的修正。荀子在"人之性恶"基础上对法律的道德合法性所进行的证定,使德与法之间达成了一种同质、统一的关系形态,德法同行,相辅相成,个体由此可化恶成善,社会据此可正理平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散文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在散文中,“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情则是散文创作的大敌,无情则无散文。情属于精神的范畴,是抽象无形、看不见、抓不到的东西。可在一篇散文中。一旦有了情,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有时能感天地,泣鬼神;有时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要化情这种无形之物为有形,散文家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大干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抒发情感的客体对  相似文献   

17.
海外留学人员是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群体。报国信念作为海外中国留学生学成报国的内生动力,是树立"念国恩、回国志、报国情"爱国体系的决定因素。从儒家智慧的认知观、情感论及意志决策中寻求思想支援,以"格物""致知""诚意"为层面培育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科学认知,以"安情""治情""美情"为方式培育理性情感,以"立志""正心""养气"为举措培育道德意志,推动留学报国事业和海外统战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孝”乃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孔孟那里,孝道的建构本是立足于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的。但经过轴心期大转型以后,孝道逐渐僵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遗忘了生活情感这个大本本源。当下我们要重建孝道,绝不能仅仅将孝道理解为道德教条,而应该进一步追溯其本源,立足于儒家“孝”观念的生活情感本源来重建孝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本土思想中的情感与真实--对葛瑞汉和汉森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代以前的中国思想中,"情"的意义到底如何,它与"真实"、"情感"等概念有何关系,是西方汉学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以葛瑞汉和汉森为代表的西方汉学家,认为汉之前"情"在中国思想中意为真实,而"情感"的涵义源于佛教的传入.这种依托西方二元对立理性思维方式的分析,是对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误解.中国思想强调主客、内外之间的和谐互补,在这种语境中,"情感"与"真实"的意义在"情"中是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更要带头潜修为政之德,坚持以德立心、以德促干、以德正气,在“忠诚、务实、清正”中不断提升政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