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曾两次投身于国共合作的实践,为发展和壮大我党的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曾有幸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做工作多年,深受教益。周恩来同志在统一战线方面留下的宝贵理论财富和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值得全党同志永远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9):29-30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的逝世使亿万中国人万分悲痛,也在国际上带来极大的震动。总部在纽约的联合国为了表示对周恩来的悼念,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这样史无前例的举动,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一位流芳千古的民族伟人。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周恩来毕生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践行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要求,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由衷敬仰和爱戴。学习周恩来的公仆思想,研究它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党员干部以及全国人民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周恩来公仆思想的主要特色周恩来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终身奋斗的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也是卓越的国务活动家。综观周恩来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和实践,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根本出发点,强调政府管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学习、研究周恩来的政府管理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一切为了人民的宏大宗旨,对于搞好当前的政府管理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他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严"与"实"的思想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最好榜样。一、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周恩来追求真理,追求信仰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少年时期,年仅12岁的周恩来面对老师关于上学为了什么的提问时,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当周恩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便以其为毕生信仰,全心全意地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自幼年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他光辉的人生历程中,周恩来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奋斗不息,鞠躬尽瘁,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光辉的典范,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为了中华之崛起幼年的周恩来由于家道的衰落,早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对此,周恩来曾回忆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  相似文献   

7.
正周恩来生前与很多民族宗教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发展私交,而是为了巩固我国的民族团结,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更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祖国富强而奋斗。他在这方面留下的不少故事,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要成为随便、自由、不客气的朋友"十世班禅(即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是西藏上层人士的代表人物。建国之初,班禅刚刚十几岁,但周恩来对他十分尊重。1951年,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与哈尔滨有着不解之缘,从青年学生到大国总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曾10次踏上哈尔滨这块黑土地,这里留下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光辉一生深深的印记!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当周恩来还是青年学生的时候,他就曾来到哈尔滨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1917年6月,19岁的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天津南开毕业,"为了中华之崛起"发愤读书的他决定赴日求学。出国前,借去铁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缅怀敬爱的周恩来,多年来我把一篇篇怀念他的文章整理成集,精心保存纪念周恩来两大本文集、三大本图册。今天,我翻开这些纪念册,睹物思人,勾起对伟人的无限思念,忆起周恩来的伟大风范,我更加怀念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曾给我以悉心启迪和亲切教诲的周恩来。我把对往事的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是执政为民的楷模。本文分三个阶段:一、少年时代立志,把个人志向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拯救苦难的中华而奋斗;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实现了"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论述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习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启示,对于学习理解和坚持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蕙芬 《世纪桥》2008,(15):3-7
中共六大是党在国外召开的唯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恩来参加了中共六大的筹备、召开以及贯彻执行等各项工作。周恩来于1944年3月所作报告《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对中共六大作了客观的论述和评价。中共六大文件全面涵盖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在中共六大上,周恩来分别作了组织问题的报告和军事报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周恩来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去日本留学之前,回沈阳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写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那里写的一篇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3.
正周恩来一生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他的一言一行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也体现了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他顾全大局,视党的团结为党的生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人民仰慕的楷模。但同时,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能够成功,为了党的前途命运,为了人民的福祉,一向以温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为了维系国家的发展,他忍辱负重,巧妙地对毛泽东的错误进行限制和纠正,对林彪、江青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抗争,尽可能减小危害。周恩来有两条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是进行自我保护,无论如何不退出政治舞台;二是积极发挥作用,尽量减少损失,维系国家政局。  相似文献   

15.
正在淮安区档案馆,尘封着半个多世纪前周恩来、邓颖超给淮安写的信。人们最为熟知的是1956年年底至1957年年初周恩来为了他八婶母的事曾三次致信淮安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宝应县天平大镇人。她嫁给周恩来的八叔周贻奎(字焕臣),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她为"周八太"或"八太"。她嫁到周家后,周家已急剧败落。为了生计,周家的兄弟都离开家外出谋生。而杨氏的丈夫周贻奎因为小时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作为政府总理,但他非常关心文艺。他虽然不是戏剧家,却和戏剧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周恩来爱好文艺,兴趣广泛,博学多才,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对于多种文艺戏剧都能提出中肯的建设性意见。他把欣赏戏剧当作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和休息方式,也是为了调剂生活,接近群众,了解戏剧界的情况,好有发言权。周恩来说  相似文献   

17.
他,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驻上海的特派员,也就是所谓中统特务在上海的最高负责人,但又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随时听从周恩来的调遣,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既是花花公子,混迹十里洋场,但又为了营救中共领导人,却不惜一掷千金,以命相搏。周恩来、陈赓称他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对河北人民充满深情,他生前的足迹几乎遍布河北各地。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到河北的次数就多达30余次。虽然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0余年,但燕赵儿女永远铭记着他对河北发展建设呕心沥血、对河北人民生活关怀备至的点点滴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特选取周恩来关心河北的二三件事,以飨读者。为兴利除弊走遍各大水库河北历来是水旱灾害多发地区。周恩来非常关心河北的水利建设,从解放初期直至"文革"前,他走遍河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周恩来的几次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周恩来的几次理论思考鲁振祥随着周恩来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由于从《周恩来选集》到各种周恩来专题文集的编辑出版以及《周恩来传》、《周恩来年谱》的问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周恩来不仅是一位活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第一线的伟大实践家、国务活动家,...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为了早日促成国共合作抗战,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这一宣言,并于7月15日,由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庐山,同国民党蒋介石等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