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价值,没有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就没有保障,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公平正义既是法治的终极价值,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孝文  冯少辉 《理论月刊》2008,29(5):102-104
"和谐社会"主要是个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上的概念,不能简单地套用于法学范畴.在把法治转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检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将"和谐社会"由理念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稳定运行;法治化解和谐社会各种矛盾;法治调节和谐社会各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法治建设则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繁荣、多元利益得到平衡、不同意见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根据,并将对我国法治的发展及其理性定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先进的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和谐社会要以法治为基础,法治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因此,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有力地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社会能否实现和谐主要取决于法治的程度,无法治则无和谐社会.法治的意义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治官,在于行政权的依法行使.当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健全后,行政执法至关重要.公安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时候,应当充分体现"执法为民"理念,处理好主业与副业、保护嫌疑人权利与维护被害人权益两方面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绵茂 《前沿》2012,(16):57-5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法治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法治国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与辩证统一,法治对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肖陆平  贺志明 《传承》2008,(2):50-51
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目的,是法治的更高发展阶段,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手段。和谐社会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刘永元 《前沿》2005,(11):181-18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为前提,和谐社会是法治追求的理想目标,保障社会和谐的根本手段只能是法治,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理论月刊》2006,(3):33-35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以法治文明为特点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有多种,民主和法治发展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文明相辅相成。不仅和谐社会的制度取决于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且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也离不开法治文明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又是法治文明的旗帜。如果只有法治的发展,没有社会和谐的进步,这种法治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可靠的。作为我国法治文明目标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和谐社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把法治文明和社会和谐相结合,并通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展示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美和壮丽。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经济发展是基础,民主法治是保障.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对法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是法治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但我国的法治文化却严重缺失,在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同时,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适应和谐社会构建需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明支柱,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一个不断彰显法治力量的法治进行时的过程。2007年,也是一个法治进行时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行政执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选择。行政执法在法治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必须对现行的行政执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说来,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性质包含着对于法治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特征都包含着对于法治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20.
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机制,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客观要求.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机制,必须正确处理好阶段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重点教育与普遍性教育、教育活动与法治实践、教育活动与制度建设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