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王军朴 《新东方》2002,11(6):70-7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制度和法制作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政治法治化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把稳定与发展作为治国安邦之道中的最为基本的战略方针之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目标,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当前,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稳定与发展思想,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稳定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政治稳定,还包括经济稳定、社会稳定、领导集体稳定,以及外部国际环境的稳定等。在邓小平的稳定观中,政治稳定主要是指我们国家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是落后了的东方大国脐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战略性决策。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内外各种条件的配合,同时也受到内外条件的制约,其中社会政治稳定,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社会政治稳定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现代化对社会政治稳定的正负方面、短长时期、深浅层次的作用,作一初步的论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的实现程度,都与其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政治稳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稳定,是指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有序性、连续性、稳定性。也就是…  相似文献   

4.
高燕宁  徐成芳 《前沿》2009,(6):7-11
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内涵:一是努力构建民众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二是通过制度化手段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稳定发挥,以保证社会生活健康、平稳和有序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建立起与过去相比更合理、更完善的社会发展机制,以保证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四是不断加强执政者执政能力建设以维护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及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特色仪式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东  丰凤 《求索》2011,(11):68-70
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往往受到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而民族特色仪式是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强化社会规范,促进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因此,国家需要通过一系列技巧性符号的运用介入一些民族特色仪式,生成符合国家意志的少数民族节庆仪式,从而强化国家认同,有效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控制和政治稳定的维护。  相似文献   

6.
110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威望和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阐述110接处警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探寻做好110接处警工作的具体措施,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王梅 《青年论坛》2008,1(2):36-38
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入研究其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变化趋向,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调适与引导,使其政治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达到某种一致性,有利于高校稳定与国家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和政治稳定都属于上层建筑,前者是政治统治者在政治上所追求的一种文明形态,后者则是政治统治者在政治上所追求的一种秩序状态。随着政治向现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政治文明建设往往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就我国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来说,一是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要切实加强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实行依法治国;三是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胡若雨 《求索》2013,(8):84-8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建设也是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意识形态范畴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实践性,使得它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研究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和政治发展的逻辑关联与互动机制及其意识形态实践,这将有利于辨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实现意识形态的知识与价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外政党的历史表明,政治发展包括着政党制度,而政党制度决定政治发展道路。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标志,政党制度建设的发展深刻体现政治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的政局要稳定,首先必须稳定政党制度。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方向的改变大都是从政党制度建设方向的改变而开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多样性是宇宙普遍存在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稳定息息相关。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是统一战线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而统一战线的稳定,又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方面。因此,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既要重视保持统一战线的稳定,又要积极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一、重视统一战线的稳定,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敏感性统一战线的稳定与团结密不可分。统一战线作为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大团结的象征。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范围拓宽,对象增多,在实现“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大目标下,实现了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方面成员的大团…  相似文献   

12.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高发期,各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不断涌现和积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前哨和基础力量,必须适时加强相关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维稳能力体系,从而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韩国总统弹劾案生动地体现了宪法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宪法虽然以规范政治主体行为为首要任务,但从实践中考察,宪法产生于政治冲突,并且在政治冲突中得到检验、发展和完善。宪法确立的民主宪政体制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前提,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的核心,而全体社会成员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则是政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目标下,政治社会化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政治社会化的安排不尽相同,期间变化很大。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揭示新中国政治社会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未来趋势。一、新中国需要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建22立起来的,国家建设面临双重任务:一是走出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现代化;二是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为了巩固革命后的政权,必须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而这需…  相似文献   

15.
唐皇凤 《求索》2010,(2):229-229
如何在繁荣中维系稳定,进而实现有序的变迁与可持续的发展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需要直面的重大问题。纵观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经验,越是在转型社会,社会变迁的规模与程度越剧烈,变迁范围越广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结构性分化的进程骤然加速,社会力量的多元化趋势日益彰显,如何通过有效的政治吸纳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娜 《公安教育》2023,(1):60-63
<正>公安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政治属性和行业特色,培养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后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公安机关承载了保驾护航的历史重任,公安院校教育是培养护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务人才的前沿阵地,一流课程建设也是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六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六个转变上海社科院陆震没有一个社会不在追求稳定,但稳定有短期稳定和长治久安之分。一般说来,任何一个政权,纵使在主观上有追求长治久安的真诚意愿,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理论认知方面的缺失和现实政治事务。社会事务的迫压,对何谓"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0是包括广大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实现这个目标,在西部地区,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快速发展经济,逐渐缩小同沿海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还要为了挫败国外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需要加强政治工作,维护国家稳定。这就明确了新时期西部地区统一战线工作的两大任务,即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统战工作要为保持社会稳定,反对“和平演变”,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是国家实现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最直接载体,也是检验国家对城市社会控制强弱的显示器,城市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可以折射出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强弱衍变。笔者在对上海城市基层社会的调查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政府主导的以社区制建设为方向的城市组织体制改革正悄悄地使城市基层社会的权力分布发生迅速变化,这是政府为适应城市建设的更快发展而采取的适应性调整,虽未触及整体框架的变动,但从基层政治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政府的许多政策创新与组织创新都明显地促进了基层政治权力的分化和重组,使国家与社会之…  相似文献   

20.
宣传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文/王俊,张涛(一)围绕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局面。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要着眼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最根本的是准确、全面的宣传党的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