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汉书·文帝纪》)这是汉文帝刘恒于即位之初(前179年)下发的一道诏令,后人称之为"恤民诏"或"议振贷诏"。大意是说,当此春意盎然之时,草木及其他生物都得以享受生命的快乐,而我的子民中家庭残缺、生活穷困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今日漳州,百姓富,城乡美。漳浦,漳州第一县、海洋大县、资源大县、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实验区。改革开放之初,在漳浦这块土地上,一个开路先锋,带领全县人民大念"山海经",辟出一条治穷致富路。黄步翔,这位曾经的漳浦县委书记,发生在他身上的大念"山海经"的典型故事,折射出福建当年为了改变穷困面貌对改革所倾注的热情和所做的探索。改革开放40年的道路,是由一拨拨先锋人物在纵  相似文献   

3.
王世奇 《实践》2015,(1):55
<正>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  相似文献   

5.
沈小平 《实践》2014,(3):56
<正>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以浅显、朴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官民之间唇齿相依、舟水难分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市考察期间,曾给菏泽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念了这副对联。可以看出,总书记引用这一对联的用意,就是告诫各级党员干部: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因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沉湎于"自我设计",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受苦的是百姓,受害的是党,最后受伤受罪的可能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党员干部必须学会并善于与人民群众"说话"、商量,坚持大事大商量、小事小商量。我国古代政治理论提倡对人民无为而治,即治国就是治吏,政治活动几乎与百姓无关。由此,形成了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于我"的消极心理,对政治不感兴趣,也就不关心国家的事情。于是,政治成为一个被士大夫阶层垄断的事业,一方面,他们不主张人民对政治发生兴趣,提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士大夫不愿意也不善于与百姓对话;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由私人投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指出,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这副写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对联立刻成了关注热点。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了河南省纪委署名王万鹏的文章《官民辩证关系的真谛》解读对联。  相似文献   

8.
白杨林 《奋斗》2014,(2):59-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9.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0.
妙语连珠     
秋仙 《求贤》2008,(7):24-24
巴蜀之郡,庶饶溯于周矣。李冰修都江之堰。以溉万顷良田,百姓富足。尤复栈道峻险,太白亦感而叹。是故蜀中为安乐之地,鲜受烽火之殃。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牢记嘱托,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定走"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发展新路。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如山厚望,在心在肩。贵州牢记嘱托,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定走"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2.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这副"官德"名联,源自河南内乡古县衙三省堂。对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委和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河南省内乡县县衙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4,(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召开了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上,他给大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此勉励基层干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对"官"与"民"的关系也多了一层思考。作  相似文献   

15.
"三级贫户"之子陈水扁幼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非常穷困的日子,这给陈水扁后来的人生路程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在陈水扁老家庭院里,有一面破旧的土墙,他的父亲陈松根,经常拿粉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官"指的是体恤爱民的好官员,这一称谓,是从为百姓办事、受百姓拥戴的西汉"召父(召信臣)"和东汉"杜母(杜诗)"两人的名字来的。《汉书·循吏传》记载,汉元帝时,南阳郡(今南阳市)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他以"为民兴利,务在富之"的"八字方针"治理南阳,成绩十分突出。"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南阳百姓又迎来了一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调研时深情地说,当年自己在这里一呆7年,人走了,但"把心留在了这里"。对百姓有心,对群众有感情,乃至以百姓之心为心,焉能做不好为百姓的事?何愁不能赢得百姓的心?莫失"初心"这个宝,是我党跨越时空的永恒课题。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崇尚信仰的民族。《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国的子罕素有廉洁爱民之志。一次,有人得到一块玉要献给他,还说经玉匠看  相似文献   

18.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曾在山东、湖北、贵州等地为官的李文耕,给后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官不勤则事废".意思是说,当官者应勤于政务,如果懒于做事或做事不认真,应该办成的事就办不成.李文耕勤政自勉,政绩显著,他"以清讼息盗,兴利除害为先,而尤尽心于教化",为民尽忠职守,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他的言论和行动得到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在他调离邹平时,"老幼饯送者拥塞街衢,追至数十里不忍别".后来,李文耕每过邹平,"士民必挽留,其子孙至亦如之".可见,李文耕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形象之伟大.  相似文献   

19.
正"夫民者,国之基也。"《荀子·王霸》曰:"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无不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夏桀王以民为虐,商纣王以民为敌,秦始皇以民为肉,汉灵帝以民为戏,无不由强而弱,由盛而衰,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汉高祖刘邦,出身农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苏东坡还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则是比较中肯的。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就确不为过。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时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