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凶杀案件现场遗留有大量血迹是常见的 ,但能够根据现场遗留血迹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受伤及其受伤部位却很困难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经过详细的现场勘验 ,根据现场遗留血迹的数量及其分布位置 ,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受伤部位 ,使案件顺利告破 ,现报道如下 :1  相似文献   

2.
1案件简介2004年7月16日上午,某工厂职工林某某被人杀死在某公路上一桑塔纳轿车内,后排座坐垫上遗留大量血迹。现场勘查中,在轿车车内后排座位左侧坐垫表面发现一枚指甲碎片,经拍照后实物提取。对现场水泥路面进行勘查,发现在轿车外的水泥地面遗留有大量滴溅血迹。尸表检验发现  相似文献   

3.
1案件资料某年8月11日,某刑侦大队接到报案称:某镇村民吴某(男,45岁)死在自家屋后一竹床上,死者头部有血迹,要求公安机关查明死因。现场勘查发现死者死在自家屋后一竹床上,竹床长1.8m、宽1.0m、高1.2m,竹床位于农村屋后门人口处,在门外。死者头部有钝器伤,竹床地面上有一块带少量血迹的砖头,经DNA检验,砖头上血迹DNA与死者吴某一致(见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迹在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干燥过程,建立基于Image J软件的血迹遗留时间推断方法。方法选取塑料板、玻璃板、漆层木板、瓷砖和铁片5种常见的非渗透性客体作为血迹的承载介质,分析不同靶面血迹干燥特征的时序变化,运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量化分析平均灰度值、血池比率和裂纹比率3项特征性指标与遗留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塑料板和铁片表面血迹的平均灰度值变化率较小,裂纹比率较大。塑料板、玻璃板和瓷砖的血池比率较漆层木板和铁片的变化率大。依据血迹的特征量化指标拟合了不同时段血迹遗留时间的回归方程。结论 建立了非渗透性客体表面血迹遗留时间的推断方法,可为犯罪现场出血时间的判定提供依据,为智慧警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血迹是凶杀案件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根据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形态、色泽、检验鉴定和形成方式等综合分析,可以对出血来源,出血部位,受伤时体位,受伤后的活动过程、案件性质、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和作案过程等做出推断,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和证据支持。笔者通过详细的现场勘验,依据现场遗留血迹,分析血迹的形成方式和过程,来解读血迹中包含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发现泥土上遗留的隐蔽血痕首先要详细了解案情。通过访问及现场调查,了解受害人被发现时所处的位置,包括方向、体位及有无衬垫物品等。根据案情介绍,分析现场地面或墙壁上是否遗留有血迹及可能遗留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仔细勘查现场。根据现场状况,结合案情介绍,确定中心现场,找出受害者当时所处的位置。结合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推断出受害人当时的体位,以重点寻找可能遗留有血迹的部位,必要时可结合利用倒光进行寻找。发现可疑斑迹后,应立即保护起来,经拍照固定后提取。二、泥土上血痕的提取1.刮取法:适用于光滑、坚硬的地面或墙壁上的血痕或厚血痂。2.擦拭法:对于坚硬泥块上的血痕,取少许纱线(根据血痕量的多少而定),用生理盐水浸湿后,擦拭地面血痕,阴干待  相似文献   

7.
徐伦武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6):522+543-522,F0003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廖某(男,55岁),2008年11月1日晚失踪,11月4日在某国道护坡沟下发现其尸体,尸体上方路面上遗留有白色酒瓶玻璃碎片和1个黄华山酒的瓶盖,路肩有1双拖鞋,其中左脚拖鞋损坏(经家属辨认为死者所穿),尸体周围石块、杂草的叶片和枯萎的树叶上遗留少量血迹。  相似文献   

8.
1案例   例 1:某男, 68岁,农民。死前情绪低落。某日晨被人发现死于值班室。现场门窗闩紧,室内物品陈设较整齐,地面有大量血泊及碎玻璃片,桌上有带血的铁钉三枚,砖块一个,桌前椅子上有带血的铁片一枚,地面和床上有血鞋印,与死者所穿鞋印吻合。门后有一痰盂,内有大量血性液体,周边有滴状血迹。墙上有三个钉眼,周围有血迹。死者衣着整齐无破损,呈前倾坐式,颈部套有一细麻绳,绳上端系于窗栅上。额、顶部有三处矢状走向创口,长 0.6~ 1.0cm,深达颅骨。面部有流柱状血迹。颈甲状软骨上方有一索沟,向两侧耳后延伸至枕部提空…  相似文献   

9.
直接捕获犯罪嫌疑人 警犬追踪是一种查找命案犯罪嫌疑人,有效手段.能起到直接破案的效果。现场勘查后。如果现场具备使用警犬条件,能提取到犯罪嫌疑人遗留的脚印或物品的气味作嗅源,即可果断使用警犬追踪。2006年9月2日凌晨,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区分局东周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凶杀案。接警后,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队民警郑毅、张勇琪分别携带警犬迈特、琪琪在中心现场提取了被害人的血迹作为嗅源.指挥警犬进行追踪。琪琪追出约1000米到达一片杂草丛时兴奋异常并重嗅该处。带犬民警走近细看,发现草叶上有少量血迹。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武某,女,18岁,某日14时许被发现死于自家房前水池中。现场勘验武某俯卧浸在水里,衣着整齐,入户门内外门把手上附着细小血痂;天井近大门处有2个凝固血泊、1把沾血菜刀、2个染血纸团及散落有干燥血痂。其中一血泊形状不规则,周围见片状擦拭血迹,血迹上有数个血鞋印、多处带毛刺的滴状血迹,部分滴状血迹与擦拭血迹叠加,另有滴状血迹被风干涂抹;菜刀距较大血泊42cm,菜刀旁的台  相似文献   

11.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男,76岁,于某日下午被发现死于自家储存室内。 1.2现场勘验 死者家为独家小院2层楼房结构。勘查现场主要分为4处:(1)卫生间在洗漱台上发现一把沾有血迹的水果刀,洗手池内有血迹残留;另在坐便器上发现一把沾有血迹的菜刀,坐便器上有大量血迹。  相似文献   

12.
1案例及检验过程某女,48岁,被杀死在卧室内。经现场勘查,发现现场的地上、墙上留有血迹,室内还有一把带血的斧头。检验结果表明,血迹为A型血,与死者血型一致。在客厅一张木床边有一处较新鲜的暗红色血迹,较粘稠,血迹中带少许痰液丝。检验其血型为B型人血。推测可能为犯罪嫌疑人所留。经调查走访两个多星期,发现49岁的李某和38岁的王某有作案嫌疑。经检验这两名嫌疑人血型均为B型。调查两人的家庭及个人疾病史发现,下某无任何疾病;李某曾患有肺结核病,并且有吐血史。我们带李某到医院进行X光检查,并同时提取王某和李某的疾液…  相似文献   

13.
正1案例1.1案例1某年10月8日12:47,王某遭他人殴打致鼻部流血。伤后40 min于案发现场警察所摄图片示鼻部双鼻孔外溢血迹,无鼻部皮肤剥脱、无皮肤挫裂伤,鼻尖血迹来源于鼻孔。伤后第2天进行法医学检验见鼻部、鼻尖部、鼻梁部表皮剥脱、皮肤挫裂伤、皮下出血,双鼻孔均有新鲜血迹流出(图1)。伤后1个月法医学重新检验见鼻梁部皮肤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4.
死者黄××,女,42岁,悬吊于自家外屋门框上。在悬吊点木棱角处发现有麻纤维和少量血迹。门框西侧有模糊血手印3枚,并有糠皮,距外屋西门153cm处的地面有4cm×4cm涂擦状血迹及毛发附着,该门栓、门板处有流柱状血迹。距东门70cm处锅台及锅盖上有少许喷溅及滴落血迹,屋西北角水缸上的菜板上有带血  相似文献   

15.
罪犯杀人碎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移尸,隐匿罪证,逃避法律的制裁[1]。现报道1例丈夫在家中杀害妻子并碎尸的案件,并探讨该类案件的取证问题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2006年某日中午,某派出所辖内居民马某(女,45岁)的女儿到公安机关报其母亲失踪。经侦察怀疑马某的丈大张某(男,45岁)有重人嫌疑,后在其家搜索到4包共5块碎尸。现场为一平房结构,房内物品摆放自然。过道边停放的自行车上发现3处点状血迹。3包尸块叠放在柴房的柴草堆中;另1包尸块和7个浸满血迹的纸团被放在柴房内的米缸内。尸块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在柴房拐角处发现有铁锹、黑色剪刀…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李某,男,35岁。某年3月24日13时许在矿区尾矿场电铁线路上被火车辗轧死亡,且当日早上曾与其联系的王某现报失踪。铁路部门检查发现李某头部有伤口,认为有他杀嫌疑,特请求检验。1.2现场勘察尸体北侧约2m处的西侧铁轨两侧地面均有组织碎块和血泊,周围几处溅落血滴。火车尾的车底有甩溅血迹。铁轨西侧草丛中有一把小铁锹。1.3法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17.
浅谈血迹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命案现场上血迹(bloodstain)的分析已越来越受法医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复习国内外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发现存在血迹分类较为笼统、某些概念尚不明晰的问题,比如:将器械作用于有血处所引起的血迹和挥动沾血的器械所产生的血迹一并称之为喷溅状血迹,血掌指印及血足迹缺乏明确的归类等等。所以,实有必要对血迹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为此,笔者斗胆将血迹的分类进行归纳,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根据血迹形成的机制不同,结合血迹的形态特点,笔者以为可将血迹分成10种类型。1喷溅状血迹喷溅状血迹(projecte…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刑事技术》2012,(4):70-71
1案例资料1.1案件简介2009年某日,某岛上发生一起聚众斗殴事件,导致2人死亡,多人受伤。技术人员在勘察现场后提取7把长刀和多名涉案人员血样送检。刀刃和刀柄上粘有大量血迹,经DNA检验,刀刃上检出5名不同男性DNA谱带。刀柄上检出的均是3人以上混合谱带,判断分析刀具来源难度较大。后又送检了外围现场提取的3把刀鞘,尝试分段提取脱落细胞进行检测。用EZ-TAPE粘取器按上、中、末段分别粘取细胞,将胶纸放人1.5mL的离心管中;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杨某,男,39岁,独居。2013年某日被发现死于其租房内。租房门窗完好,门上卡巴锁完好,处于锁闭状态。室内物品摆放较整齐。现场地面、墙、杂物等处分布多种形态血迹。室内北侧为一简易木床,死者呈左侧卧位,头位于床板下,上半身裹有多条棉被。左手食指套有一剪刀。门口桌子上见1把带血菜刀。棉被、地面见多处血泊。靠近门口地面上见多处滴落状血迹和擦拭状血迹。靠近门口地面杂物上见多处喷溅状血迹。除死者足迹外无明显他人足迹。现场  相似文献   

20.
周俭  李彦 《刑事技术》2009,(3):62-63
1血手印的形成 作案现场上血手印形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粘有血迹的手接触客体留下血手印;另一种是手直接接触客体上血迹留下血手印。血手印的形成受如下众多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