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近正义/司法的权利是所有法治社会承认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性权利。影响当事人行使接近正义权利的普遍性因素是:诉讼的成本;解决争议所需要的时间;司法制度发现事实真相和适用法律的正确程度。以“接近正义”为主轴的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基本上是沿着裁判的公正性、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这三个维度展开的。本文拟就英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及其绩效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本文从当事人程序主体原则,诉讼契约理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接近正义运动等方面阐述了程序选择权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本文从当事人程序主体原则,诉讼契约理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接近正义运动等方面阐述了程序选择权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本作用机理,而程序保障则是协商性司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5.
小额诉讼程序所追求的是一种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符合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目标,有利于当事人"接近正义",获得司法救济。我国新《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小额诉讼制度,为彰显该制度简速、便民的功能,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制定专门适用于小额诉讼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6.
张进德 《法治研究》2014,(5):115-122
民事司法领域的接近正义运动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运动兴起于上世纪中后期,旨在让普通民众更加便利和高效地利用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大致包括了加强保障公民诉权、改革法律援助制度、扩张公益诉讼制度、发展ADR机制以及简化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必会受到接近正义运动的影响。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接近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价值理论。本文指出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是协调简易程序的程序价值之所在;"整体正义"是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所追求的社会整体司法效应;对当事人而言,简易程序的价值在于保障当事人平等接近正义;而行政案件的类型化解决既是简易程序产生的根源之一,又是简易程序构建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恒 《法制与社会》2010,(9):127-128
法官释明权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为弥补当事人诉讼能力的不足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法官与当事人在庭审中的权限分配问题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阐述我国构建和完善释明权制度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正当性原理引入诉讼调解制度是今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方向,亦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点。正当性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指在理性的秩序之下一系列能确保当事人自由而富有效率地获得正义的调解结果的原则和程序。正义、自由、秩序、效率是其内含的正当性价值。针对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不足,从合理调整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重构基本原则、明确适用范围、规范基本程序及完善救济制度等:方面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正当性构建提出了具体的体系化设计图景。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的观念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司法界已普遍确立 ,但如何由观念走向实践还未为学者们所关注。综观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在合宪性控制、司法资源与诉讼观念问题则尤其值得重视。如何保障程序正义的价值 ,真正地从理念走向实践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革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接近程序正义运动的考察 ,力图寻求接近程序正义 ,也即程序如何实效性的为当事人所利用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目次引言一、接近正义权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二、欧洲人权法院相关实践的启示结语引言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作为现代西方各国司法改革的主题,首先是作为一种理念被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卡佩莱蒂的倡导下,提出了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护当事人的获得司法救济的权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事诉讼费用救助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建国 《河北法学》2005,23(3):121-124
日本的民事诉讼费用包括裁判费用和当事人费用。为了保障公民接近正义,实现实质上的平等,日本民事诉讼法 中规定了诉讼费用救助条款。原则上,这一救助只涉及裁判费用,救助的效力表现为延缓缴纳裁判费用等诸多方 面。我国目前还未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置诉讼费用救助条款,所以,日本的相关制度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在全球民事诉讼以“接近正义”为改革目的的背景下,为满足当事人的个性化的利益需要,由当事人在发现真实与促进诉讼之间权衡并作出选择而设计的制度。本文拟通过“功能主义与系统论”的方法论,以尊严诉讼的视角对民事程序选择权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其功能定位、配套环境、隐性约束等方面的分析,试图构建中国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诉讼时效的效力直接关系到该制度价值与目的的实现,对此各国民事法律有不同的规定。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性,顺应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潮流,我国应该采抗辩权发生主义,由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法院不得主动审查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15.
实效性接近正义是当今民事司法改革的潮流,本文从该理念出发,探讨目前我国督促程序的缺陷,并初步提出重构督促程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具有补救当事人权利失衡的作用。随着程序正义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程序正义对各项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事再审程序也不例外。为适应程序正义的要求,本文从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进行了分析与重构,以求对我国法治的完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仲裁的基本价值追求:意思自治、效率、公平。仲裁庭的组成,尤其是首席仲裁员的推选更是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仲裁公平的关键环节。完善仲裁庭的组成制度,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彰显仲裁之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韩波 《法律科学》2011,(1):141-148
缺乏相应的信息,当事人意识不到需回避人员回避的必要性,当事人就没有申请回避的理由和依据。没有完善、充实的信息披露制度,回避制度只能处在被"形骸化"的窘境中。在我国诉讼中,回避事由信息的发现模式属于偶然发现模式。这使得我国诉讼程序正义处在低水准状态。回避事由信息披露与需回避人员的隐私权保护、司法权威的实现不存在冲突。回避事由信息披露是保障当事人诉讼知情权的应然之举。可以考虑组合使用网络披露、院内披露、文书披露的回避事由信息披露方式,使我国回避制度实在化。  相似文献   

19.
"以当事人为本",就法院而言,就是指法院在依法行使司法权力时,在程序设计上充分体现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在实体处理上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处置,最大程度的接近正义,而经验法则是依照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反映事物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规则。本文以民事诉讼为视角,阐述了二者契合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举证时效制度的设立,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又是追求诉讼效 益的应有之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都对举证时效问题作了具体的要求。 我国法律中没有规定举证时效制度或相关的制度,导致了诉讼效率低下,当事人讼累 增加,法院权威受损。因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设立举证时效制度势在必行,设立此 制度的主要障碍不在于立法技术,而在于对诉讼价值的认识,在于现代的以程序正义 为诉讼目的、以追求法律真实为诉讼目标的诉讼价值观的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