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9年8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离开中共闽西“一大”会议召开地——上杭蛟洋,深入到永定农村,一面养病,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上杭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两次入闽,特别是5月的第二次人闽,三打龙岩城,消灭地方军阀陈国辉后,初步开辟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此后,由于上杭古田、蛟洋一带党组织、群众基础好,再加上有利的地理条件,中共闽西特委把机关驻地设在苏家坡,这样,  相似文献   

3.
1929年8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离开中共闽西"一大"会议召开地--上杭蛟洋,深入到永定农村,一面养病,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永定暴动是福建革命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永定农民暴动已成整个闺西暴动的开始,也就是福建总暴动的先声”。在国民党军队加紧镇压的情况下,张鼎丞、邓子恢率领刚刚组建的闽西红军到永定、平和边界坚持游击战争,开辟新区,并向龙岩、上杭等县发展。至翌年红四军入闽这段期  相似文献   

5.
1929年春天,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入闽,革命风暴席卷整个闽西。在很短的时间里,闽西农村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的50多个区,600多个乡,纵横300多里的范围内,约有80万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一直到全国解放,龙岩县还有不下20万亩的土地,永定、上杭也有部分土地革命时期分给农民的土地,始终保留在翻身农民的手中。这是全国罕有的奇迹,也是闽西红旗不倒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九年初,红军第四军为了击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下,向赣南、闽西进军。三月至六月,红四军先后两次入闽,与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的闽西地方武装相配合,消灭了闽西主要的反动武装,相继攻克长汀、龙岩、永定,初步奠定了以龙岩、上杭、永定三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红色区域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工农武装,开始实  相似文献   

7.
上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9次到上杭,汀江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第一次到上杭,解放古田镇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县城。5月19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1日抵达连城的庙前。正在上杭古田苎园准备扩大武装迎接红军的傅柏翠,接到毛泽东、朱德落款的信件:“红四军已入闽,部队到  相似文献   

8.
1929年7月20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蛟洋文昌阁开幕。大会在毛泽东指导下,取得圆满成功。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选举了新的特委。大会结束后,毛泽东离开蛟洋,深入到上杭苏家坡、大洋坝、永定牛牯扑等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基层工作。10月上旬,毛泽东在永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秋,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和闽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到一九三二年三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清流、上杭、连城、武平、永定、龙岩等县内的纵横数百里地方,到处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火热景象。  相似文献   

10.
1915年秋,邓中夏由郴县中学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毛泽东的挚友蔡和森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考入湖南高师,与中夏同分在文科乙班。杨昌济先生其时正在湖南高师和省立一师兼教。中夏十分崇敬杨先生的学识、理想和为人,他和蔡和森常在星期天到杨先生家拜访、求教。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三人在杨昌济先生家相遇了。蔡和森指着毛泽东向邓中夏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的朋友,一师的毛润之君”,就这样,邓中夏与毛泽东相识了。其时毛泽东求友之心甚炽,曾作过一署名“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  相似文献   

11.
蒋伯英《走出困境的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报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是一本很有研究深度的学术著作。其研究深度的一个鲜明的表现是敢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有些可以下结论的问题提出来后就下结论。如关于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的写作地点,《报告》说:毛泽东在上杭重返红四军后,“住在上杭南门一座叫做‘临江楼’的小楼里静心养病。这栋小楼面对浩浩汀江,近水远山,眺望长空,寥廓无际。毛泽东到达上杭大约是10月10日前后,正是重阳时节。因此据当时随同毛泽东在上杭的傅柏翠推断,毛泽东的名篇《采桑子·重阳》,从情趣和意境来考察,都可肯定是在这里写成”(见《报告》第261页)。这里的结论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结论一致,解决了《重阳》词的写作地点问题。又如《报告》提出1930年熊寿祺在上海写的《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正面阐述了毛泽东的主张”。因为“据查证,熊寿祺出发之前,毛泽东与他一起商定了向中央报告的内容”(《报告》第302页)。这就肯定了熊寿祺写的报告,实际上就是毛泽东的意见。诸如此类的结论、见解在《报告》中有很多,显然都是有学术价值的,是敢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国魂之歌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8万余人离开红都瑞金和于都、长汀、宁化,开始长征。这意味着中央苏区的陷落。 在毛泽东、朱德直接指挥的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1931年1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直辖江西、福建两个省苏维埃政府,含赣南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邬和闽西的长汀、永定、上杭、  相似文献   

13.
我军正式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军报——《浪花》, 是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创办的。 1929年1月和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二次进入闽西,并于5月23日、6月3日、6月 19日先后三次攻占龙岩城,消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至此,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  相似文献   

14.
21、1927年9月初,南昌起义军经闽西的长汀、上杭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敌围攻失利。起义军的一部在朱德、陈毅率领下第二次入闽,经平和、永定、武平进入赣南。22、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由赣入闽,在长汀县长岭寨首战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歼敌二千多人,击毙敌旅长郭凤  相似文献   

15.
1928年,中共闽西党组织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暴动,其中以永定暴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永定的反动统治,而且创建了福建第一支红军武装,建立了福建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并进行了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永定暴动的成绩与其他几大暴动相比,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是永定暴动的最  相似文献   

16.
1928年7月26日闽西特委《滨字5号报告——永定、龙岩及上杭蛟洋斗争情形》的文件中,其“上杭蛟洋斗争经过”有这样的记述:“蛟洋为上杭北四区所属的乡村,人口三万余人,自去年冬开始组织农会。因为傅柏翠同志是该地一大地主,自动减租,甚得农民信仰,工作进行颇易,群众也很勇敢,故组织不久,便开始斗争。群众砍伐沿路杉木出卖得八千余元,除抽出两千元开办农民银行外,其余都拿来设造枪所,铸土枪、鸟枪等武器,准备与反动派拚个死命。”以上报  相似文献   

17.
1929年12月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反革命“围剿”,使中央革命根据地扩大到江西、福建的21个县,拥有250万人口。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中央要求江西、福建两个省要有一个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建立江西、福建军区,密切配合工农红军,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1932年3月,福建省在长汀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全省的革命政权得到巩固。3月下旬,在闽西永定的虎岗召开了成立大会,福建军区光荣诞生。以罗炳辉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地点设在永定虎岗的杨公堂。福建军区最高指挥机关是司令部,司令部下设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作战部、参谋部、卫生部,各部下设科。福建军区下辖3个军分区:上杭、永定、龙岩的独立团、营游击队由第一军分区领导,司令员郭清义,分区司令部设在上杭的太拔村;长汀、清流的北部部分地区,连城的独立团、营、游击队由第二军分区领导,司令员黄火星,分区司令部设在连城的新泉镇;宁化、清流、归化的独立团、营、游击队由第三军分区领导,司令员伍修权,司令部设在宁化县城。福建军区还附设一所随营学校和红军后方医院。  相似文献   

18.
古田会议召开之前,红四军曾两次在上杭县白砂镇早康村“东洋堂”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简称“早康会议”。早康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会议”,它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因而成了古田会议的“奠基石”,是古田会议的“前奏曲”。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彀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转战到了闽西,打了许多胜仗,真是“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同年6月7日,红四军在上杭地方武装闽西红军五十九团的配  相似文献   

19.
闽西从1926年建立党组织,至1949年全国解放,这23年间,一直存在省、地、县的党组织领导,存在人民武装,有10余万人口保住了土地革命果实。闽西党和人民一直坚持革命斗争,红旗始终不倒!闽西红旗不倒,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一、要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龙岩、平和、上杭、永定等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消  相似文献   

20.
一些书刊将中央红军从再渡乌江至北渡金沙江这段史实说成是毛泽东既定计划,针对这种说法,文章从三个方面谈了不同观点:一是它离开了当时红军处于“相当艰难困若”的历史背景。对此,文章据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遵义会议关于“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高度的运动技术”精神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二是它不符合当时中共中央准备在川黔滇边或黔西、黔北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意图。最后,文章还引用文献论证了中央军委决定北渡金沙江的时间是进入滇东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