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正>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嗜酒,一日无酒,便觉无味。在与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先生的交往中,他留下了不少"蹭酒"趣事。汪曾祺第一次恋爱,时间不长女方便提出分手。失恋的汪曾祺非常痛苦,两天两夜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房东王老头以为这位年轻人想不开,怕出什么事,心里很焦急。这时,恰逢朱德熙来访,王老头便如实告知了汪曾祺的情况。朱德熙淡淡地说道:"没事,我知道怎么应付。"朱德熙知道汪曾祺爱酒,就在聊天中有意无意地说到喝酒。汪曾祺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问:"你请我喝酒?"朱德熙笑说:"只要你肯离开这张床,  相似文献   

2.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13)
正《汪曾祺经典小说》作者:汪曾祺定价:1280.00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将要出版的《汪曾祺经典小说》(宣纸线装限量珍藏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印刷装订作业,预计4月初和读者见面,以纪念这位集作家、生活家与美食家于一身的可爱老头。  相似文献   

4.
存在的自觉──汪曾祺创作论(之三)杨志勇这十多年的文坛上是“各领风骚三二年”,汪曾祺却是屈指可数的始终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他就崭露头角,当时和路翎一起被誉为“最可注意的年轻作家”“。从E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1949年《邂逅集》...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27)
正慈父、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汪曾祺的迷人之处甚多,汪家子女通过生活里的点滴小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老头儿更加生动的一面。汪曾祺和其夫人施松卿合葬在北京西山下的福田公墓,墓碑碑顶保持了原石的天然起伏,这是长子汪朗的主意。石碑正面刻着"高邮汪曾祺"和"长乐施松卿",背面无字,生平、著作都无交代。  相似文献   

6.
澄海 《同舟共进》2020,(2):9-13
提起汪曾祺,人们都尊称他为"汪老",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大千世界里一个游童,汪曾祺能写、喜书、会画,还会做一手好菜,他特别热爱世俗生活,喜欢亲近自然万物,甚至还怀有一丝天真的孩子气。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自觉──汪曾祺创作论杨志勇俞平伯在谈及丰子恺时认为他一身的“文化味”,这种评价用在汪曾祺身上也是恰当的。当代有关汪曾棋创作的评论都很有兴趣地关注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但却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汪曾祺只是在对文化传统自觉继承,进而以为他是“最后一个士大...  相似文献   

8.
王韬 :随着去年《青年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文学刊物的联合推出 ,“后先锋”这个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可能是2 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学定位概念了。您是在《青年文学》第三期上同时发表文章对“后先锋”写作进行理论定位的评论家 ,请问 ,“后先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葛红兵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 ,大家感到先锋写作衰微之后 ,文学似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的热炒 ,一篇又一篇作品的出世以及一套又一套文集、文丛的出版 ,另一方面是文学的先锋精神的萎缩 ,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技术上的不思…  相似文献   

9.
五四开辟的文学方向对于汪曾祺的整个创作生涯都有潜在的制导作用:平民主义引导他把视野投向下层民众,人道主义造就了他深广的悲悯意识,个人主义使得他对人的自然欲望持理解态度,国民性的关注赋予他怀疑与反思的眼光,而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交融的时代叙事风尚则左右了他终生的写作趣味。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4)
正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其作品文字飘逸,返璞归真,在平淡中见真味,深受广大读者推崇。汪曾祺也似乎是网络时代唯一上"热搜"的老一辈文人。汪曾祺字里行间的温暖和担当,平淡、平和、平缓的生活态度,亲和的文学表达,让他的作品阅读火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1.
虽然岁月流逝,仿佛转瞬间,汪老离开我们已二十多年了。但文学界没有忘记他,读者没有忘记他,人们越发怀念这位一生将写美和健康的人性作为自己职责的老人。他的书,常销不衰;他一辈子用美文为人间送小温的为人,成了经常挂在人们口头的热门话题。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常常思考——对汪曾祺,我们为什么总是难忘?  相似文献   

12.
沈秀英 《前沿》2008,(1):242-245
存在主义从始至终都对汪曾祺有一定影响。它在汪曾祺的生命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文学创作使汪曾祺的存在由自在转向自为;30年文学创作的空白呈现出汪曾祺非文字的本真存在。存在主义对其作品也有很大影响:生存的艰辛与苦难成为汪曾祺文本着力表现的主题;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完成了对苦难境遇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何海华 《传承》2010,(22):28-29
他,年轻,敏锐,生气勃勃;从不掩饰做一个先锋的欲望;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他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永远不会满足已经拥有的成就。将顶尖的数码技术,传递给渴望自由的人们——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他学贯中西,笔墨官司打了七、八十年;在重要历史关头,他挺身而出,反日寇、捍卫外蒙、首访大陆……他因此被革职、下狱、流放…… 他与国、共两党高层时有交往。 他是岛内反分裂、反“台独”的先锋,曾从理论上清算“台独”的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的创造性变异胡良桂新历史小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特定产物。一个时期以来,不论先锋作家,还是现实主义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审视生活的眼光和兴趣投向历史领域,创作了一大批历史题材的小说。这个历史小说群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小说迥然有别,也与一般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年初,一个别开生面的“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两岸三边华文小说研讨会”在台北召开.这个活动是由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的,得到台湾“行政院文建会”赞助,并由诚品书店通力协办.大陆方面有五位作家到会:柯灵夫妇、汪曾祺、李锐和笔者;莫言提出了书面发言.香港方面刘以鬯、施叔青到会,西西提出了书面发言.台湾到会的小说家有林海音、叶石涛、朱西宁、王文兴、陈映真、黄春明、李昂、朱天心、张大春……还有若干著名的评论家和学者.此次研讨的范围,时间上跨越半个世纪,空间上囊括两岸三边,人选上是老、中、青三辈,流派上是多元多姿,话题却又无拘无束,所以引起了台湾各界特别  相似文献   

17.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一反常态,主张“冗繁削尽留清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而今老去知心意。只向精神淡处求。”同为扬州人的当代小说家汪曾祺,其得意之作也以冲淡平和著称。他多次坦承他是有意写得平淡些.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深受道家文化熏陶,他的作品流露出对道家社会人格、自然人格和艺术人格的整体性崇尚。他笔下的人物,有的从超脱世俗的追求、到适意放达的倾慕、再到人乐天乐的实现,显示了层次丰富的道家社会人格;有的对外讲究不慕名利、不为物役,对内追求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拒绝异化,维护着人的天性,显示出道家的自然人格;有的以"守静"酝酿创作状态、以"神与物游"驰骋想象力、以"沉酣"激发创造力,显示了道家迷人的艺术人格。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他。在他那部著名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他便是以此为立场服从历史的真相,用生动翔实的语言,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细节。  相似文献   

20.
流沙 《观察与思考》2006,(18):63-63
<正>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小说,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却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谈情说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但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