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纯  ;曾爱民 《求索》2014,(6):114-119
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一直是全司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沪深两市全体上市全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对金融危机前期与金融危机期间进行实证研究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否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管理层持股比俐、净资产增长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俐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在控制变量范围中,不论是否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未流通股比俐均与企业价值高度负相关,且超过管理层持股的影响;金融危机冲击下,管理层持股比俐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略有减弱,但并不显菩。说明在我国管理层持聪比俐较低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持股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2):79-79
今年1月,国资委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允许大型国企管理层成员在企业“增资扩股”时持有企业股权.但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根据《实施意见》,“管理层”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持股”不包括对管理层实施的奖励股权或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3.
从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及公司治理因素两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债务杠杆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持股比例普遍较低,管理者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相关性没有达到一致,中国管理层持股的壁垒效应较为突出。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提高,管理层在公司的地位更加强势,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为了减少外部监管以及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层会降低公司的债务杠杆。但是在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内部的有效监管可以减缓这种管理层持股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壁垒效应,因此,上市公司的高水平治理对管理层有监督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民营上市公司2005年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经营绩效与股权结构存在"区间效应"。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0-18.82%之间时,ROE(净资产收益率)随着CR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8.82%-39.40%之间时,ROE随CR1的增加而上升;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39.40%时,ROE随CR1的增加而急剧降低。目前广东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层激励不足现象,建议采取增加管理层持股等措施,以加大股权激励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山西政报》2006,(14):18-19
第一条 为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规范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晋政发[2004]46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引入管理层持股的实践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在反复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个观点的交织。一方观点认为,管理层持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国有控股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以及"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等公司治理问  相似文献   

7.
企业作为分工、协作的契约性经济组织,不同利益主体对专有、专用与通用性资源的掌控决定各自的博弈力量与权力分布,企业内部权力的配置遵循关键性资源拥有者主导原则,在外部制度基础变动、内部资源重要性排序升降的过程中,企业内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形成的权力结构发生动态调整,并引起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企业治理模式在渐进式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与自适应性的特性,遵循关键性资源、权力结构、治理环境与治理机制相匹配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海英 《求索》2007,(7):29-30
本文以主流企业理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于剩余索取权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以我国2004-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MBO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过低的现状,而实施MBO后管理层持股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9.
权力的性质、伦理与和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强制是国家权力的根本性质 ,非平衡性和非强制性是权力的暴力强制性的表现。强制性的权力 ,总是存在着正当性危机 ,只有符合伦理规则的权力 ,才是正当的权力。民心是一切权力伦理的最深厚的基础。权力是暴力但不暴戾 ,和缓地行使权力 ,是权力持续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管理层收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于西方,已在国外发展了20多年。20多年发展的事实表明,MBO可以有效地把公司发展和管理层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起到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我国,不少企业目前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等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层收购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权力腐败及其成因通常所说的权力,是指一种组织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资源和支配社会财富的力量。这种权力在应然的意义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是公众所赋予或委托的,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这种权力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应当平等地为公众服务。然而,由于权力所固有的扩张本性,使得掌握权力的人总是试图借助权力的力量,把自我凌驾于权力的作用范围之上,从而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再加上,社会成员往往又事实性地分为强势群体即权力者和富有者阶层和弱势群体即普通老百姓,而强势群体又往往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或所…  相似文献   

13.
唐弋夫  潘辉 《重庆行政》2015,15(2):76-78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2014年6月,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期间(2014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渝委发[2014]11号),指出“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关键岗位的管理者、业务骨干、核心技术人员等,以货币、物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出资参与本企业改制,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2014年9月,国资委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2015年将正式出台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李京滨 《前沿》2008,(9):44-46
企业的稳健成长不仅是企业本身,也是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在文化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特别是处于急剧竞争和变化的环境中,某些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使得企业实现稳健成长愈加困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健成长的内在要求、必要保证和巨大动力。本文通过梳理前人关于企业稳健成长、企业文化的研究,对企业稳健成长中组合文化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一些企业发展的事例,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3月中旬,阳光逐渐明朗起来。脱去厚厚的棉衣,一切变得轻松起来。逛街时候,发现不论商场、餐饮店,乃至新开盘的售楼部,许多新鲜的面孔冒了出来。在福州市职业介绍中心,偌大一个大厅,只见得几个农民工在滚动的电子屏幕前用笔认真地记录每个招聘信息。一个企业主管模样的人说:“又一个招工高潮过去了,我们又要开始忙碌了。”  相似文献   

16.
英、美国家与俄罗斯、东欧国家的管理层收购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管理层收购的实践,结合管理层收购的效率论与财富转移论,开展两种管理层收购模式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对正陷入困境的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实给予一定的诠释,同时也有利于为我国管理层收购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拓展我们走出管理层收购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知识、经济与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动力过程.通过持续的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以及其间的协同,企业可以获取远远大于单维创新所获效益之和,从而促使企业跨越成长的衰退期,使企业持续不断地由"成长"走向新的"成长",创新协同是企业代际成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modern nation-state)是广大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目标指向。社会转型时期,如何通过“国家政权建设(State—making)”,构建现代国家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东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一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以杜赞奇的解说为观察点,通过对“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诠释“国家政权建设”新范式的分析,试图把握当代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些许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
组织效率、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成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组织效率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从市场结构比较分析的角度来看,寡占市场结构在推进企业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规模经济、提供适宜的竞争环境等方面都更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组织效率,促进企业成长。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寡占市场结构是一种比较普遍和合理的市场结构。目前我国的市场结构存在竞争过于分散等因素,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理应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引导市场结构的转变,促进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