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下简称"高铁")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城市间的交流强度和产业循环速度,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铁通车里程已突破10000km。高铁车站是高铁和城市及市内交通线网之间连接的关键节点,既是实现交通转换的场所,又是为出行人群提供综合服务的空间。目前高铁车站的选址可划分为两种:在城市外围新建高铁专用车站和利用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2.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三(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3.
仲志余 《世纪行》2010,(2):22-22
<正>(一)尽快制定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二)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一串珍珠"的关系1、继续增强武汉区域城市龙头带动功能。武汉是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沿长江经济带的一类节点城市。就湖北省而言,武汉似乎  相似文献   

4.
张华容 《世纪行》2013,(1):25-25
一、构建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一)城市群合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较充分的条件下,城市间的联系一般要经历自由交易和协调整合两个阶段。在城市之间经济互补性较强时,要素的流动往往并不产生区际利益矛盾,这时的城市间联系就是自由交易型的。随着分工和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越来越大,这就会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大,并且  相似文献   

5.
胡国亮 《长江论坛》2005,(6):17-21,28
通过对武汉市主要经济指标在19城市中的位次分析,笔者归纳出了对武汉市经济市情的三点再认识:1、武汉市经济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具有新的经济市情;2、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呈下降趋势,目前在19城市处于第二集团中游水平;3、投资和消费是拉动武汉市经济增长的二个因素,消费更是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联系和经济发展趋势看,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经济体系的区域,因此,发展能够带动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只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还不足以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就是要抛开以行政区来划定城市群的做法,按照城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城市间合理的空间关系,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要在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的基础上,加强武汉与岳阳、九江和信阳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和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带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湖北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主两副"战略中,武汉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这一战略是对湖北"金三角"战略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湖北区域发展和城市带动的总体思路。武汉要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带动湖北发展,还要代表中部参与全国竞争,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武汉肩负的"中部责任"和"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群的内在联系还不够紧密,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分工合作还需要加强,首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主要表现为河北与京津二市的差距较大。二是产业结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巨大集聚、辐射能力的核心城市,是突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武汉市优厚的区位和资源条件赋予了它成为该区域发展"龙头"的巨大潜力。为此,在战略上武汉市应着力于实现三个层级的突破,即:在武汉城市圈内以"同城化"理念做实紧密层、在湖北省内以产业链群壮大"一主两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以市场为纽带增强板块间联系;在功能定位上,武汉市应致力于打造国际交通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资源配置中心、现代产业集聚高地和辐射中心、长江生态文明传承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0.
发展基金产业是促进武汉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的需要,更是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特大中心城市功能、促进湖北乃至中西部经济发展,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国际性城市的  相似文献   

11.
地方信息     
《政策》2013,(4):94-95
我省2012年十件大事出炉经过两个多月的评选,"湖北2012年10件大事"日前揭晓。这十件大事是:(1)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个湖北"奋斗目标;(2)全省"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成效斐然;(3)长江中游城市群醒目亮相。2012年2月10日,鄂湘赣三省携手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会商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达成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长江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明河南省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中"人""地""经济"等要素流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发展呈不均衡特征,各地资源差异较大,三方面发展进度不一致;(2)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现象并不明显,没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无明显的虹吸效应;(3)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时序和空间两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应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以特色农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速乡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等方面促进乡村各要素的融合发展,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项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21世纪初期海峡西岸对台城市经贸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非 《台湾研究集刊》2001,(2):89-95,110
加速推动海峡两岸城市间经贸合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海峡西岸所处的区位优势,既构成了其发展对台经贸关系的独特条件,也决定了它是推动两岸城市间经贸合作的最佳场所.因此,以台湾海峡为联系纽带,通过民间交流与协作的形式,在"试点直航"和"金厦直航"的基础上,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为突破口,达成闽台城市之间全面、直接、双向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白益民 《前进》2002,(10):37-39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走进21世纪,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促进城市间竞争,发展先进生产力,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在于城市的综合特色是否浓重和鲜明。这就须注重营造城市的综合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借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概念,建立了以"空间维"为核心的区域资源环境的经济承载力理论框架:(1)对影响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各类因子及关联程度的分析;(2)对区际联系产生的区域内部自然资源供给、环境阻力的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能力的分析;(3)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模型;(4)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的比较优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熹微 《创造》2016,(10):64-65
正高铁在改变云南人生活的同时,也将改变旅游企业、沿线区域,甚至整个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国高铁的建设从"邯郸学步"到自主创新再到中国标准的华丽转变,无一不在显示着中国高铁技术的跨越式成功发展,彰显着中国高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铁技术的成熟发展和路网密集的四通八达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带动当地特色旅游产业链的"一条龙"发展,更刺激当地的经济消费,一点带面地拉动整个高铁沿线的经济旅游圈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城市引力与欧氏距离值测算法,研究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和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状态,能够为城市及城市群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广州、深圳、珠海之间竞争性较强、互补性较弱,与区域内其它城市之间互补性和联系性都有待加强;而与全国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区域分布较为均衡,但是属于强、较强经济联系与强、较强互补地缘经济联系理想匹配的比重较少,更需要增强经济关系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10)
<正>一度"东顾西盼"的安徽,已确定与"中三角"无缘。专家指出,江淮城市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经济联系方向更倾向于长三角。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也决定了安徽的"西向"努力彻底画上句号,短暂推热的名词"中四角"迅速走进历史,"中三角"成了"铁三角"。安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条横贯东西的长江水道,使其与湖北和江西交界,也与江苏和浙江毗邻。于东于西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向东:合肥与南京,是中国直线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之一,如今高铁一个小时的车程,高速两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初,长吉城际铁路的开通,构建了长吉两地"半小时交通圈、生活圈",成为我省品尝"高铁红利"的第一步。而去年9月20日,长珲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更是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实现经济互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当地旅游产业的崛起。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起到了相当大的助推作用。如今高速铁路建设的崛起,更是给出行的旅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次人代会,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  相似文献   

20.
高铁时代的来临,为武汉市旅行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应对高铁旅游者的需求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武汉市旅行社服务质量水平成为当务之急。运用国际上最为成熟的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量表,通过对武汉市旅行社服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以获取高铁旅游者对武汉市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感知评价。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武汉市旅行社游客满意度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