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仁玺 《思想战线》2003,29(6):97-102
秦汉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继承了产生于奴隶社会的连坐法,并对其加以发展。秦汉家族成员的连坐涉及到父子、夫妻、兄弟姐妹、祖孙、从兄、宗族等各种亲属关系。与连坐有关的罪名有盗窃、罪犯逃亡、挟书、谋反、巫蛊、祝诅、首匿、见知不举、诽谤、妄言、非所宜言、妖言、降敌等。连坐法的施行,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也是封建地主家族争权夺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以县域为治理单元的基层社会,构建了以亭为核心的县—亭二级治安体系,配置有专职人员,负责辖区的司法和治安。行政序列中的乡以及处于最基层的里和什伍则起辅助作用。以国家律令为指导,建立了警备宵禁、巡行盘查、举报告发、奖惩以及首匿连坐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事前预防、事中介入、事后监管的联防机制,较好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的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3.
秩禄指按行政职级序列领取工作报酬,乃是我国古代官吏的工资制度。秩禄又称秩俸,秩是指官吏职务级别,禄或俸则指薪饷报酬。秩是禄的依据,禄是秩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先秦时代分封食邑,世卿世禄,尚未形成官僚体系,虽然“自天子至下士凡六等”,上下等级森严,但并不讲究秩禄。秦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由血缘、门第任职的世卿世禄制,官吏统由国家任免,由政府付给俸禄,使君主与臣僚间形成一种雇佣关系,任官食禄的官僚制也就形成了。秦汉大帝国既要依靠众多的官吏来统治和管理庞大的国家,也就必须以国家财政来支付各级官吏的薪俸,使…  相似文献   

4.
秦简之<效律>和张家山汉简之((效律>类似于今天的行政监察法规中的国有财产审计法规,针对的是下级官吏,其中的处罚措施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处分.秦<效律>中相当部分条款针对官府财产管理,也能据以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其中重视督促官吏的日常工作,对官吏失职的制裁措施是要求其承担赔偿或罚物等行政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张家山汉简的篇目和内容较云梦秦简丰富,户、兴两律出现,说明西汉法律在继承秦律的基础上形式增多,内容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5.
谢锐  李会蓉 《传承》2012,(6):80-81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盐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盐已经奠定了其国家重要商品的地位,而且实行了国家专卖制度。通过论述秦汉时期的盐业政策及其演变,从中分析其变化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盐业的生产和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御史大夫在秦汉中央官制之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但绝不只是作为副丞相来设置的丞相的助手,御史大夫和丞相的职权划分反映了秦汉中央政治制度的运行模式中存在着行政和监察系统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现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职能上的相参现象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隐患和弊端。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代的艺术,从其总体风格和特点来看,气势磅礴宏大,笔力简洁朴实。汉画、汉雕等皆讲究显示力度,推崇气派;汉赋则擅长铺陈,极力夸张,状貌写景无不刻意周到,翰藻并重。但我们必须承认,秦汉艺术尽管有其时代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但它毕竟粗而不细,拙而不秀,丰满简朴有余,婉约精致不足,总的来看,秦汉时期的艺术还处于“画境”阶段,自然、直率,无雕琢痕迹,但也缺乏一种藏而不露的灵气,不够耐人咀嚼。近几年来,学术界一些人士对秦汉美学几鸣不平,有些人对秦汉艺术之夸张的气势往往表现出一种溢美之辞,笔者以为这颇值得商榷。诚然,秦汉时  相似文献   

8.
滥举者罪之     
“滥举者罪之”是清王朝康熙帝时采用的一种制度。康熙皇帝吸取前朝教训,在用人上推行“保举升授”制度,又施以“滥举者罪之”的措施,并实行“保举连坐之法”。意即谁对那些贪渎之徒或宵小者推荐上来,一旦日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是大一统政治格局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历史阶段。国家行政权力在基层与宗族构成、社的作用、巫的影响相结合,保障了社会结构的大致稳定,经济生产的大致正常,教育形式的大致合理。国家政治在民间社会得以落实。在这样的历史文化形势中,吏的作用是积极的。秦汉基层的吏,其人选、职任、社会关系和文化作用,都值得考察和说明。吏在基层社会的多种表现,有益于稳定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一定社会的消费和消费关系;不同的社会形态,社会消费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时代特征。纵观秦汉时期的社会消费状况,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 与前代相比,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以粮食为主的饮食消费中,社会平均口粮消费标准有了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口粮消费标准一般是日食五升,月食一石半。《汉书·食货志》载,魏国李悝指出:“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秦汉时  相似文献   

11.
里最早是先秦社会下的聚落共同体。伴随着战国领土国家的发展,里逐渐成为了国家的基层行政组织。在秦汉时代,里是国家行政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里吏则是国家意志在最基层的体现。里吏不仅是国家行政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持者。与里父老一道,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形成的初期,尤其是秦王朝时期所采用的法家酷刑制度一向被认为是秦王朝很快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法治思想从法家思想为主导转向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主要原因.回顾秦汉时期中国传统审判制度的形成过程,客观分析中国传统司法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条件,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司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光华 《求索》2007,(3):218-220
从传世文献和业已出土的日书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禁忌现象在战国、秦汉时期相当盛行,无论是对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普通民众,都产生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究其现实与思想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战国至于秦汉长期战乱以致民不聊生的现实苦难的反映;二是在阴阳五行思想影响下统治者与术士大力推动的结果。禁忌是民俗史与社会史的重要内容,应对其多一些历史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是岭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自秦始皇进军岭南,设置郡县后,大量的中原汉人逐渐涌入岭南,并与岭南土著越人杂居。因此,秦汉时期也是岭南地区的民族相互进行文化交流,乃至民族融合最为频繁、复杂的时期。本文试图对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越人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情况作一些探索,以就教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处于先秦传统世袭社会走向解体、宗族势力相对较为薄弱的过渡阶段,特殊社会结构导致妇女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财产所有权与家庭财产处置权,但同时秦汉妇女财产权始终要受到夫权的限制,折射出其时妇女依旧处于依附地位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达,带来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景象。秦汉一统社会的出现,使官学重新发展起来,私学受到限制乃至严禁,学术思想的研究出现一家独尊的局面。法家、道家和儒家成为不同时期官方的主导学说。私学重视"争鸣""异趣以为高";官学更多关注社会治理和经世致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其与私学的冲突有一定的必然性。官学的独尊,促进了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扩大了士人阶层。学术研究与王朝统治的紧密结合,也成为加强皇权和吏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经济发展述略杨盛让岭南是古代越族居住的地区。秦汉以前,这里社会经济还相当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渔猎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秦汉以后,随着封建郡县制的推行,中原大批汉人的南迁,岭南出现了越汉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行政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从先秦到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和民国,不同时期的主权者为选拔、任用、监督官吏和整顿吏治,都建立起了具有独立组织机构和明确职能权限的监察系统。回顾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史,重温其中的制度化监察理念,在中央开启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的当前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光 《思想战线》2004,30(1):125-130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汉匈民族关系、汉越民族关系构成了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内容,而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为汉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0.
走出蛮荒——交通与秦汉时期的岭南越族社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对秦汉时期岭南越族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秦汉时期岭南水陆交通的拓展强化了岭南的政治地位,加强了中央与岭南的联系,促使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出现;引发了岭南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岭南商业贸易的起步和早期海外贸易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