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95-1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丈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从1500年以后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商工文明转型.商工文明具有农耕文明不具有的众多特点和优势,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商业交换主导工业生产、科技发展和人际交往生活.商工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法律变革过程,主要表现为:1500-1850年的制订宪法,改革刑法、民法、诉讼法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29日上午8时许,两名九华山门票稽查队员在风景区的白云居民点,发现一行近10人正从青阳县方向向九华山风景区走来,稽查队员凭工作经验判断这批人中肯定有外地游客混杂在里面,于是稽查队员就上前出示证件,对这一行人进行检查。检查发现他们其中有几人均是青阳县人,另外2人听口音断定是游客,随即稽查队员要求2名操外地口音的游客办理补票手续,  相似文献   

4.
《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律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的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的《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民法典,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在描写现实和浪漫传奇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神话原型。本文采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试图反映蕴涵在作品中的深刻社会问题——作者及美国人对待文明和原始的模糊态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以人自身的文明作着眼点,在强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更重视和落实人的文明,认为社会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也为我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自从人类有文明史以来,人类崇尚文明、向往文明;和谐是世间一切事物平衡的最佳状态,社会和谐是人们千百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社会。人们向往和谐、憧憬和谐……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为这个东方大国的发展之路选定了关键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从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离开政治文明,人类文明就残缺不全。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11月12日,湖南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就石鼓区桑园街两栋居民住房遭不良开发商野蛮拆迁后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迅速查处,妥善解决受害人的生活困难,确保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
袁成本  范学伟 《法人》2008,(5):62-66
就在《物权法》实施的当天凌晨,一座合法住宅被一群不明身份之人偷偷用大型挖掘机野蛮摧毁;不可思议的是,住宅遭毁又被打伤的房主竞被判处赔偿托运“作案工具”机械的误工损失。记者调查发现,在这起野蛮拆毁民宅事件的幕后,在“城中村”改造幌子的后面,竞隐藏着违法占地搞房产开发的一个阴谋  相似文献   

11.
王虹权 《法制与社会》2014,(13):288-289
死刑的存废问题争论已久,对于死刑的存废不同立场的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社会大众大多从情感的角度选择支持保留死刑,但也有一部分较为先进的学者支持废除死刑,而从当代和未来中国的文明发展角度来看,我认为死刑的废除还需经历一个较为持久的过程,需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引导下才能实现。并且在现阶段条件下,保留死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废除死刑又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理论体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外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从文明概念说起,介绍了从西方的文明观到我国现在的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接着笔者论述了生态文明之于人类幸福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要坚持的环境资源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刘毅 《政法论坛》2021,(2):155-164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比较法学研究,开始尝试在传统的"法系"范式之外,以"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作为新的研究概念与范畴,但是究其实质,仍未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并未形成比较法学研究的范式突破,同时还存在缺乏历史性的维度和全球化的视野之问题.在这个去西方中心主义和全球文明转型的时代,应当将轴心文明的概念和思想嵌入比较法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既有物质性的内容,又有精神性和制度性的内容。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公民的实际,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生态文明,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从谈起。本文首先对文明、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对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有位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的网友在网上吐槽:他是一位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年四季鼻腔里总是湿湿的,经常流鼻涕。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00,(2):15-15
奥姆真理教:该教教主是日本人麻原彰晃,他于1985年利用别人跟他学习瑜伽功的机会,宣传自己有在空中飘浮的特异功能,并利用当时日本流行的前世临死经验和灵魂轮回转世思想,自我吹嘘,广招信徒。该教在日本共设立了29个支部,1万多人入教,在美国及莫斯科等地设立了4个支部,大约有信徒3、4万人。麻原彰晃除了大量聚敛几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是发展的副产品。经济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经济法是促进经济发展之法。"发展中心主义"的经济法哲学无疑在基础意义上与风险社会因果性关联。而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它要求经济法哲学从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遵循生态文明建构的"共生、共进、再生"原则,将自由与调节建立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生"之上,追求公私利益在对立中"共进"、权利与权力在循环中"再生"。  相似文献   

19.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之一,就是总结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在中华法律文化中,最能体现其特色和亮点的成果,就是一个法学学派即法家、一部著名律典即《唐律疏议》、一个庞大法系即中华法系、一门原创学科即法医学、一部经典判例集即《刑案汇览》、一个法律家群体即律家。正是这些成果,使中华法律文化跻身于古代世界法律文明之林。至近代,这些成果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日渐暗淡,不再辉煌。至当代,随着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如何将上述成果中的精华分离出来,予以发扬光大,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为铸造当代世界法律文明做出贡献,是当代中国法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