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带有明显的法律方法论属性。从方法论的角度解题,需要对命题之中的"融入"进行恰当的理解。"融入"不是硬性推行,而是要找到符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的进入方式。这就需要借鉴中外历史上已有的法律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方法。立法是最为简单的融入方法,可以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到法律规定中;但立法也是一种必须审慎使用的方法,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常态化问题。因此,通过司法、执法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修辞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对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客观上存在着法律接纳能力不足、法律系统的封闭性、法律实证主义影响等阻碍性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须设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推进。我国立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各项立法,统摄立法的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健全立法机制,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制度,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选择。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显著,重点领域涉外立法不断推进,涉外执法司法合作水平明显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扎实开展,但也存在立法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执法司法能力受限等短板。推动涉外法治建设,重在建立系统协同的涉外立法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能力,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海军 《法制博览》2024,(10):14-17
我国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的前身是“法律体检”,从“法律体检”转变为“法治体检”,反映了制度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本研究通过调研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制度实施现状,从制度设计、体检内容和实施程序三个方面审视其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健全法治体检制度设计、创新法治体检的内容、完善法治体检的操作流程,旨在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良性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WTO的平台上重估立法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注重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法律移植,将成为“后立法时代”的立法特色。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政府将翻开建立法治政府“十年宣言”的第一章。舆论认为,中国政府正在以务实的姿态,以倒计时的心态,努力兑现“10年左右”锻造法治政府的承诺。2004年3月22日公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颇具宣言意味“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与5年前中央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那个甚为抽象的“决定”相比,内容具体而微的“纲要”,不但是一则“宣言书”,而且是一份承诺书。自它公布于世的那天起,公民们就开始以“倒计时”的心态,以“纲要”为尺子,衡量中央政府是不是一个法治政府,有没有兑现它对民众的承诺。2005年,中国政府将通过新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进行有力的监管,同时也为自己套上了“紧箍咒”。综观15部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和准备,法律界人士认为,政府正在向自己开刀。2005年,作为这个10年建设规划的起步年,将带给我们更多的立法突破。  相似文献   

7.
刚刚过去的2004年,在丰富的新闻事件中,“依法行政”、“违宪”等说法首次通过媒体频繁进入普通公民的耳朵。法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有相对完备的法律,而且严格依法办事。法治社会并非将所有问题都交给法律处理, 但一旦交由法律处理,法律的判断就是最高和最终的判断;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包括统治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在内,全社会都没有也不应当有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是一种秩序。2005年是中国建设法治政府10年  相似文献   

8.
曲睿  李景 《法制博览》2023,(16):47-49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法治体制完善、执法严格化等方面带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前期部分地区存在的立法滞后性问题也会随之暴露出来,甚至会造成法律分级情况严重。因此才需要完善立法原则,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定期更新法律条例、制定统一的守法标准,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源头控制法律问题的发展,为法治建设提出全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面对高职学生整体生源质量较差,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有效实施法治教育的“双线双融五维”即法治教育实施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融合,院校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社会法治环境(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五个维度协同推进的路径研究,对于全面依法治国,践行教育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立法而言,“民意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观念形态,而民主立法则是其制度形态。当“民意立法”的观念较广泛地被社会接受时,民主立法才能逐步得到实现。由于“民意立法”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差距,因此必须对此加以理性的引导,才能实现民主立法。  相似文献   

11.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计和构想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法治思想。当前,我们国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当代价值角度来考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治思想对加快我国法治国家的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将法治建设提到了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国内生的动力,法治意识的强弱影响依法治国的效果;同时指出:“要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继续开展法典编纂工作。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1]。”本文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案例分析为视角,探究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墨宁 《南风窗》2014,(23):37-3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肘,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  相似文献   

14.
婚姻法修改已经六年了,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修改?有三个需要: 一个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这是一个总的立法形式的需要,要做到有法必依,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要有法可依就必须要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而婚姻法仅仅三十七条,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向前 《工会博览》2005,(11):36-37
关于集体合同的协商谈判过程,国外普遍称之为“集体谈判”,我国劳动立法则采用了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术语:“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劳动部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中出现了“集体协商”一词,但并未得到认同和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1995年发布的《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中把集体谈判活动称为“平等协商”。2001年,“平等协商”进入修改后的新《工会法》,正式成为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中表述集体谈判活动的法律用语。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新制定的《集体合同规定》仍继续使用“集体协商”来表示集体谈判。  相似文献   

16.
马力 《法制博览》2015,(3):79-80,70
本文主要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保障进行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法律实施环节存在缺陷、法律监督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把完善立法与职能界定、依法决策与民主参与、行政执法与效能提升、法律监督与廉政建设相结合,为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正义追求的高尚情怀。当然只有良法才能产生公信力和认同感,良法必须满足功利性、符合正义要求以及具有权利内容。梳理信仰与法治的关系是法律信仰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环节。最后,笔者分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存在传统法律观念限制、立法膨胀、司法体制弊端、法律工具主义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优位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关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较晚,具有明显的立法不足。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立法不足的表现,即缺乏有关废旧电池的专门法律,体系建设还是空白,目前尚未建立废旧动力电池收集、运输、存储、再生处理的循环利用体系,许多重要的相关制度尚未建立或实施,缺乏有效管理,亟需进行统筹规划,形成有法可依的规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邢娜 《法制博览》2023,(27):28-30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高度重视的焦点,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向深入迈进。在当代中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围绕劳动关系这一轴心,直面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各种问题与挑战,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法典化实践,能够为我国进一步法治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了实现我国劳动领域相关立法的系统化,编纂“劳动法典”亦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而现行劳动法律体系,将许多新型劳动业态关系排除在外,且已有的部分法律规范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拟以新型劳动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下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规制短板,为“劳动法典”编纂中关于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提供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20.
系统观念指导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具有理论优势,能够避免“技术决定论”在主导立法中走向极端,避免立法决策顾此失彼。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应坚持“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安全和发展,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保障人工智能的发展真正造福人类社会;二是统筹多方参与主体,在人工智能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的现实基础下,应合理确定各方参与主体的刑事责任,确定适格被害人;三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应在国内立法中遵循法秩序统一性,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通国内立法与涉外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