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税收,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纳税的义务:"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只有公民依法纳税后,国家才能将税收作为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本来服务于公民,公民才能更好的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公共性服务。"这样的理论之所以深入人心,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纳税自觉性和积极性,一直偏重强调税收的必要性,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一方面是因为税收是受国家政治权利保护的,久而久之,国家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淡化了纳税人的权力,不自觉地放大了自己的行政权力,公民也忽视了自己在纳税中的权利享有,这样严重导致征税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公民只有应履行的义  相似文献   

2.
税收作为政府生存和运行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每个纳税公民的经济利益,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税收立法的制定急切的需要一种体现公民参与和科学决策的程序,加大公众参与税收立法则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走向,也是完善税收立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传统时代,宗教与税收是互惠式关系。宗教承认国家征税权,支持国家税收。国家承认宗教特殊性,给予宗教团体税收特权。在近代资本主义时代,宗教与税收是博弈式关系。基督教新教精神,成为近代以来"无代议则无税收","税收法定"思想,和公民依法纳税,承担纳税义务思想的伦理基础。这种对抗与服从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博弈关系,反映了近代以来宗教与法律矛盾统一的基本特征,对当代中国的"税收法定,依法治税"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涉税犯罪是当前我国最为多见的一种经济犯罪。当前涉税犯罪呈现关税与非关税犯罪此消彼长,犯罪主体36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性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为主,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比例较高等特点。预防、打击涉税犯罪需要强化全体公民如实自觉申报纳税意识,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和提高对涉税犯罪打击能力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有观点认为,虽然西方选举民主制的治理绩效并不好,但能够更好地实现公民自治,所以还是比其他制度更具有民主性和正当性,是应效仿的“榜样”。对“公民自治”观念的考察发现,如果公民自治意味着“通过影响决策满足自身偏好”,那么由于大规模集体决策中单个人的影响力对决策结果几乎不起作用,选举民主并不能够实现公民自治。如果将“对决策的最低限度反思”“无支配”等视为公民自治的实现,则会与人们关于公民自治的直觉相冲突,所以即使西方选举民主可以实现这些目标,也不能表明其可以实现公民自治。在代议制下,因为选民对民选官员所作决策的“理性无知”,以及利益集团对民选官员的“俘获”现象普遍存在,西方选举民主无法保证选举责任机制的实现,也就无法实现选民对决策的有效影响,从而无法保证决策结果满足选民的偏好,这会导致其进一步地偏离公民自治的目标。因此,即使公民自治是民主的核心价值及其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也并不意味着西方选举民主是民主的最佳实现方式,或者是更具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所有临窗而立的《南风窗》的朋友来说,“公民指南”这是第7次跟您见面了。觉不觉得,它又有了些新变化,新滋味? 如果说以往我们搞的房改,纳税、举报,防盗等专题侧重于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上给您指点迷津的话,以后的“公民指南”会不时地从启发思路,明理析理上给您些帮助。我们深信,我们的国家所能拥有的最好资源是我们的人民,具有健全的公民意识的人民。他们不仅需要助他们一臂之力,还希望以一种更自觉和更精醒的姿态加入社会进步的过程。马克思所说的“思想的闪电”,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有着照亮前程、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报,看到一篇关于“税”的评论,主要是表达对税务局提出的“为纳税人服务”这一口号的不满。作者质问道:一,现在主要是企业,尤其是国企在纳税,个人纳税能有多少?二,即使是个人纳税这一块.有钱人纳的税多,是不是政府机构就只为有钱人服务? 文章能堂而皇之地上报。多少代表了一种“舆论导向”。只是这种“导向”未免会把人越导越糊涂。按1994年开始实行的新税制,增值税成为我国税收的大头(近年层出不穷的增值税发票案即与此有关)。而所谓“增值税”,看似由工商企业缴纳,与个人无关。但税法明确说明:增值税实行价外税,增值税税款由纳税人向购买方收取,可以更鲜明地体现增值税的转嫁性质——不是经营者创造了税收,而是消费者负担了税收。在零售环节向消费者出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为适合我国群众的消费心理,价格和税金不再分开标明。但这时的标价实际上是价格和税金的总和——税金是由消费者承担,商场不过代收而已。现行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也就是说,当我们购物时,每购买100元的商品,我们实际上为商品付出了83元,而另外缴纳了17元的税款。然而,当这种纳税行为和纳税人身份被有意无意地遮蔽时,有多少人能知道自己每天都在纳税?在支撑着政府财?在美国,这种关系简洁明了,因为商场的商品是分別标出售价和税金的,每个消费者在每一次花钱的时候都知道自己向政府缴了多少税。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监督工作的现状 一是监督意识不强。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群众监督是“找茬”,思想上消极抵触。另一方面,“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的现象依然存在。监督主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新一轮《税收征管法》法律条款的修订完善的重点应该着眼如下几个方面:健全涉税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建立纳税评定为重点的税收确定制度、构建税收强制征收制度、强化税收稽查制度为重点的税收检查制度、健全制裁偷漏税的处罚制度、降低税收救济门槛为重点的救济制度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6,(9)
最近,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官员们惊奇地发现,一间名叫仙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的中外合作企业,在开业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向国家上缴的税收已位居整个开发区内企业的前列。该公司从1995年4月开业至年底,向广州税局上缴税收3000余万元。1996年上半年,上缴税收更达3400万元。人们说,开发区里又多了一个“纳税太户” 仙妮蕾德国际机构是一间制造与销售草本食物和护肤、化妆品的公司,1982年在美国犹他州创立,  相似文献   

11.
袁朗铭 《法制博览》2024,(1):124-126
在现代社会,税收不仅关乎国家财政收入,更体现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增强,税收法律制度在各国的建设和完善中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税收法律制度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意义,阐述了税收法律制度如何塑造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平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并探讨了其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公民精神,不能缺少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公平意识、宽容精神以及妥协精神等因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野看,公民精神具有社会资本的主要属性,对于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李坤 《法制博览》2022,(13):65-67
作为税收债权人应履行的给付税款权利,税收债权也是国家要求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的权利,同时在破产债权中,税收债权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破产债权人进行财产分配表决时发挥相应法定表决权,同时其债权份额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税收债权实现会直接影响清算程序以及债权清偿实际状况.本文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  相似文献   

14.
杨燕瑚 《工会博览》2011,(9):256-257
前些年,提到“公民社会”,很多人似乎都会愣一下:“公民社会是怎样的?”这些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参政额度有所提高。但是,细细观察与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其实并不乐观,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较低,公民的实际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许...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适龄青少年中开展“十八周岁成人仪式”,进行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已成为政府、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少管所中开展“十八岁成人教育”活动,则是为了保障未成年犯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犯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而依照《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即将年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进行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促使他们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进行的实践活动。   1995年黑龙江省少年犯管教所在认真分析思考新时期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转型期未成年犯构成状况及思想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构成基本单位,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按照法治精神努力塑造、推动公民的法治意识逐步成熟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职业教育心理学视角来看,“官二代”子承父业的现象有其内在合理性,但部分“官二代”却因依仗裙带关系实施了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而使之演变为了非合理现象;从家庭教育学角度来分析,这种非合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官二代”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从部分“官二代”种种无视道德与法律的恶性行为来看,除学校教育之外,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尤其缺失公民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现在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改革过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不同于人民意识,更不同于臣民意识和奴仆意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其基本的理念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王杨 《法制博览》2015,(5):136-13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培育与树立宪法信仰关系到整个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目前我国公民宪法信仰依然比较薄弱,或者说宪法信仰还在初步形成中。本文结合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困境以及重要性,提出完善树立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的建议,希望有所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理念,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公民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成为制约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赖健全成熟的公民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促进法治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