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月中旬,第12届东盟峰会和第2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的宿务闭幕。东盟与中国、韩国、印度等举行了首脑会谈。东盟与中国达成协议,把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到服务领域等,从而使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动向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外刊纷纷指出中国在亚洲甚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一、联合国和东亚世界 笔者首先整理出东亚在联合国的发展动向。 在联合国,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动,东亚的发展已被确认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第1期 1945—1956年 随着联合国的建立,安理会面临着如何发挥其正常机能这一考验。在当时,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虽然和美国等自由主义各国步调一致,但是,它是雅尔塔体制在亚洲确立的产物。在当时,整个安理会都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洲走上崛起的道路,尤其一些东亚、南亚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冷战结束后,在亚洲出现了更多的国际成员。面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启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明显的落差摆在这些新生国家面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成分最复杂、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大洲,亚洲从近代以来就是世界上矛盾冲突最多的地区之一。与发展经济相比,避免各类冲突引发的破坏性影  相似文献   

4.
“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是后冷战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西方与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论战的一个重要话语(discourse),由于论述者的视角与立场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使用的“亚洲价值观”这一概念与亚洲价值观(或亚洲的价值观)有所不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家族治下的非制度性政党政治 菲律宾曾被称为美国政治在"亚洲的民主橱窗",其政党政治也来源于美国的政治理念.从政党建立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角度看,菲律宾是亚洲最早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但菲律宾的政党执政具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和家族政治的特点,政治家族掌控着菲律宾政治的变迁,使得菲律宾的政党政治从选举到执政都打上了极深的家族烙印.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东亚模式的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亚洲模式”。美国《外交》月刊说得更加明确:“亚洲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经济模式正确”。在国内,尽管对东亚模式支持者居多,但也有较大争议。无非三种论调:一、否定论,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鲁格曼早已预见的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的终结或破  相似文献   

7.
亚洲经济为何重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犹在眼前,其后两年多的亚洲经济消失在人们的注意之外,而当我们再度关注这个地区时,却发现危机仍然是亚洲经济的主题。从1999年开始,亚洲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到2000年,包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五个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韩国),都获得了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好景不长,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亚洲国家的经济复苏走到了尽头(这里说的亚洲国家不包括中国,也不包括日本,虽然日本经济也将出现衰退,但它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不同),到2001年第一季度,亚洲各国纷纷陷入经济急剧减速  相似文献   

8.
<正>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将军在法中建交时表示,“说不定在下个世纪,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同它在过去多少世纪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样。”如其所言,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的发展成就得到世界普遍认可和赞叹。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东亚出口国的竞争格局东亚的劳动分工的推动者是日本。起初是日本在“亚洲四小龙”投资, 推动制造业生产。然后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再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转移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因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把电子和信息产业作为出口重点, 都有充足的劳动力, 都有相似的科技水平, 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日益显现出一种低端产品的恶性竞争状态。而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至高点由日本牢牢控制, 近些年来日本相对于亚洲国家的技术优势甚至在加强。日本下面是台湾地区、韩国和新加坡, 它们从日本也从欧美进口较高级技术, 同时将成熟…  相似文献   

10.
<正>亚洲是如何从相对包容的发展,走到被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最保守的国际组织敲响警钟的地步?答案就在几个密切相关的趋势里。过去30余年,全球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亚洲,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演化出复杂的官僚机构以助力经济发展,支持工业生产与出口,并部署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入。这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保持和提升经济制高点的同时,相对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的一个时期。这些成就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赞誉,也使得其被贴上了亚洲"经济奇迹"的标签。当然,这种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出现在冷战与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担忧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美、日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9,(4)
尽管亚洲的金融风暴已告一段落,但作为亚洲“经济奇迹”的见证之一,同时也是在风暴中受打击最深的亚洲中产阶级,至今仍未缓过劲来。他们的人数在急剧减少,薪水越来越低,破灭的希望越来越多。金融危机对亚洲人的影响很像30年代“大萧条”对那代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影响。当年的“大萧条”播下了欧洲政冶动荡的种子,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而亚洲金融危机也孕育着爆炸性后果。这场危机正改变人们的行为、政治信仰和人生抱负,将抵消亚洲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世界银行估计,受影响最大的5个国家(泰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中将有5000万人陷入贫困,使得这些国家的穷人增加一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个没有腹地的城市,就连引用水都来自马来谣亚的柔佛州。1961年9月,李光耀在电台广播里说:"我们单独生存不了。"新马分家时,李光耀把新加坡形容为"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可正是这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1960年至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今天它已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不少政治家对李光耀也评价很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新加坡从一个小岛国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贸易与金融中心之一,这应归功于李光耀的卓越领导和远见。"不过,不同的评价背后,有着不同的意味。无论尼克松、里根、布什和撒切尔夫人怎样赞美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美国和大不列颠都不会向新加坡看齐。但在东亚其他威权政治国家,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却有别样的光环。  相似文献   

13.
重读新加坡     
策划人语在当今世界上,新加坡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家不吝给予好评的国家之一。“狮城”新加坡以其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整洁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这个国家经济繁荣、法制有序、社会稳定,同时又能成功地长期保持一党执政的局面。这个华人占总人口3/4的岛国的领导人时不时提及的东亚价值观和儒家文化,无疑令它的亚洲邻居中国倍感亲近。1990年后,中国的“新加坡热”迅速升温。该国的《联合早报》这时已获准成为唯一一份能够在中国公开发行的外国华文报,成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世界面临着深刻而又具有重大挑战性的全球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东亚地区一直是国际关系舞台上一个极为活跃、备受注目的地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东亚区域合作的现状和前景无疑是一个更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议题。为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袁明副院长的主持下,于2001年4月5—6日举办了“全球化与东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外交部亚洲司  相似文献   

15.
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与最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宇 《当代世界》2009,(6):59-61
自从东盟10+3正式宣布建立亚洲外汇储备库以来,这一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一动向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重要变化,即亚洲不仅正在从一个虚弱的亚洲转变为强大的亚洲,而且还正在从一个松散的亚洲转化为团结的亚洲。从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来看,亚洲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从与历史的联系来看,它继承了“清迈倡议”的一部分职能,另一方面,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有可能成为亚洲货币基金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郭新宁  张露 《当代世界》2009,(11):40-42
2009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核裁军峰会上提出了“建立无核武世界”的决议并得到了全体与会国家的同意。自此,一个新的国际政治话语——“无核武世界”将成为这个秋季乃至未来世界舞台上最吸引人眼球的主张,但同时它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难实现的主张。作为这一主张的提出者,奥巴马本人及其领导下的美国也因为这一新理念的提出而再次成为了世界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态度的重大转变引发了广泛争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奥巴马的“无核武世界”的主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发起人们对于核武器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鲲 《南风窗》2014,(24):68-70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这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晋级"的经典路线图。当今中国,似乎也走到了这个节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拉开了中国资本输出的大幕,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将迎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一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斯科之冬”,国际政治格局在变;美国经济挣扎复苏,欧债危机深重,金砖国家未雨绸缪,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亚太和东亚国际关系也在酝酿重整;中美关系面临重新定位……那么,应当如何评估世界变局,如何观察在此变局之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呢?  相似文献   

19.
地理上的板块漂移在一千年内也许只移动若干公尺,而政治地理上的“板块漂移”则要迅速得多、明显得多。近年来澳大利亚向亚洲“靠扰”的迹象就十分明显。 澳大利亚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少数白人国家之一,也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80年代后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即进入了“朝向东方”、“朝向亚洲”时期。亚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场所。这一重  相似文献   

20.
亚洲研究     
1.《东亚的发展:基础与战略》(EastAsian Development:Foundations and Strategies,by Dwight H.Perkin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3,210p.)20世纪60年代初,不到5%的日本人拥有汽车,中国当时是亚洲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韩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与世界最贫困国家的生活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如今日本、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本书紧紧抓住这种转变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