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的提出者、追求者,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和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厘清其领导力量、动力依靠、精神力量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2.
倪文章 《学理论》2011,(5):39-43
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寻实现两岸统一的新途径。先后经历了武力解放的方针向和平解放方针的转变;和平解放方针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转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向和平发展方针的转变。这些不断调整的对台方针政策,为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俞思念 《理论探讨》2003,4(1):21-23
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 ,善于对党的基本经验做出理论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和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在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的伟大里程中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党的历史经验做了三次重要的理论总结。这三次总结所形成的重大贡献成为党的三个重要发展时期的标志 ,辉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足迹 ,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并成为引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二,传承就是弘扬;第三,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其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实干、狠抓落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共筑中国梦;加强反腐败,确保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必将引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习近平超时空思维指引下,构建融会中西、贯通古今、"道法自然"、揭示规律、"格物致知"、统一科学、捍卫真理、统一信仰、强化"两个巩固"、引领世界潮流、指引人类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语言系统和话语体系,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现代哲学思维新革命,终结西方的"哲学终结论"和"资本主义终结论",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智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贯彻群众路线,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有利于汇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民生的改善,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具体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贾艳霞 《学理论》2014,(2):46-47
"中国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是十三亿人民的梦。而我国农民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民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增强,其精神物质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实现中国农民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阻碍新农民"中国梦"实现的关键问题是城乡差距,实现其"中国梦"的必备途径如下:纠正农村基层领导不正之风;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技校的投资力度;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4)
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备更好地承担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党的民生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主革命时期是以"人民解放"为主旋律的民生实践;进入社会主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存状态、保障各种权利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党的民生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对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生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1.
王馨婧  唐昌维 《学理论》2013,(30):360-361,372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国人所处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但需要接受世界各地的文化,本国的文化也受到了各类文化的冲击,很多时候人们会面对功利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拷问。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曾经深情阐释中国梦,而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更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确定好自己的梦想、确定好目标才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大学生的梦想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个人的需要,要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以来,中共几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曲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现在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中国人民就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前提基础、做了多方面准备。毛泽东深刻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团结动员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有效地承担起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实践中,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艰辛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理论成果、物质技术基础,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做了预先准备。今天,对毛泽东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道路的理论旗帜与方向指南,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旨归。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解放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具有辩证的运行逻辑和内在的客观规律,其话语范式包括革命范式、建设范式、改革范式,并具有结合性、曲折性、斗争性特征。现阶段,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全方位领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先进的技术、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实现"中国梦"包括意识形态、主权领土、人力资本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民生政治观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作为政治观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及时将解决民生问题提到执政的高度,把民生问题作为夯实政治基础,实现执政目标,凸显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整体发展局面.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对我国社会全面发展,整体推进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成鑫  刘焕峰  周焱 《学理论》2013,(16):15-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凝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寄托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整体利益。从强国、强军、成才的视域认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把握其内容、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强化使命感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张新华 《求知》2000,(10):10-11
实行村民自治以后,农村出现了“两委”(支委与村委)并立的局面。面对新的形势,农村党组织如何驾驭领导全局工作?如何保证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实践证明,农村党组织必须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主要是大力提倡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和开放包容精神。对民族精神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这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