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炜生 《学理论》2012,(31):69-71
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能提高花都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促进生态旅游业及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建立完善的蚕桑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对园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多样性分析,如自然资源开发分析、生物资源开发分析和人文资源开发分析。如何对宝桑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正确把握成为园区成功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旅游类型;深入利用生物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益;深入分析人文资源,突出文化交流性质。这些开发途径,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实现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湖南已明确提出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既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湖南应从优化资源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产业融合、做强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着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1)
陕西眉县旅游业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当前在国内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旅游资源区域优化的大背景下,眉县旅游业应着力于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的发展结构,加强旅游业优势资源的质量工程建设,深化特色旅游产品的深加工和加大品牌推介。通过旅游资源的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眉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钟琪 《学理论》2012,(33):125-126,195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客观对象,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因素,宝桑园作为桑蚕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开发了许多关于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方面的旅游资源,但是基于地区经济,文化,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开发,从文化,产业链和地区旅游景点一体化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农业资源严重萎缩和保证粮食安全的迫切性,决定了必须走发展生态农业的现代化道路。生态农业是集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利化、合作化为一体的农业,代表中国农业的未来。生态农业建设涉及观念、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加强整体设计,积极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模.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农村乡镇已经涌现出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这些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对湖南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比较来看,应从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三个视角来考虑政府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政府与市场协同合作应重点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资源特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生态资源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世界旅游强国的建设步伐;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新农村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生态资源大省,具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在于:提高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认识;强化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开发旅游产品,打造黑龙江品牌;做好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共同建设"东北大旅游圈"。  相似文献   

9.
沅江市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在湿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引入科学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湿地资源优势,打造沅江湿地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0.
炎帝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历史遗存、历史祭祀、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等,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炎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在现有基础上科学规划,提供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进行宣传,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开发人才,打造湖南炎帝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分散、单一的不合理结构和简单、粗放的掠夺式经营仍未根本扭转;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产品质量差,比较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十分严重;小生产与大市场,发展生产与破坏生产条件,急功近利与长远发展等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因地制宜地建设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大致分为初识期(1995-2002)、热潮期(2003-2011)和稳定期(2012-2016),并主要从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黑色旅游目的地居民态度及情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蕾 《学理论》2011,(12):79-80
中国具有多样的黑色旅游资源,黑色旅游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从总体上来讲,与国外黑色旅游发展相比,中国黑色旅游的发展还不成熟,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目的地居民对黑色旅游的态度入手,从居民的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居民对旅游者动机的感知,及对当地黑色旅游发展的影响。在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因素与黑色旅游健康发展之间,寻求发展方向与出路。一方面健康发展黑色旅游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目的地居民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湖南旅游从业人员和湖南旅游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湖南旅游人力资源供给系统中存在诸多问题,就此对湖南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9)
宝鸡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旅游资源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不同类型人文旅游资源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政府、企业、游客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建议,希望可以对宝鸡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湘粤赣“红三角”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旅游经济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红三角"经济圈是2002年8月由霍英东先生正式提出,是指由湖南郴州、广东韶关和江西赣州三地组成的大三角地区,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整合旅游开发优势,创造红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良好势头。本文从湘粤赣"红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和旅游交通方面对该区旅游区域一体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现存问题和实现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
吴焕新,男,湖南新化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三级教授。长期以来给研究生班讲授《区域经济学原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县域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主干专业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补偿机制与技术市场经济发展等。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编、参编、合著与完成课题最终成果著作及教材19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荣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第二届、  相似文献   

18.
杨春玲 《学理论》2011,(28):80-81
目前,东北亚各国积极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分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冰雪旅游发展的现状;接着又从资源、产品、品牌、管理、环境、成长、创新等方面,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竞争力;最后又着眼于东北亚区域,提出提高哈尔滨冰雪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熙兰 《学理论》2011,(5):225-226
长征沿途的众多元素构建了厚重的旅游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潜移默化地融入高校旅游教学过程,并通过剖析长征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激发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走长征路,开发长征游"的欲望,渐入佳境地完成旅游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实现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悦 《学理论》2012,(1):57-58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因其丰富的综合功能,被称之为"地球的肾"。因此,湿地也日益显示出了作为旅游资源的广阔开发潜力。哈尔滨因其松江湿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提出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发松花江湿地旅游资源,从而实现"以江丽城、以水兴游"的新目标。主要从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入手,在探讨其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系列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确保松江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