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起因是读了布袋和尚那首偈语诗“插秧歌”,细细想来,感慨颇深。人为什么一定要向前看?其实有时候后退才是真正的智者,因为后退正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好比跳高跳远,后退几步向前跳一定比直接跳要高得多和远得多。  相似文献   

2.
稻中道     
冯梦龙的"三言"妙趣横生,诗文并茂,其中《警世通言》里有一首无名诗: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虽寥寥数字,通俗平常,但初读便让人觉得自有意境,妙不可言。当时并不知妙在何处,只是在静坐漫思时常喃喃自吟。  相似文献   

3.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是道,退步原来是向前。"3月9日,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响起了一首浙江民谣。因为民谣是用方言唱的,来参加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听不懂,坐在旁边的浙江代表连忙充当"翻译",用普通话向温总理解释一遍。  相似文献   

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1,(8):60-60
往里走的时候委员的每一步都要想到责任,希望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心情,不能抱着走亲串友、开同学会或文艺晚会的心情来开会。 ——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语。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是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的道德紧密相联。只要理智地、深刻地思索人们生活的意义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社会生活发生变革时,往往使人们陷入几乎难以排解的矛盾情景:社会历史的进步似乎会带来道德的退步,或者,似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本然是以道德沦丧和退步为代价的,而要保持纯良高尚的道德水准,好象应停止历史的进步,甚至再次退回到往昔的社会环境中去。人类历史上,中国的老庄学说和法国的卢梭思想中,力主返朴归真,发出了近乎拯救时代的呼声,分别不同程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这个词人们耳熟能详,但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才能解放思想等问题仍有厘清的必要——首先应弄清楚的就是:什么是思想?《现代汉语词典》对"思想"的解释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原来思想是一种"结果"。由  相似文献   

7.
曾小梦 《求索》2011,(8):254-256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相似文献   

9.
杨迅滋 《学习与实践》2012,(12):103-109
从已有的材料出发,本文对《关雎》的诗本义进行了全新释读,并且不赞同《关雎》系"男求女"内容模式的结论,认为该诗为"女求男"的内容模式。《关雎》不仅呈现了太姒"窈窕淑女"的风范,而且应是太姒本人写作了此诗。对《关雎》内容模式、《关雎》的作者、该诗的丰富内涵以及繁复修辞的重新揭示,将再次凸显《关雎》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少时读中国古典诗词,有宋一代某尼的《悟道诗》使我眼睛一亮。记得那时,这首诗立意之奥妙令我回味无穷,构思之巧妙令我击节叹赏。它在我的脑海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大约40年后,当我为《世界哲学家丛书》撰写《彭加勒》一书第三章"探究数学王国的根底"时,曾把该诗作为题记诗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15,(0)
淅川和尚岭M1出土的克黄方壶、克黄鼎和玫茵堂藏克黄锜(应盗自和尚岭M1)等"克黄"所作器年代均为春秋晚期后段,器主"克黄"并非《左传》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所记载的楚(?)氏(若敖氏)之箴尹克黄,而是薳氏(楚叔之孙)之克黄,他就是和尚岭M1的墓主;和尚岭墓地是淅川东周楚薳氏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诗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文学艺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南朝梁钟嵘《诗品》)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诗,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吟咏情性,是诗歌主要的题材。古语说得好:"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相似文献   

13.
竹径通幽处     
徐忆农 《江苏政协》2010,(Z1):20-21
在新近出版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中,读到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所云"竹径通幽处",记忆里似乎一直是"曲径通幽处",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14.
正在民族学看来,婚礼是重要的人生仪式。在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村彝族尼苏人的婚礼宴席中,水芹菜和鱼腥草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食物。这两种植物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有记载,如先秦《诗经·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载:"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汉乐府《江南》诗:"溪涧可采芹,芹叶何菁菁。"这些"芹"一般认为都是指水芹,  相似文献   

15.
一《小雅·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其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为人们所赞赏,推为千古名句。然而,两千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竟是颇不相同的。总的看来,可归为两大派:一派以《诗序》为代表,认为是“遣戍役”之作,是诗人为了欢送战士出征而创作的乐歌。朱熹在《诗集传》里赞同这种观点并加以诠释。另一派以清康熙年间的姚际恒为代表,他在《诗经通论》里认定是“戍役还归”之诗,是戍卒自己创作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支持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以抒情为主的诗,是抒情诗;以叙事为主的诗,是叙事诗;那么,以议论为主的诗,我们不妨称其为议论诗。苏轼有一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17,(6)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部古代典籍。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指明,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学习《诗经》者之一益。上世纪20年代我国卓越的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秋辉研究《诗经》,十分重视识草木鸟兽之名,他认为借助诗人所托兴之草木鸟兽,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之命意。他曾说:"学《诗》者,必先于鸟兽草  相似文献   

18.
晏生宏  李小均 《求索》2012,(12):148-149,211
《锦瑟》是李商隐最难解读的诗,吸引了从古至今众多名家,却无终答。因此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赞成其中一种解读或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而是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锦瑟》一诗的诗题、典故和主题的复义性解读,把阐释的重点放在如此多复义的朦胧意境产生的根源,并由此发现《锦瑟》复义之美趣。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天姥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新昌县境内的天姥山,是浙东名山,自从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之后,其名更炽,声誉日隆。李白既命诗题为"梦游",人们就推测李白或许没有到过天姥山,无非是其神思向往而已。其实不然。李白早在写"梦游"诗之前就已到过剡中,游过天姥山。他曾四入浙江,三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3)
正中华弥勒南极慈行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早在1700年前的晋代,奉化溪口雪窦山就有尼结庐山顶,时叫"瀑布院"。其后,历经宋代五位皇帝敕赐、钦点,遂有"五山十刹","应梦道场"等盛誊。五代时,奉化出了位布袋和尚,笑口常开,大肚示人。如今在溪口雪窦寺旁修建的总高度为56.74米的露天弥勒大佛,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而誉满天下,吸引世人慕名前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