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湘潮》2017,(12)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对生命的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的一次大挑战,是对人类意志力的一次大考验。它突破了人类生理、心理乃至生命的极限,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仰望生命高峰的界碑。对于女红军来说,参加长征可能是她们生命中最悲壮也最光辉的一页。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她们承受着比男人更为严峻的考验。她们有的用一双"三寸金莲"式的小脚走完了长征;有的则是凭一双"解放脚"走过了雪山草地;更有的一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构的考验。社会的变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呼唤人的宽容精神、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时代呼唤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我们的唯一出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这场五十年一遇的罕见的特大风雪灾害,对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每一个国人,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它考验着我们政府的应对能力,它考验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承受力,它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是十八大报告在党建的主线中首次增加了“纯洁性建设”这个关键词,这标志着我们党把“纯洁性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党目前仍面临着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存在着四种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梁衡 《思考与运用》2006,(10):43-45
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据深圳人说,这个观念在30年前应运而生,它是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我深信,这个观念过去对深圳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验     
人生处处皆考验。生命自脱胎母腹的第一声啼哭至曲终幕谢的最后告白,考验如影相随,贯穿于人生的整个历程。阅读和回味人生的轨迹,那简直是考验的杰作。无论显赫尊贵,无论百姓平民,生活时刻考验着你的灵魂与肉体。在诸多的考验中,最严峻的考验,莫过于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在那个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面对死亡的狰狞狂笑,你能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吗?夏明翰烈士的呼声依然在耳: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成为革命者面对死亡的潇洒表达。面对磨难的毁灭性打击,你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吗?前苏联红军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的艰…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三大考验,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这三个考验,是我们党必须解决的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的诀别信;一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这是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正象肖华同志所评价:“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先烈,表现了最忠贞的气节、最丰富的感情、最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都是在回应和解答时代课题中实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敢于迎接新考验、科学回答新课题中形成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正面临着什么样的新课题和新考验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每个时代都会塑造一种先进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平凡、普通、业绩突出的劳动者,他们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引领人们战胜艰难、不懈努力,开创业绩.这就是劳模精神.学习、发扬、传承劳模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应尽的责任. 一口气阅读了《时代榜样——兵团成立六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劳模风采录》中60位兵团最具影响力模范代表的先进事迹,很受感动,一个个事迹中,字里行间诠释着“平凡能孕育伟大”的道理.他们像一粒粒尘土,微细、安宁,像额尔齐斯河畔一颗颗散落的戈壁玉,静静散发着光芒,默默奉献着生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全面准确领会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决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认真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讲话》分为四个部分,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里,我主要就《讲话》的鲜明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讲话》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l、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通读整篇《讲话》,我感到它的最突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鲜明的时代性,是…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陈 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 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这两封用烈士生命和鲜血写成的书信,正象肖华同志所说的那样:“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先烈,表现了最忠贞的气节,最丰富的感情,最高尚的情操。”从两封书信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陈觉、赵云霄夫妇生命的火花,凝铸于铁窗镣铐之下,迸发于刀光血影之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14):4-4
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5.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可磨灭的,雷锋身上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学雷锋,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们学雷锋到底学什么?在雷锋精神中,有哪些最可贵、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价值需求的品质和闪光点呢?毫无疑问,雷锋精神中最宝贵的闪光点,就是它的基本内涵、精神和品质。当年,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分析党面临着的形势和挑战中讲到了"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他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极其重大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江朝伦 《当代贵州》2013,(35):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任务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抓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实现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重视和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一是面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的挑战和考验;二是面对腐蚀与反腐蚀、演变与反演变斗争的挑战和考验;三是面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和倾向的挑战和考验;四是面对各种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随俗及歪理邪说危害的挑战和考验。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错误思想倾向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何伟志 《党建》2023,(2):36-38
<正>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和考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永激后人的不朽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20.
理论有什么用,理论武装有什么用,学理论有什么用?归根到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反复强调的,是为了把握大局,指导实践。而把握大局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历史性考验,清醒地把握我们发展的诸多复杂条件和重大机遇,这样才能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心,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学理论就是为了这个,就是“大局、考验、机遇、信心”这八个大宇。讲世界观,世界观就在这里面;讲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也就在这里面。如果离开了大局、考验、机遇、信心,你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