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和法治是有区别的两种理想。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既存在没有法治的民主制度,也存在没有民主的法治体系。民主是一种国家构成论,它首先关系的是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公共制度的建构主体;法治则首先假定一套制度已经建立,然后追问这套制度是否能够言如其实,是否无需任何法律之外的力量就能实现社会交往的秩序。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和法治的理想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成熟的民主和一种更加稳固的法治。这种结合的关键,是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2.
政府预算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改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 实践表明,推进政府预算制度建设,必须与民主和法治建设配套进行。没有完善的民主体制与法治,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因此,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民主与法治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3.
善治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学范畴之一,这一最初由学者倡导的政治理想已经逐渐被各国政府所接受。但对于善治的意义以及善治与民主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学者之间仍有争议。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跨学科比较的方法,从公共产品最优供给和分配正义两个角度,得出了善治实现的四个基本条件即:政治上的竞争和退出的压力;公民偏好的表达和选择权;第三方社会契约的约束;信息透明下的分配正义;并发现,四个基本条件实质上可以进一步被规约为民主与法治原则。已有的善治的十要素也可以进一步被规约为四原则或民主与法治原则。结论认为:认为善治是对民主的抛弃和用民生代替民主的批判是不正确的。善治内生地包涵了民主与法治原则,善治的实现必须通过民主和法治。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治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与法治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地方,但是两者的价值追求各有所侧重,并不像人们所通常认为的那样是浑然一体,天然统一。二者的和谐统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达到。只有民主与法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扎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和谐与法治     
关于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对于这一点,我们特别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贯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和谐与古代社会的和谐有着根本的不同。古代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基础之上,所以它更多地是依赖和表现为人们的道德文化面貌。而现代社会的和谐,则只能建立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之上。民主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平等的政治制度,法治则是民主的程序化及其规则的实现,民主和法治二者不可分离。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陈仲 《行政论坛》2012,(2):12-15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民主的内在属性以及法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法治建立的"奠基"功能、法律至上的"定位"功能、法治立法的"良法"功能、法治实现的"宪政"功能、法治司法的"公正"功能和法治认同的"守法"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大任务,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找到了让民主在中国更加有效运转的新路。这条民主新路就是从作风民主走向制度民主,从实质民主走向程序民主,从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所谓"大民主"走向法治民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制度民主、程序民主和法治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从我国民主政治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区分长期目标和中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建设高度民主的国家政体和健全成熟的法治民主,中近期目标是积极推进国家治理层面的民主和法治。具体路径是将政策过程中的民主作风上升为民主决策的制度和程序,积极发挥已有的民主机构在立法和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内法治,健全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强化法治对民主的保障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至今为止,工会理论研究书刊或工会工作教材对工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两个文明建设关系的论述,已有丰富的积累,且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遗憾的是关于工会建设与制度文明的关系,提及极少,探索更是空白。工会建设首先是一种制度文明的建设;讨论和探索工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相互关系,更具有重要的本质意义。一、制度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与工会关联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是众多政治哲学家对于人类社会理想图景的追求,哈贝马斯在探求民主法治的过程中,基于"法律型统治"的内在缺陷,将真正的法治诉诸于合法之法的生成和实施。同时,基于交往理性对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超越,哈贝马斯建构起一种以交往理性和商谈原则为核心的商谈民主程序,经由这种民主程序形成的法律实现了实用价值与实体价值的统一,是为合法之法。因此,由商谈民主程序形成合法之法的历程就是哈贝马斯实现其民主法治理想的必由之路。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思想界对于法治和民主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近乎神话的理解。阿甘本运用例外状态和赤裸生命这两个核心概念,对西方的法治和民主神话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阿甘本能够深刻地展开对西方法治和民主神话的批判是难能可贵的。由于阿甘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方法,因此阿甘本的批判也存在其局限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11.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当代践行民主法治国家的理性选择。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宪政中的民主法治理念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该制度的建立必须依托于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民主法治的维度内展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打造法治政府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贯彻民主法治理念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形成的新观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民主法治在政府责任实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要想促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权益,就必须从坚持和完善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强化权力机关责任能力、健全行政法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夯实政府责任实现的制度基石,实现责任政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形成的新观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5.
建立真正的民主法治国家 ,理解法治、把握宪政以及解读宪政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是非常必要的。法治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东西 ,要实现这个理念 ,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而宪政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制度层面。可以说宪政安排是实现法治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民主国家的象征,宪法对民主政治生活具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宪法是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民主需要宪法的制度保障,宪法与民主密切联系。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修改的四部宪法,及其修改完善,从其历史进程中,来反映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演进过程,即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初创、曲折中发展、重建与超越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书祥 《求知》2010,(12):9-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加强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和谐社会特征的完整概括和描述,凸显出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和谐之源,法治是社会和谐之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思雅 《学理论》2013,(24):25-26
法治发展与公民教育存在着休戚与共的关联,法制建设对于公民教育的法律地位的保证有着直接明确的影响;而公民教育对于法制建设又有着反作用,为民主法治发展奠定优越的发展环境。从我国的法制建设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经过五次宪法的修改,最终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的迫切要求下,公民教育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了一个长足发展。公民教育的深入发展,也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公民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认真梳理和研究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