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从年初开始接触了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 ,对于描写知识分子的书就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亲近 ,于是开始搜罗相关的书来读 :杰罗姆的《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 ,史景迁的《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雅各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 :学院化时代的美国文化》,同时又翻出了以前读过的经典———《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当然其中也就包括许纪霖的《中国知识分子十论》。通读过后 ,感觉无限的酣畅淋漓。当然 ,列举上面的书目并不是单单为了列举 ,杰罗姆、史景迁、雅各比和许纪霖的书都关注着一个问题 ,在后现代已经可以把任何现代都吞噬的情况下 ,…  相似文献   

2.
宋震 《理论月刊》2007,(8):38-40
本文在解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在精神生产和社会分工上的自我定位、介入政治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划分为体制内中间派、体制内异己派、体制外中间派、体制外异己派等四类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上述知识分子群体的不同群体特性,并指出了不同知识分子群体对于中国政治改革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萌 《前沿》2005,2(4):9-11
现代化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曾就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未能付诸实践。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题,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现代化目标,使中国的现代化从理论探索转化为亿万人民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10日《南风窗》刊登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民族主义,呈现出复杂的思想光谱,至少,我们可以发现其沿着两个路向展开。首先是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体现的文化民族主义,这部分知识分子认为面对今日中国的道德沦丧和精神空虚,只有回到传统的思想资源和心灵智慧,才可能找到诊治的灵药,而儒学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儒学所包含的伦理准则被阐释成现代人必需的心灵鸡汤。知识分子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另外一个面向,则是反西方的文化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知识分子既缺乏西方知识分子生存的环境,同时又缺乏他们批判的勇气和胆量,在中国社会改革的历史大潮中,往往只扮演敲边鼓的角色曾经有海外学者询问我,中国的知识界是否已经分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传媒有着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报刊是知识分子发表文艺作品的园地,是知识分子的立言空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传媒实践中实现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并在与传媒的频繁接触中最终实现了自身的角色转变和身份革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阶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主要由专业型知识分子、公务员型知识分子、经理型知识分子、业主型知识分子、中介型知识分子、自由职业型知识分子、个体户型知识分子等七个群体构成,知识分子阶层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姚满林 《前沿》2013,(19):4-7
文化问题是毛泽东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领导并积极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变革,实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化,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因此,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余英时先生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近现代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一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出现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十八世纪,而中国史上自孔子以来的“士”则大致相当于西方学人所刻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仅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不治而议论、修己以敬等具体表现。余先生在中西方比较中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维度上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伴随着国家权威话语和民间大众话语的渐趋喧闹,文学中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逐渐黯淡微弱。张天翼的小说以知识分子话语对于民间大众话语的模拟发声,隐曲地传达了知识分子话语的深刻内容,同时成功摸索出一条知识分子话语言说的曲折路径,使现代知识分子话语在不利于己的强势语境中保持了自我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周宝红 《人民论坛》2011,(8):204-20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展启蒙运动、实现觉醒的导火索。透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展艰辛的启蒙活动,进一步分析实现觉醒的深层次原因,即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立足儒家文化精髓,吸纳西方先进文化,通过不断启蒙,才能实现全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王娟 《人民论坛》2010,(4):130-131
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在古代"士",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思想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本文从知识分子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谋生手段、诉诸文字的语言方式、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修身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其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彭明 《协商论坛》2007,(5):45-50
近代中国划时代变迁的界标,现代中国新生力量走上历史舞台的最佳契机,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知识分子以热情、鲜血、知识与理性引导着“东亚病夫”的中国开始迈向“青春的中国”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现代化关系的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视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其间有着明显的休戚相关的对应关系,这是因为,知识分子政策与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的互动性,当政策的主体能客观地反映政策对象,制定出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时,作为政策客体的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得到有效的发挥,知识分子政策和现代化进程之间就会呈现良性互动。反之,两者关系则会出现失衡。  相似文献   

15.
张泽民 《新东方》2007,(3):55-58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心理条件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徐芳  王保庆 《桂海论丛》2003,19(6):15-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由之路。能否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这是由知识分子所从事劳动的特点、知识分子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作用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新式传媒的崛起构成了使现代知识分子形成的制度性媒介之一。通过大众传媒和知识分子的关联,基于公共传媒所营造的思想环境演变,以及随之展现的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来审视知识分子在20世纪大时代变动下三含阶段的不同境遇,以此解析20世纪中国精英的流变及其和大众的关系。精英从高高在上的思想启蒙者到大众时代成为“多余人”,再到市场经济时代与大众平行互动的“媒介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与所处的思想环境有巨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裴杰生 《传承》2012,(18):86-87
公共领域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有别于政治、经济和私人生活的一个领域。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论述对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推动有诸多启迪意义。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公共领域非常有限,公共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努力成为构建公共领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刘国军  张桂珍 《求索》2012,(6):111-114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半个世纪,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近代早期维新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放眼世界,著书立说,积极向国内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努力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并在批判中国社会诸多弊端和保守思想的过程中,大胆阐述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在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为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表现出诸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常慧林 《求索》2012,(6):63-65
在漫长的以"革命"为历史主题的20世纪,以质疑乃至否定知识分子及知识价值为表征的反智主义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发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自五四新文学对"劳工神圣"这一口号接纳起,在之后的"革命文学"、"解放区文学",乃至"十七年"部分红色经典中皆可见其踪迹。甚而,在某些自由主义作家的某些作品中也不乏对此思潮的呼应。换言之,在新文学开创的现代知识分子叙事传统内,对知识分子价值进行解构的反智性书写业已形成线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