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读书     
《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万鄂湘张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人大和政府出台和修改各类法律规范文件日趋频繁,各级执法和司法部门一方面需要了解最新的法制动态,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文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正适应了这两种需求。该丛书按月分类出版,及时跟踪刊载最新出台的各类中央和地方法律文件,而由法律文件起草人和起草部门适时对新文件撰写的权威解读,则保证了读者能对该法律文件的立法本意进行正…  相似文献   

3.
刘翔 《检察风云》2013,(14):92-93
着手采访与写作本文之时,刊登在上海各大媒体的一条消息偶然间映入了我的眼帘:"2012年12月16日至17日,海上书画名家吴湖帆大师‘新中国题材’巨幅佳作《庚桑古洞图》将亮相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上海巡展现场。"仔细读罢这条消息,不由得联想到,采写警营书法家吴元京肯定是绕不开他那大名鼎鼎的爷爷吴湖帆了。这并非是吴元京和笔者联手拉大旗作虎皮,企图玩一把"狐假虎威"。虽然如今社会盛行  相似文献   

4.
5.
读书随感     
许明 《西部法苑》2003,(1):59-60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做官的人,或者是有文化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的。古时候的人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众人所敬仰。正所谓:“书中自有干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实践证明,一些普通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6.
读书消暑     
盛夏三伏,暑热难耐的夜晚,怎么呆着都心浮气噪的时候,不如躲进卧室,点一盏灯,读书消暑。  相似文献   

7.
谈读书     
正现实生活中,爱读书与不爱读书,有很大差别。爱读书之人,往往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爱读书之人,常常想法简单、语言贫乏。这是因为好书蕴藏着思想的精华。凡是能沉下心来读书的人,总能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当下,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名  相似文献   

8.
读书有感     
说起读书,我以为:或为职业所读,或为兴趣而读;或为一时所读,或为终身而读……无论何种读法,均有苦乐。虽难以言表,但却令人忘怀。  相似文献   

9.
读书养病     
人一生中患些小病小痛是正常的.老舍先生说得好: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然后再明起来,则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切忌明过了头忽然烧断,就好像搭线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偶得     
王沂孙的咏物词多用事用典,某些典事生辟少见,如前人曾谓他的《水龙吟》咏海棠中的“燕宫绝笔”“绝笔”一词无法落实。我在笺注《花外集》时,接触到一些材料,或许能落实“绝笔”所指之事。谨录于此,不揣浅陋,就教于前人和时贤。  相似文献   

11.
读书偶感     
闲来翻书,读到清人纪昀(晓岚)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故事,说的是清康熙年间,在江南漕运官员中发生了一起贪污犯罪案件,官吏伏法者多人。数年后有一伏法者的魂灵向其朋友说,为这件事在阴间把某官员告了。其朋友惊奇地问:这人是守规矩的官,而且他总督两江漕运是在你们案发前十几年,为什么要告他呢?伏法者说:案件形成非止一日,刚开始时,如果及时处理,只需罢黜一个官员,流放两个属吏,就可以防患于未“萌”,可是某官员为了博得忠厚的名声,养疽不治,以致造祸后人,使我们才成为罪人的,追本溯源,不怪以前的官员又怪谁呢…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读书     
易术 《政府法制》2010,(22):18-18
斯大林一生读书无数,涉及的领域包括历史、政治、军事、哲学、文学、教育学、生物等。相对而言,他更偏重文科。在文学领域,现在能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里找到留有斯大林手迹的1937年版普希金的长篇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读书     
陈世慧 《江淮法治》2014,(24):54-55
正我们不要小看了每一本书。即便它是一汪不大的湖泊,也可以任你泛舟其上,阅尽人生的风景。小时候为了读书,我常常把大人们过年时给的一毛两毛的压岁钱,用来换取街头书摊上一本一本的连环画,那时候,一书难求,绝不是虚夸。我是个地道的农家孩子,祖上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虽然没有被书香熏陶过,但我天生的爱看书。不论何时何地,只要碰上书,我就会射出一束贪婪的目光。那情景,就像渴水已久的人,一下子看到一壶茶,怎么也不肯  相似文献   

14.
《皇元风雅》是重要的元诗总集,也是元人选元诗的代表性文献。同名总集在元代出现颇多,其中傅习、孙存吾所编为本文考述对象。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又曾出现多种版本。通过梳理不同版本,厘清此书的传承脉络,还原其刊刻原貌,指出其具有元代图书刊行中随得即刊的典型特征。同时比较主要版本的差异与优劣,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此书原貌。  相似文献   

15.
读书在品     
读一本书,就像吃一道菜,饮一盅茶,要知其味关键在品。品书,在细细咀嚼和品味中,才能理解书中的深意,感受到书中悲欢的情境;“蜻蜒点水”则如饮白开水,淡而无味;“囫囵吞枣”更如走马观花,难入佳境。品书,才能理解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中早已蕴藏的深厚的底蕴——那是一种生活磨砺中留下的清香记忆;品书,才会出现思想共鸣,才会有因一首诗或一段话使你深有感触、受到启迪的现象,于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于幡然醒悟中,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品书,才会使精神获得交流,思维得到饱满,于品味中陶冶、净化乃至提升自己的心灵世界。品书,会营造出一种全…  相似文献   

16.
朱文鸿 《中国监察》2011,(10):63-63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能够使人摆脱愚昧和狭隘,提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历练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宋代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和聪慧。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与看戏     
梁长生 《政府法制》2012,(26):16-16
读书与看戏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一则历史轶闻却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据清代笔记《浪迹续谈》记载,福建闽县人龚海峰任平凉地方官时,4个儿子随他在任所的书斋读书。有一日,龚海峰召戏班子来官署娱乐,正在读书的4位公子听见乐声起,无不想放下书本奔向戏场。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快乐     
古人云,“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是快乐的源泉。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读书作为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无论何时何地,我从没有忘记读书。出差在外,我总会在行李中放上一两本书籍,既可解除舟车劳顿之苦,又可把平时无暇阅读的书读一读;工作之余,我也总会拿起书本,既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也给自己充一下电。尽管在年龄增长、职务变迁中感受到生活的诸多变化,但我对读书的嗜好却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福     
工作之余,能自在尽兴地读书,是做人的一种福分。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列首,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推崇。读书确是益智又开心的事。茶余饭后或夜深人静之时,独处一偶,悠悠的思绪伴着淡淡的书香,全身心地投入一行行文字之中,既读别人的思想,别人的喜怒哀乐,也读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沉浸于书的世界之中,心情是那样的安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恩泽     
回顾自己的法官生涯,可谓一直与读书相伴。无论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还是法治观念的提升,乃至人生态度的升华,当然得益于外界多方面的帮助,可是感受最为清晰的,还是读书的恩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