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成人院校之体育教学左金诚身体是工作之本,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古人云“德智旨寄于体,体之不存,则德智亦不存也,”人的身体是德智的载体,没有身体,则无德智可言;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德智再高,也无法优秀地为祖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信力建 《政府法制》2012,(23):35-35
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百无禁忌,什么都能吃,什么吃了都没事;而当我们身体出了问题的时候,就会对食物百般挑剔。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而且,身体健康时对那些稀奇古怪的食物更是倍感兴趣。其实,这不限于身体,国家社会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侵犯生命健康权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大方面,即身体损害(包括伤害致死)和精神损害。一般来说,身体损害和精神损害是无法以金钱计算价值和直接进行赔偿的。其补救办法就是对身体损害进行治疗,对精神损害进行抚慰。对身体损害进行治疗的经济支出和因身体损害而引起的收入减少,都是因身体损害所引起的财产损害,也就是身体损害的应赔范围;对精神损害的抚慰,目前最好或最常用的方法,莫过于金钱抚慰。所以,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赔偿范围,就是指围绕身体损害和精神损害这两个方面的赔偿项目和数额之和。一、确定赔偿范围应该明确的三个问…  相似文献   

4.
本文案例启示:对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剥夺人身自由的解释不可过于狭隘,在一定情形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也应涵盖其中。同时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也不限于拘禁,只要是能够使他人的身体被强制性地约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而使其不可能支配自己的身体脱离该空间范围的方法均属于本罪的方法。对于实践中行为人既不捆绑也不扣押受害人,而是夜以继日的看守、跟踪,符合特定条件时也可成立非法拘禁罪。  相似文献   

5.
谢尚发  高霞 《法制与社会》2011,(33):249-250
《雷雨》塑造了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蘩漪.而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以身体为中心,通过正常的身体、疾病的身体和鬼怪的身体三条路径,把蘩漪的形象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本文从药、热和鬼三个方面对《雷雨》中的蘩漪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这一正常的身体是如何沦为不正常的身体,并且最终走向疯狂的.  相似文献   

6.
一、作为与不作为的标准如何区分作为与不作为,传统的观点是按照行为的物理性质,也就是身体的动静来区分。如“依通说之见解,行为乃基于意思决定而为之身体动静。出于身体之运动者为作为,由于身体之静止者为不作为。作为又称积极行为,而不作为又称为消极行为。”在美国,作为(action)也是指“积极的身体动作”,不作为(omission)即“消极的身体无动作。”在日本,其学者也认为“所谓作为,是指进行一定的身体运动,不作为,则是指不  相似文献   

7.
陪球     
赵征东 《政府法制》2010,(16):41-41
我单位的小黄无论是棋类还是球类,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打乒乓球,球技非常高。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常陪领导打球,一来锻炼了身体,二来也与领导套套近乎,说不定有提拔机会,领导就可能想到自己。  相似文献   

8.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身体、美丽和智慧”。这不只因为身体是生命之本,是人之一切,还因为美和审美只属于人类。没有美就没有人生,不懂得羡,也就不懂得人生。现实社会之所以充满丑陋和罪恶,就在于还缺少美或美还处于劣势。因为只有美才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社会,推动文明,鼓舞斗志,增强信念,弘扬光明,抨击丑恶,揭露阴暗,给人们带来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体植入物和移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体植入物、移植物损害案件的报道也渐增多,与此同时必然会引起法律上身体概念的内涵变化和相关法医学鉴定等问题争议。本文对法律上身体的内涵和人体植入物、移植物损害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原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韩佳 《法律与生活》2011,(19):59-59
宋小姐是某房产公司的销售助理,她人缘很好,自从大家得知她怀孕的消息后,对她都是关怀备至。预产期在一天天临近,但恰逢房产销售旺季到来,部门其他同事都在加班加点,小宋也不例外,时常忙碌到半夜。小宋和家人都觉得身体不方便不宜加班,  相似文献   

11.
徐杰瑛 《检察风云》2023,(16):26-27
<正>攀岩运动,是极限运动中一个常见的项目,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冒险性。然而,由于攀岩具有高危险性,如若操作不当,极可能造成身体伤害。“我们终于收到了学校和攀岩公司的赔偿款,孩子的身体经过治疗也在慢慢恢复,非常感谢检察机关这段时间的关心和帮助!”近期,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金山区检察院”)“金港湾”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办理了一起民事支持起诉案,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8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法庭里,一名少妇拉着一个老者的双手泣不成声:“您自己想开点。咱啥也不要了!就等你回去……只要你身体好好的,我们就是吃糠咽菜……我们好好孝敬你……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少妇的痛悔之情溢于言表,老者也满面无奈与感慨。  相似文献   

13.
欧洲是较早进口和消费石棉的地区,石棉的使用不但对劳动者造成损害,也对企业周边居民以及劳动者的家属造成身体损害。自20世纪90年代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问题显现之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补偿制度的构建。法国是建立这一制度最早的国家,其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也通过立法对非职业性石棉受害者给予补偿,不过,由于社会情势不同,这几个国家的相关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演绎推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法律行为的推理,也就是典型的三段论推理。其结构特点是: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内容或原则,小前提是经过法官认定的法律事实,其结论则是具有法律效力且针对个别行为予以处置的判断和认定。例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那么,按照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如果王某因琐事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伤害,则王某应该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推理简洁明了,对解决常见的法律适用问题十分有效。但法律事实和法律适用是一个复…  相似文献   

15.
“人身”指的是人的身体。长期以来,我国民法学界普遍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事权利客体只能是物、行为、智力成果(也有人主张只能是“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人的身体则不能成为民事权利客体,而只有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才将人的身体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这种主张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还十分有害,迫切需要进行修正。我们绝不能说生命权的客体是物、行为或智力成果,它的客体只能是人的身体,同样,健康权、亲属权的客体也只能是人的身体。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民事立法的进展,在我国迫切需要将“人身”纳入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人的身体不容怀疑地是民事权利客体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一位网络写手在出租屋内猝死的新闻,引发人们的关注。在这之前,也曾曝出过几起网络写手猝死的事件。隐藏在猝死事件背后的是数以百万计的网络写手的生存状态:日以继夜地写稿,长年累月地足不出户,高强度地透支身体和青春,在这背后,是普遍性的低收入或无收入。  相似文献   

17.
江长涛 《中国审判》2009,(12):52-52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追求高质量与高效率,是衡量人民法院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最大期待。然而,如今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法官超负荷工作,通过体检,大部分法官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各种惩戒措施较多,法官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怕犯错的思想包袱比较重,造成个别法官怕接触矛盾,办案顾虑多,心理压力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对认知能力的探索、研究、测试、训练和保养也是聚焦于大脑的结构和机制;没有认识到我、自我或主体等能指、主词或概念所指谓的就是我的身体。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尝试性的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能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发明创造活动、以及诸如此类的身体智能、身体思维等要素和属性,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成就事业、创造历史、完善人性的根本。人们只有把人的本质性存在身体放在一切认知和社会实践的最高位置,才更加有利于推动人的智力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行侠仗义的黄飞鸿早已成为佛山历史与民风的一种代表。佛山也因此“城市名片”而在中国家喻户晓。不幸的是,近日佛山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黄飞鸿大师,而是因为一名两岁的小女孩连遭两辆车碾过身体、18名路人经过却无人问津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20.
论公民身体权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公民身体权及其民法保护杨立新一、身体权是否为公民独立的民事权利在我国民法理论和实务中,对于身体权是否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通常持否定态度,只承认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认为身体权为独立的民事权利。少数人认为身体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为公民所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