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无信不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前人总结出许许多多诚信的格言。如“人之所助者,信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巧诈不如拙诚”;“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等等。至于人际交往中讲诚信的动人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尾生抱柱”和“范张鸡黍”等。  相似文献   

2.
郑刚 《中国审判》2009,(4):96-96
人的生命中有很多“不可承受之重”,比如来自工作、生活、感情、人际关系等,因人而异。相反,生命中还存在着“不可承受之轻”!比如养尊处优,衣食无忧;不思进取,无所事事;还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但这种“轻松”会毁掉一个人,使其淹没于滚滚红尘而一事无成。正如古人说的那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3.
略论能与公     
能与公同是为官之要端。所谓能,无外乎指文化专业素质和组织指挥才能;所谓公,则指思想政治素质和“官”德,二者相辅相成。能是基础,“才为德之资”,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无才能则难以担当重任;公对领导者来说是根本,“德为才之帅”,任何一个人并非万能博士,其才能...  相似文献   

4.
李敬忠 《中国律师》2001,(12):71-71
“韵”之内涵 韵,在汉语言文字中有许多美好的含义: 韵,首先是一种和谐。它源于音乐,肇于诗歌,形之于人的内心境界。故韵者,见诸于人之言行,则是一种由人的风度、风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美的韵致。古人称之为“风韵”。 风度者,仪容、气度是也。其容止仪表,可为表率;容貌姿态,端庄大方。其“风仪伟长,不轻举止”;其“风姿端雅,容止可观。”;“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 风雅者,风流儒雅是也。其仪容姿态有学者风度,温文尔雅,博学详识,态度温和,举止大方,言谈文雅,不疾不厉,不亢不卑。故人有雅量,其…  相似文献   

5.
私法中的“人格”范畴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法律科学》2008,26(4):51-58
在私法理论和制度中,“人格”范畴具有“主体资格”、“主体”、“主体特质”、“主体性要素”四种含义。其中,“主体资格”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成为私法法律关系之主体的法定条件;“主体”指特定的实体获得主体资格后的法律状态;“主体特质”指特定的实体可以据之享有主体资格的其客观上所具备的属性;“主体性要素”则是人格权的客体,指自然入主体得以构成的且应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客观要素。这四种含义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主体资格”是“主体”得以形成的法定条件,“主体资格”范畴也就是用来描述“(某种)实体”与“私法主体”之间的“转化关系”的概念;而“主体特质”和“主体性要素”都是指“主体”(或拥有主体资格的“实体”)在客观上所具有的属性,这两个范畴都属于描述某种“事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说:“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段话有两层含意:一是“正君臣上下之分”;二是在此前提下,“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中”的解说。《中庸》第一章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中的概念提到了天地与万物的定位与存留、发展与衍生的境界,大矣哉!儒家经典及后人诠释中,随其所叙述的问题,“中”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述用词。如“中庸”、“中和”、“中道”、  相似文献   

8.
不可称量物质的近邻妨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法上不可称量之物的侵害,包括以下两点涵义:第一,不可称量之物“只能是煤汽、蒸汽、臭气、烟雾、煤烟、热噪音、震动、光、无线电波”等无形体之物,“而不能是砂土、石块等有具体体积的物质”;第二,“这些物质的侵入的不可称量是因为其非常弱小,对遭受侵入的不动产所有权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很小而不可称量,属非本质损害;”①这是对最典型意义上的不可量物侵害的规定。英美法、法国法则将相应内容分别纳入到“私益妨害(Private Nuisance)”和“近邻妨害”中加以解决。②实际上,这些国家同德国的“不可称量…  相似文献   

9.
俞思贵 《法治研究》2006,(12):34-34
中国是个官本位意识很浓的国度。自古以来在民与官之间,为官者受人看重,那是因为做官的人毕竟少数,且手中有权,多数人只能终生为民。古时的官,通常被称作“老爷”;现在的官,则时尚地被称为“公仆”。古时的官,除了世袭和册封之外,多数系科举制度的产物,重的是才;现在的官,除了政治条件之外,还要经过组织的考察和群众的推荐,要求德才兼备。古时的好官,崇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代的好官,强调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印象最深、最典型的就是焦裕禄了。  相似文献   

10.
萃岚 《政府法制》2012,(28):33-33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古语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凡贪官们一旦落马,尤其是被判死刑,便惨惨戚戚,叫苦不迭,哀鸣不止,往往出语“雷人”,惊世骇俗,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刑法现代化的发展,量刑的内涵也随之发生诸多变化。其中,量刑之“量”并非只是“量化”,而是“裁量”;量刑之“刑”并非只是“刑罚”,而是“刑事责任”;量刑之“过程”并非只是宣告刑的裁量,而是宣告刑等(如处断刑、执行刑、免刑)的裁量。这些变化,既是刑法现代化在量刑问题上的客观反映,也是量刑规范化的现代科学基础。在当前量刑规范化探索中,量刑基准等的正当性问题之所以遭受普遍质疑,在很大程度上就缘于对以上变化的弱视。  相似文献   

12.
“情节严重”作为诽谤行为入罪的一个必要条件,恰当确定其认定标准无疑十分重要。而网络诽谤因其实施域境等的特殊性,司法解释简单地以“点击”、“浏览”、“转发”之“数量标准”作为“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不仅有司法“偷懒”之虞,更是凸显其实质上的不合理性;应当代之以“导致受害人的社会评价严重降低或者名誉严重贬损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法学》2010,25(3):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法学》2010,25(2):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法学》2009,24(5):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6.
莫尔特曼于1964年发表了其代表作《希望神学》,在这部作品中,他强调希望,认为终未论是神学的“起点”,而非“终点”;主张基督教是关于“希望”学说的宗教;指出“希望”观念是基督教最根本的神学内核;并且在后来的多部著作中坚持以“希望”为其神学研究的主轴。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解析莫尔特曼著作中有关将来与希望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包括初查)过程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获案件,追回经济损失并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是每一个指挥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进一步阐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把战争取胜分为四个等级:慎谋能断而制教于未战之前是上策;施离间计而陷敌于孤立无援是中策;兵戈相见,进行野战是下策;攻城战则是下下策。笔者认为,侦破贪污贿赂案件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四个等次,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法学》2009,24(4):F0003-F0003
每一份刊物自有传统与品质,其生命在于延续与坚守:延续者,是精神之传承与使命之传递,经时间历练而成一种“传统”;坚守者,是态度之明确与立场之坚定,经时间淬炼而成一种“品质”。历经二十三载风雨路程,在历届编辑与读者的精心呵护培育下,《研究生法学》(研法)因延续传统与坚守品质而永葆其特色鲜明的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属性,坚定不移地追求新闻真实就成为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本能和职业品性之一。一个好的记者,必然具备很好的真实意识。这种意识决不容忍也不允许新闻报道中任何理由的“失实报道”或弄虚作假,不允许道听途说和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其与虚假新闻之不相容犹如水火之不容;犹如正常人之于毒品,之于“爱滋”.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是一个敏感话题。 由公权力造成的伤害,一经确认,当由国家赔偿予以弥补。然而,现实中,常常是邻居摘了自家的枣,立马会“寻他说理”;而抓错人、断错案,却鲜有人具备向“公家”要说法的“秋菊之勇”。观念影响之外,也折射出争取国家赔偿的程序之多、门槛之高、难度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