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差的冠军     
我的一个同学,别人总说她笨,说她不会有什么出息。在班里,她学习排名是倒数的,老师怀疑她智力有问题,因为她也格外地用功,她并不是个坏学生,是  相似文献   

2.
梁军 《江淮法治》2012,(12):16-17
她的3个情人,一个被她杀害,一个被她送到临狱,一个把她送进监狱。逃亡11年.她终于没有逃脱成为女囚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伊虹 《中国律师》2014,(6):26-29
正她勤奋,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有她为之提供法律服务洒下的汗水;她能干,一大批全国和省(市)房地产品牌企业,她都受聘担任法律顾问;她认真,青岛市政府、市政协召开的参政议政会议,常收到她有理有据的建议和提案;她好学,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年会上,都留下了她参会并做主题演讲的身姿;她爱生活,常常忙里抽闲地与父母牵手散步,陪老人旅游、喝茶;她懂生活,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或是一杯香茗、或是一杯咖啡陪伴她驻足于书香……她,就是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周海燕。  相似文献   

4.
袋中人吕后     
在她新寡的时候,匈奴史上最伟大的单于专程写信来调戏她。她并不算美,甚至不算年轻。之前人们叫她吕雉,“雉”是“野鸡”的意思,野鸡的寓意符合她乡下女人的身份,直到她嫁给刘邦。  相似文献   

5.
听说她是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听说她出生仅3天就被送人,听说她的养母并不想收养她,听说舞蹈老师夸她有天赋,听说她溜门钻窗盗窃10余起。主审法官说,她只有17岁。  相似文献   

6.
江平  曹阳 《江淮法治》2011,(12):42-43
她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个非常爱她的男人,在她面前是一副面孔,在她背后却是另一副面孔.然而残酷的事实却让她崩溃。  相似文献   

7.
武淮  王梓 《法制与经济》2004,(10):28-31
她是一名英姿飒爽、受人尊重的“女警花”。因容貌出众、业务能力强,她曾两度成为某知名公安杂志的封面人物。一个“黑社会”老板抓住了她“虚荣”的致命之处,将她包养,诱她染上毒瘾,又将她抛弃……毒品吞噬了她的灵魂。为筹集毒资,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召集三陪小姐等人敲诈勒索,乃至被逐出公安队伍。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她为逃避抓捕跳楼自杀未遂。2004年6月,她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警花”凋谢了……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咨询电话,称她的丈夫一直在外面和别的女人住在一起,现在提出和她离婚的要求.她听说新<婚姻法>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赔偿,所以要求她的丈夫给予她一定的经济赔偿.她的丈夫没有同意,因此她想就此事起诉,但是法院要求她证明她丈夫的过错.她询问公证处能不能为其收集证据帮助她举证.我回答说不能,因为公证处没有调查权.她又问我,知不知道现在有一些私家侦探可以帮助收集证据,通过他们取得的证据是否有用.我说私家侦探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所以他们收集的证据法院很可能不认可.  相似文献   

9.
“恳请法官判她无期徒刑,免得她再活在世上骗人。如果法官不能判她无期徒刑,我请求法官当庭释放她,由我接管她。我押她去卖身赚钱,偿还我的血汗钱!”这是被害人李德强在法庭上作的最后陈述。  相似文献   

10.
她疼他也疼     
她当初以为自己可以用身体的疼痛,用心灵的卑微来换取爱情,她失败了。最后她才知道,真正爱她的男人不会让她去切肋骨,她的肋骨如果疼了,他的也会疼。  相似文献   

11.
好心办坏事     
张擎 《江淮法治》2010,(2):15-15
一天,一位拄着拐棍,挎只竹编篮子的老年妇女艰难地走进法律援助中心。她说她姓谢,已76岁,儿子不养她,还把她6000多元的土地补偿费据为己有,村里又不调解。她要求我们帮她起诉,把钱要回来由她自由支配使用。出于同情和气愤,我立马从简给她办理援助手续,并建议由其所在地的援助站就近给其实施援助。  相似文献   

12.
不肖     
管军 《公民与法治》2013,(20):51-51
20年前,我的班主任老师去了一趟美国,在那里住了一年,侍候孙子。她回国后,我恰好在老家,去拜访她,问她为什么回来,她说在美国住不习惯。她说她曾去过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很多柜子样的小亭子,她以为是电话亭,结果一推门才知道是厕所。老太太在我们县里的大会上每年也是要坐几回主席台的,虽然她把这个笑话讲得很轻松,但是我觉得她也很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13.
凤舞 《江淮法治》2011,(18):44-45
她39岁,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某大型医药公司部门主管,为考博,她买了很多书,书桌放不下.她上街找人帮她做一个书架,于是.焊工钟健被她领进了家。3年后,她不顾路人的阻拦,在街上追杀钟健,直至将他杀死……  相似文献   

14.
复林 《方圆》2021,(8):42-45
刘红嫁给杜长伟的时候,她坚信他是爱她的。毕竟,深情告白、蜜月旅行这些仪式,离异再婚的她全都在杜长伟那里享受到了。只是,她到死都没有想到,从她被杜长伟在征婚网选中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把她当成“妻子”,而是一颗极具利用价值的“棋子”。而现在,她已经成了一颗“弃子”。  相似文献   

15.
袁晓贞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位邻家大姐。她40出头,戴着一副眼镜;她的笑容里透出的是真诚、善良和谦和;她做人低调,做事认真;她是法官,如果要拿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去比照她,那她就是浙江的“宋鱼水”。  相似文献   

16.
凌树 《法庭内外》2010,(12):49-52
贪官父母和哥哥外逃,她不愿过逃亡的屈辱日子,而是选择与自己深爱着的人结婚留在国内。 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人生之路突然变得异常艰难,她赢弱的肩膀无力承担生活的重压。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外逃贪官之女的名声招来无数白眼,她痛苦万分。丈夫不堪忍受因她而招致的灾祸,整日愁眉紧锁怨声不断,她心中的神圣的爱情离她而去。她无奈选择离婚,一个人在孤独愁苦中度日。  相似文献   

17.
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她却说自己还是单身。她和他认识仅仅5天,就做了不该做的事。她和他只两个月时间,就跟着他回到了他的老家过年。当他知道了她是有夫之妇后,他要离去,但她却不愿离弃,那一刻似乎充溢着感动。然而,不久之后她却再觅新欢,他当着那个男人的面,问她到底喜欢谁时,她却毫不犹豫地说喜欢那个男人,一时之间,这份由情、爱、恨交织的不该发生的事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大军 《江淮法治》2012,(20):46-47
河南大学,87岁的"洋教授"吴雪莉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出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65年前,她跟随中国丈夫踏上了中国这片国土,从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人生传奇。后来,经周总理的批示,她正式取得了中国国籍。如今,她的6个子女相继定居美国,她舍不得离开这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她想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她日日散  相似文献   

19.
齐耳的短发,沉稳的眼神,简洁而明快的套装,一看便知是位精干的职业女性。然而她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女性,她的勇气与魄力,她的医术与爱心,都在诉说着她不平凡的追求。她,就是中国性学会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特色医疗专家汪桂范大夫。早在1987年,当她还在医科大学进修时,她就深刻地体会到性病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2011,(7):31-33
她把忠诚当信仰,扎根基层调解岗位,从18岁干到61岁,黑发变成了白发。43年的坚守,尽管舍弃了太多太多,但她说:"我舍不得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还想再干20年!"她以和谐为使命,以血肉之躯和满腔真情,化无数起干戈为玉帛。尽管留给她的是10多处伤痕,但她说:"如果我的一点委屈能避免更多的流血,我觉得值啊!"她视公正如生命,面对公道和私情,她选择了公道。尽管她遭受了太多的误解,但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她说:"端平一碗水,认准一个理,既是调解的生命,也是我的生命!"她把群众当亲人,母亲临终时喊着她的名字,她却在调解现场摆事实、讲道理;爱人生病需要照顾,她却骑着自行车奔往械斗现场。她说:"我愧对家人,可我是人民调解员,奔赴调解现场是我的天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