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乐 《江淮法治》2013,(23):49-49
皖北农村外出打工的多。因而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我省民生工程自从实施了留守儿童之家这一项目之后.不少留守儿童放假就有去处了,而不是去游泳、打游戏,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件。现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内容也很丰富,有舞蹈室、图书室,还有亲情电话,孩子们也真正把这儿当做他们的第二家庭。  相似文献   

2.
“何为‘家’?一个家不仅仅里面要有人住,更要设施齐全,让住进去的人感觉舒心。”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阜阳颍东区河东街道办事处訾营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郝云波谈到“留守儿童之家”,一直强调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实用为基础,充分发挥“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0,(15):22-23
建设“‘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队”制度……今年上半年,太湖县人大常委会顺应群众呼声,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全县3万多名“留守儿童”筑造了温馨的“大家庭”,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4.
郑重 《法制与社会》2013,(34):242-243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与自卑心理问题,分析了“留守儿童”与“罪错行为”的内涵,并对留守儿童罪错行为的“六类成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罪错行为的“八大对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催化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从经济角度、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角度、教育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明 《江淮法治》2010,(15):30-30
规范低保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妥善解决拆迁补偿问题……在凤台县新集镇人大组织下,在该镇的县、镇人大代表每周开展一次公开接访活动,积极发挥代表作用,督促相关部门解决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群众的称赞。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利辛县人大常委会去年通过督办两件建议,为“特殊”儿童带来特殊的照顾,为“留守儿童”带来浓浓的关爱。让这些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蓝色的天空、和煦的阳光。  相似文献   

8.
吴冰 《法制与社会》2011,(15):71-72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面临的诸多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针对性的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分析留守儿童权益的损害,提出法律保护的建议,从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薛晨 《江淮法治》2010,(9):39-39
“在‘留守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问题常常被人忽视,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公路局党总支副书记周长霞今年初参加了区公路局组织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引起她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10,(8):56-56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周边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房山区法院近日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特点进行了专题调研。该院调研认为,“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亲自带队深入滁州、安庆、阜阳、毫州等地专题调研“留守儿童”问题,形成了由1个主报告和5个子报告组成的《关于我省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首次在全国明确提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其中,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同样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关注"留守儿童",积极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本文从保障人权、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从制度、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的存在,一方面折射出外来务工者在城市中经济和社会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呼吁教育等体制的全面改革。与已经伴随父母进入城乡的儿童相比,这些无奈地被父母留在农村的儿童,其实更加弱势,所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解决“留守儿童”的“保姆荒”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务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与此同时,大量农村的留守儿童产生,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也随之突出起来.由于监护制度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极易受到损害.本文在深入分析调研结果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学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近亲属以及国家对留守儿童应当承担的监护职责和义务,并对比借鉴国外的法律制度经验,试图提出建立合理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设想,提出“完善委托监护立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小康  周勉 《政府法制》2012,(22):18-19
根据全周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瑚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16.
周正 《江淮法治》2009,(19):55-55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7.
时丽 《江淮法治》2011,(13):44-45
“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谈起‘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安徽三祥羽毛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应武显露真情。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而逐步突显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爱,共同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并努力协同解决它。  相似文献   

19.
刘冲锋 《法制与社会》2014,(18):285-286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种种制度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难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缺少父母监护以及社会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容易发生越轨行为,甚至走向犯罪之路。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有效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应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使留守儿童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和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他们曾是“留守儿童”,他们曾是随“民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民一代”的父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