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赟之 《法制与社会》2011,(25):210+220-210,220
目前,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良好的,但在局部司法能力、审判作风、队伍管理、工作积极性、职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使法院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的行使自己的审判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改变法院队伍的现状,努力建立健全符合审判规律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着力打造"靠得住"、"信得过"和"有本事"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相似文献   

2.
民事审判权从作用上讲是国家用以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国家权利;从形式上讲,它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审判程序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而执行程序是人民法院行使民事执行权,强制实现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本文通过法院裁判文书的制作、法院执行方面浅谈了关于法院民事审判与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曾娜 《法治研究》2012,(9):127-131
近年来,为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法院在司法实务中日益重视公共政策的运用,在个案审理、司法解释及司法建议中经常可以发现公共政策分析。从审判实践看,法院一方面对行政机关的政策判断采取尊重的立场,另一方面出于有效履行审判职能的考虑,坚持对公共政策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减少公共政策适用中的负面性,法院应确立以下两个界限:不能背离法律规范的明确含义以及不可放弃法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法院审判方式的革新带来新的契机.互联网法院是所有诉讼行为及庭审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进行,专门受理特定类型涉网案件的法院.互联网法院对于推动审判能力现代化、诉讼便捷化、司法公正可视化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法院也在网络审判、网络拍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做法,我国应对互联网法院进行专门立法,明确互联网法院的受案范围、管辖规则等,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院体制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法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当修改宪法,将法院独立审判制度宪法化;改革现行法院体制,重新划分司法管辖区域,使司法管辖区域与行政管辖区域相分离,以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整合现行法院结构,将中级法院、基层法院设置为初审法院,将高级法院设置为上诉法院,最高法院作为终审法院,以区分初审和上诉审,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审判面临事实查明难度大,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领域之间缺乏沟通,确权纠纷解决程序设计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业已形成较为一致的趋势和做法,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规划设计应当合理借鉴比较法经验,秉持战略思维、国情思维、改革思维和治理思维,按照四级两审、交错并行的纵向架构,均衡分布、两区分离的横向布局,在案件管辖上实行民事、刑事和行政纠纷的三审合一与技术类纠纷的集中管辖,通过准确的程序定位与有效的程序衔接提高确权争议解决的效率,以多元设计的程序规则和增设序列的队伍配备保障知识产权法院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司法审判是法院的首要职责和第一要务,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法院的定位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法官无疑是法院系统最核心的职业角色,而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法医、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都属于为法官的审判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性角色。可以说,在所有上述司法辅助人员中书记员是与法官审判活动最接近的一种职业角色。法院的书记员是法院系统重要的具有独立地位的司法辅助人员,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书记员和法院的司法警察、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一样都不属于司法官的范畴,但书记员是保证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书记员的工作是专门为法官的审判活动提供服务,以保证诉讼活动顺利、明晰和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8.
张岩 《法制与社会》2011,(6):220-220
新时期的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应该紧紧跟随当今时代发展的脚步,突出法院工作的特点,谋求新的跨越.因此,立足于法院工作实际,本文认为应把"求实"、"求新"、"求民生"作为今后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法院审判管理的运行体制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法院内部管理框架中存在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这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院审判管理的公平性,当然,致力于我国法院审判管理体制研究的有关人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以建立科学二维度管理体系来削弱法院审判管理的行政效力,进而规范法律体制的合理运作,保证国家及社会各方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基于法院审判管理的去行政化及其有效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强化我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管理效能及其执行效率带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人们对人和事组成的系统运动,变化,发展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行为。人民法院管理是指对人民法院组织人事,审判业务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法院工作效果的组织活动,从系统论角度来说,法院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宏观管理是指国家对法院的管理,中观管理是指法院系统自身的管理,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一个具体法院对自身的部门,人员,工作的管理,本文仅就微观管理中基层人民法院的管理改革做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落实司法责任制就是要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对审判权的运行方式进行改革,目的是建立权、责、利、能相统一的司法责任制。这一改革旨在实现审理权和判决权的合二为一,保障审理权和判决权的一致性,区分了司法行政管理权和司法裁判权,有利于实现司法裁判的职业化、专业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制度中的弊端早已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但如何重新构建这一制度却引发了强烈的争议。本文认为只有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构筑"调审分离"的基本框架,并实现"审判机制为模板、法院调解为平台"的基本制度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院调解制度的缺陷,并实现其平息民事矛盾的基本功效。  相似文献   

13.
审判权是国家判断权。因此,审判权的统一行使,是审判权特性的必然要求,其结果既表现为行使主体的特定性,又表现为类案裁判结果的稳定性。从目前实践来看,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的制度设计和运行结果较好地实现了裁判制度的统一,但审委会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阻碍其制度目的实现的问题,亟需改革。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审委会制度的存废之争等宏观的制度考量,本文将转变视角,从基层法院审委会的微观运行入手,提出制度完善的建议,以期寻求适合基层法院审判权统一行使的最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疑难、复杂、重大案件讨论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是,随着司法领域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审委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司法环境而言,不宜简单地废除审委会制度,而是应当结合司法改革实践,对其组织结构、性质、职能平衡等方面内容进行改革.将审判委员会由现在的最高审判组织逐步转变为案件咨询组织,通过改革组织人员结构,建立专业审判委员会和审委会全体会议的双重结构,开展不同的职能;通过限制案件讨论范围,强化其总结审判经验和审判管理方面的职能,为基层法院涉及全局性的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李富堂 《中国审判》2009,(11):90-93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屈指算来我到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工作已有十九个年头了口在这十九年里,我亲历了石铁法院的成长,也见证了全国铁路法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孜予  全荃  常柏 《法律适用》2014,(6):103-107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浪潮下,法院应当如何找到适应性的形态?美国密歇根州网络法院是一个可供选择的答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网络化,市场与交易也电子化,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司法在技术上可行,而在大众心理上也成为需求。为回应时代的需求,我国法院也在尝试进行类似网络法院的实践。然而,这些实践在形态上多样,分布上零散,显示出一种无序发展的态势。因此,我国亟需在比较他国网络法院实践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对网络法院进行专门立法,使网络司法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立法机关加快立法,依法治国的程度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人民法院在执法工作指导思想、法律政策、工作重点、审判方式、内部体制、法官培养、国际司法协作和交流等方面也都有了许多的变革与发展。有些变革甚至是历史性的。从宏观上对这些脉络进行一些回顾整理,对社会各界了解法院近年来的运作和发展,从而从一个侧面审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发展趋势,谅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12,(3):6-6
曲靖中院诉讼服务暨综治宣传如火如荼在今年3月的综治宣传工作中,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开展诉讼服务暨综治宣传系列活动。在普法宣传进校园、进山村、进社区的同时,该院安排了一批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和学生进行旁听;还邀请新闻记者和市民亲历法院走进法院审判、执行活动,让市民体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