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6,(2):114-119
在环境法领域,生态修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名词,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法律属性看,生态修复是人为主导下对环境破坏进行干预恢复生态和谐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行为。在当前环境保护阶段,生态修复既是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又是环境侵害的必要生态责任承担方式之一,生态修复最能有效吻合环境侵害的责任承担本质要求,最能发挥生态保护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少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完善体制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上述每个方面的内容,又都可以提炼出若干个具体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和新动力?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最大难点也是重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要走依靠内需之路,同时,中国经济也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模式的实践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修复性司法在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不断加强,我国环境司法领域也正在引进修复性司法理念并尝试进行本土性的改良。生态修复性司法理念弥补了原有环境司法中只注重惩罚不注重激励、只注重保护不注重修复的弊端,并借助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美丽中国梦。目前,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制度的实践类型主要有政府运行模式、法院运行模式和第三方市场运行模式。对三种运行模式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完善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制度的现实路径,以期实现修复性理念在环境司法领域的改良与构建。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河南省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指出要实现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科技,完善政府职能,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生态产业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扩大内需是关键,促进消费是重点。内需和消费需求不仅是生产和再生产的最终目的,而且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内需增长和消费升级,既是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省人大财经委工作安排,2010年11月上旬,财经委调研组听取了省商务厅“关于我省扩大内需、促进城乡消费情况的报告”,就扩内需、促消费的作法、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在宝鸡市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司法实践中采取的三种执行模式,均致力于帮助人民法院克服专业技术短板,无法真正解决生态环境修复执行的结构性困境。个案中创设的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将执行的事务性工作通过法定形式交由专业机构或组织代管,并以管理人为平台回应公共利益代表的监督诉求,更加契合生态环境修复执行需求,具备作为一项专门性执行制度的价值。细化执行实施权的多元配置,是通过生态修复管理人制度破解“执行难”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该制度规范的内在逻辑。在制度构建过程中,有必要对管理人选定程序、代管费用的使用管理以及公众监督机制等核心规范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生态修复是采煤塌陷区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最先由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提出,主要强调修复技术和方法。本文则从环境法学角度对生态修复进行审视。本文选取山西省晋东南采煤塌陷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地区考察采煤塌陷区的危害,并将其置于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大背景下探讨地方立法上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悦  李燮  胡波 《法制与社会》2010,(16):184-185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申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根本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没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对于冀州来讲,必须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经济模式,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相似文献   

11.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蜕变日益严重的客观现实做出的理性选择。它关系到国民经济是不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经济安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子孙幸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特有的角色决定了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政府的引导、支持、倾斜,直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应该从认识上入手,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科学管理体系,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紧紧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更加注重和五个坚持的要求,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服务等检察职能作用,从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9,(1):62-69
生态协议修复模式是在绿色理念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与创新,包括多种方式的践行样态。协议修复模式是一种生态损害与纠纷解决的制度设计,是调解机能与价值的转化与改进,蕴含着强烈的法理逻辑与价值考量。作为一种创新性司法实践,生态协议修复模式仍然面临着众多的迷局,包括适用条件迷局、协议主体迷局、协议内容迷局等方面。立法完善以及检察机关的角色重新定位,将有助于破解生态修复协议模式在推进与践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众多迷局。  相似文献   

15.
7.5%,这是温家宝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2年GDP目标增速。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在"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实际增速高达11.2%,2011年GDP增长9.2%的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低于8%的目标调整,体现出非凡的理性务实和决策智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与时俱进新理念的提出,使得环境法治的重要性愈发凸现,环境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必然命题下的必由之路,而我国目前环境法治状况必须围绕生态文明的理念作相应的调整与重构。  相似文献   

17.
环境恢复眭司法是环保审判的重中之霞,也是环境司法的落脚点,即在依法追究破坏环境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同时,还要求其承担对已破坏的环境恢复到损害前状态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韩洁  罗沙 《法人》2007,(8):15-15
下一步我国将在更多方面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从今年一系列旨在缓解贸易顺差的关税调整,到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再到支持节能减排的各项财政政策,我国的财政政策正进一步向经济结构调整倾斜,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范围仍过宽过大、各级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随意性较大、趋利化动机严重等问题,当务之急是破除阻滞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体制障碍,加快生产要素价格机制、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机制和金融体制等改革进程。进一步转变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制度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持续增强政府微观经济监管及服务职能,加快政府对外经济管理职能的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20.
张良庆 《中国律师》2010,(12):74-7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战略举措,也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同样,经过30多年发展的我国律师业.也已经到了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服务市场来说,偏重于事后救济层面的诉讼法律服务供给已显现饱和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