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经历了探索、试验后,进入到推广阶段。其间取得的成绩与大学生"村官"本人的全心投入、党政机关的培训保障以及各高校的智力支持密不可分。同时,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实施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它是国家的导向性政策,从法律层面来看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大学生村官”确切的说是村官的助理,实施这一计划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曲折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在法律层面、制度层面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活力论视角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但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困境问题。从社会活力论的视角看,大学生“村官”计划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体、资源、制度、精神四个层面的社会活力因素的匮乏。不断激发这四个层面的社会活力,是大学生“村官”计划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广大基层农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不清、工作能力不高,农村的不良环境制约着大学生村官的进步成长,乡镇截留借调大学生村官现象突出,大学生村官长期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定期选聘制度,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现实工作预览,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组织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营造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促进就业与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某镇村官为例,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并就该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的“重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广泛关注,其特有的“村官培养链”模式不但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顽疾,而且补齐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短板,但该模式在前期招录分配环节仍然存在报名区域比例结构不协调,“村官”专业衔接对口率低,招录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完善报名招录体制,改革“村官培养链”的上游环节,对于实现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人才资源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政策执行数年后,某些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大学生村官带给农村的新鲜和制度中日益明晰的问题也正反映了基层干部的一些现实境遇。通过了解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期待和现实扮演,对比农户和基层干部关于村官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讨论当前村官的政治环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8.
在“三农”工作进程中,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支骨干力量。作为国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大学生村官不断强化“三农”服务意识,在提高农民主体性、增添农村活力、焕发村民自治组织战斗力、改善“三农”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成为“三农”政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制度不仅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培养新型干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如制度设计缺乏人性假设这一理论基础,缺乏公平原则,缺乏法律制度作为保证,缺乏稳定性。建议加强制度化法律化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以增强制度的稳定性,改革高等教育以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完善农村引入大学生制度以增强制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2008年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通过各方努力,大学生“村官”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以及大学生“村官”们自身共同努力,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创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格局、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探讨大学生村官计划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长期性、连贯性的支持和保障,成为各级组织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内容型激励理论展开分析,探讨江苏省的经验做法,建立大学生"村官"的服务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安全的众多维度中,文化安全相当重要。英语学习是大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重要途径。调查表明:英语学习年限与学习者的目的语文化认同呈正相关,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很大。因此,英语教学应对工作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引导学生理性面对,并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补充优秀的本土文化,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中应运而生,并广泛传播,对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的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泛化现象。全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泛化成因及其折射的大学生心理特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基层党政干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通过对建德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日常管理、培训培养、成长成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组织部门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途径和手段加以改善、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把握社会稳定形式变化,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上,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公安机关组织部署了“大走访”活动:工作机制上,从后发型到先发型,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方式方法上,结合本地区治安实际创新走访内容;群众工作方面,强化责任意识,着力解决问题,力戒形式主义。活动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解决了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密切了警民关系。总结这次大走访的成功经验,将大走访活动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深入持久的维持下去,建立长效机制,这对推动新形势下的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衡量法治社会的指标不仅体现在法律作为工具的合理性上,更应该表现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状况以及人们对法律的信任与关爱程度。法学教育的出发点和依归最终要落实到对法律信仰的教育上来。作为执行与维护法律的未来公安民警,在接受法学教育的大学期间应当养成对法律坚定的信仰。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而影响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效益。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法律信仰理念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审视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劳动法适用问题,认为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适用劳动法保护弱者的立法原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成年人,大学生通过劳动积累劳动经验,自力更生,更需要得到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建国后根据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变化,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是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内容,这段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深远的消极影响。认真分析总结这十年间知识分子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谓“蚁族”,是指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大学生宁愿做“蚁族”,在大城市过着艰苦生活也不愿到中西部或回乡就业。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蚁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太令人乐观。积极探索“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内容和新途径,对于“蚁族”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