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国家的“全息”现象、国家定位、政治经济转型、危险的“盆地”现象和怎样融入国际社会等层面分析了中亚各国的战略走向。中亚各国面临两个战略过渡:一是从苏联的组成部分向完全的独立状态过渡;二是从传统模式向新的模式过渡。本文还指出,中亚地区正受到三股极端政治势力的威胁。若干内外因素影响到中亚各国的稳定。独立后中亚各国越来越展现出独特的社会风貌。重塑自我和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中亚各国的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的政治大地震波及地区各国,但程度各不相同。阿拉伯共和制政权持续动荡,而君主制政权相对稳定。土耳其、伊朗地区影响力上升;巴以和谈搁浅,前景堪忧;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南苏丹赢得独立,但将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中,东南亚各国的对华友好协会是这个地区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民间桥梁,而华人精英则不同程度地在各自的协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有的在前台起主导作用,有的在幕后起主导作用,有的担任辅佐角色,也有协会华人尚处于缺位状态。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公共外交中,各国的对华友好协会可以作为公共外交的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是中国西北周边重要近邻,不仅有着漫长的共同边界,而且由于地缘文化的关联性,中国与中亚各国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特殊的国家关系,决定了各国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必要条件中“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集体安全”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实现这些必要条件时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的必要性。1991年末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出现的五个独立民族国家急需构建各自的国家安全模式。其中,与中国关系的定位成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同时,正在进入全面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出于稳定周边环境的需要,也必须与中亚国家建立互利、协作的睦邻关系。随着世界和地区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水平在应对共同的安全威胁因素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安全合作成为发展新型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30年来,首先取得的重大合作成就就是在安全领域。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地区安全形势的演进,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维护自身稳定时,也把促进区域安全视为共同职责,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协作模式。当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与中亚各国均遇到各种新挑战。在安全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形成彼此可以倚重的安全共同体,这种理念正在成为得到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5.
缅甸人口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四八年一月四日,缅甸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吴努任总理。这个国家从一八五六年起到宣告独立,一直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在全国人口中,具有印度佛教文化的蒙古人种占大多数。种族和人种的多样性是人口的重要特点。缅甸基本上属于以生产稻米为主的农业经济,大多数人住在乡村地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世界各国的政治现象越来越复杂。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存在政党。据统计,目前约有2000多个政党活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舞台上。在现代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政党是最主要的政治行为集团。政党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要素,也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及其民主制度的主要方式。因此,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首先有必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政党,否则就无法深刻了解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苏联后期以来,南高加索地区一直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使用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来考察冷战后影响南高加索安全的独立政治行为体,可以认为,南高加索地域的无政府状态,是因其处于俄罗斯与欧盟两个安全复合体夹缝之中而产生的。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在当地维持权力平衡状态,主权行为体的权力弱势以及大陆品性促成的国家间关系文化,导致南高加索形成了无结构的安全态势。各国难以解决的分离问题以及国际势力对南高加索国家分离问题不恰当的冲突管理,导致南高加索地区冷冲突长期存在。俄罗斯、欧盟与美国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博弈,影响了南高加索地区因分离问题而产生的冲突的解决。较之于中亚国家,南高加索独立的安全复合体较难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独立后,探索建立区内一体化组织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中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和发展与区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地区实力,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亚国家经济呈稳步上升趋势,各国对解决区内合作问题的认识发生变化,普遍认同通过谈判和妥协是寻求区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同时认识到来自区外的投资和援助治标不治本,中亚地区事务的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区内国家的共同努力.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力推动和提议下,组建新的中亚一体化组织"中亚国家联盟"的进程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9.
张玉国  白如纯 《当代亚太》2007,(1):30-35,43
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是相关国家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问题.伴随着朝核问题的发生、地区安全机制的探索和东北亚地区秩序的构筑,这个问题重新引起各国的重视.特别是在朝鲜核试验之后,建立和平机制更成为紧迫问题.永久和平机制的建立与半岛南北统一问题、大国战略安排以及地区秩序重构等紧密相关,各国既存在共同利益也有难以简单调和的分歧.和平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各国来说,需要冷静思考,长期研究,共同协商,真诚行动;立足于机制的有效性,探讨机制的合法性,认识机制的局限性;不断调和矛盾,预防冲突,共同探寻缔造和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印尼军人官僚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先后取得独立。但是,独立后,它们的政治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些地  相似文献   

11.
五、六十年代马来西亚拉赫曼政府的“一边倒”政策①孟人杰1957年马来西亚获得独立,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一直到1970年拉赫曼下台,其政府执行的是倒向西方的政策。这个政策可以通过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以及马来西亚在地区形势中...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历史文化复杂,乌克兰三次争取独立的历史都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相关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革命及俄国内战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乌克兰提供了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自己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乌克兰地区各种势力的不同要求,各种力量在乌克兰地区激烈博弈,最后布尔什维克取胜。一战前乌克兰地区分属于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两国,一战后,则分属于四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获得了乌克兰的大部分,波兰获得了加利西亚和从前曾属于俄国的沃伦部分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喀尔巴阡罗斯,罗马尼亚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当时与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利益相关的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也对乌克兰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研究俄国革命及内战期间乌克兰地区各种力量的争夺,对理解和认识当今俄乌冲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东欧诸国中,1995年经济形势最好的国家是波兰。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7%,其次是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独联体各国仍然是负增长,平均下降5%。 在原苏联地区各国,工业生产的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控制。经济增长缓慢的若干国家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好兆头,例如产品的质量有了改进,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时雨 《德国研究》2010,25(1):68-77
1月2日德国《商报》发表该报委托企业咨询公司Droege&Comp做的一个关于竞争力的民意调查。这家公司就世界上10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询问了5个欧洲国家的1100名高管企业高管。这些高管对当前危机中各国经济发展的预计比危机前都大大下调,但他们对中国竞争力的信心却出乎意外的强劲。《商报》说,在这个以1至5分打分、1分为满分的体系里,中国仍然得了2.4分,属最好行列。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依托于既存的世界秩序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并与世界秩序之间会有相互构成性的关系。通过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历史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内在运行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在这方面的不同运行逻辑。作为海洋国家的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有着较为完整的政治哲学论证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美国的生存原则,其所主导的秩序却无法有效覆盖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有效覆盖,需要有海洋化的大陆国家来完成。这个过程会重新定义世界秩序,同时也伴随着对于相关各国的重新定义。"一带一路"战略在这样一种思考视域下会获得其历史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独联体既是大多数后苏联独立国家开展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的平台,又是关系到俄罗斯发展前途的一个关键点。它历经10年的曲折发展,今天却沧桑依旧,面临很多难解的问题。尽管其中一些国家为弥合各国间存在的分歧做出一定的努力,也制定了不少文件,力争使该合作组织的职能机制化;另一些国家则对该组织心存疑虑,表现出更多的独立和离心倾向。本文对独联体的发展历程、现状、前景与俄罗斯相关政策选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温北炎东南亚华文教育,在战后十年有过短暂的发展,后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受到各国政府的限制或禁令,陷于衰落时期,到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使用华文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一位东南亚问题专家曾经这样建议:“防止日本利用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东南亚的最好办法是不要在该地区形成权力真空”。不幸是的,最近苏联的解体和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收缩确实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东南亚各国人民无不带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看待本地区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日本今后会不会挺身而出填补这个真空?如果会,则以什么方式填补这个真空?欲要回答这个问题,分析日本战后东南亚政策的发展和演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处于国际劳动分工和国际经济中不利的"外围"地位。国际经济危机使得外围国家有了一个很好的突破机会。中亚国家超越"外围"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在独联体欧亚一体化空间内的合作,特别是中亚国家间的次区域合作来实现。中亚国家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单个国家无法有效解决。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客观、自然的进程,符合中亚各国的国家利益。中亚经济一体化的优先领域是:水和能源、贸易与经济、交通等。中亚各国的政治意愿以及财政资源能力,是中亚能否从外围到中心、能否在中亚地区一体化上取得成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撒南非洲文盲人口是世界文盲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非洲独立浪潮以来,撒南非洲各国均长期致力于扫盲工作。作为发展态势良好的国家之一,塞内加尔在扫盲领域的工作成效得到了一致肯定。塞内加尔自1960年独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减少文盲人口数量,不断加大扫盲教育的力度,持续完善国家扫盲教育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扫盲教育计划,优化扫盲教育管理机构,加强扫盲教育师资培训,确保扫盲政策落到实处。塞内加尔扫盲教育在提高教学质量和降低文盲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扫盲教育经验和教训可为其他非洲国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