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将老子纳入研究视野,并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三点界定:第一,在立言宗旨上,老子主张不仁、能忍,与以仁为宗旨的孔子思想截然相反。第二,在人生哲学上,老子不为名利,与孔子的尚名主乐背道而驰。第三,正是对老子立教宗旨不仁、能忍和人生处世不为名利的认定使康有为确信老学与孔学处于争教之中,同时也注定了他对老子和老学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悬案。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亦颇具启示。公元前五百余年的某一天,两位衣袂飘飘的智者翩然相遇。时间,不详;地点,不详;观众,不详。但是,他们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3)
《道德经》中含有大量治国思想,老子从描述“道”及其特征中逐步阐述了他的治国理念。在利用《道德经》治国思想时,务必要厘清老子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当代中国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是顶层设计者治国理政的主题,所以利用全面深化改革对老子治国思想进行评述会让其具有现实意义。改革所要求的简政放权就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治国理念具有某种契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老子的治国思想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2)
杨朱与老子之间存在师承关系,杨朱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片面发展。由于他的思想具有颠覆性,在战国初年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孟子严厉批判的对象之一。在先秦典籍中,他的思想被归纳为"重生""贵己",这正是老子"以自为本"的本体论在人生领域展开并发展的结果。在战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下,杨朱"重生"思想对于身的重视和他对当权者不配合的态度是一种反抗姿态,这意味着个体意识的觉醒。杨朱后学将杨朱重生思想从一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进步思想变成一种技术性的卫生之学。如果说杨朱对于老子是片面的、极端的发展,杨朱后学对于杨朱则是庸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位哲人,其著作中包含着大量的认识论概念、范畴,认识论思想在其哲学思想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把"道"作为认识的对象,以"闻于道"作为最终认识目的,并且认为只有通过"静观"、"玄览"才能"识道"同于道"。  相似文献   

6.
论道     
吴琼 《学理论》2013,(7):46-47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把"道"作为世界的本体。《道德经》以老子的"天道观"为出发点,进而推及人道观和治道观,使其成为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国家治理方面的书。从天道、人道、治道三方面对老子的"道"的思想进行浅析,以更好地去理解老子的这部大作。  相似文献   

7.
张强 《学理论》2012,(31):162-163,217
作为道家思想的奠基著作,《老子》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嬗变。从《老子》是否为兵书、《老子》对战争的总体理解、《老子》中的军事谋略以及《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四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老子》军事思想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亚琴 《学理论》2009,(10):14-15
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要晚两千多年,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让人信服。本文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语境下论述了老子思想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主要包括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主观源于客观的唯物法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五德终始说"之"德"既有对"五行"含义,即物质的本性、天性之含义的继承,又生发出君主后天修养之道德新义,这是吸收了老子<道德经>思想营养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庄周讲道和现今讲话●李耐因老聃又名李耳,是后世称之为老子者。他可是中国古代的大学问家、大哲学家。古时候没有照相术,后世人们只能凭想像猜测他是个什么模样儿。老子在人们想像里的形象却不大美妙:有点像三家村私塾的老学究———瘦骨嶙峋,一脸灰色,几根稀疏的胡...  相似文献   

11.
老子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源远流长。老子的道廉思想具有内隐性,他提倡要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以人为本、尊道贵德;以正治国、廉政爱民。它启发当代领导干部要清心寡欲、廉政为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学习和研究老子的道廉思想,对于传播和弘扬廉政文化,加强我党的廉政建设,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读书札记诠译(续一)——出入佛道 (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首推老子说起道家思想对毛泽东文化心理的影响,自然首先要想起春秋末期的老子及《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统共虽只有5000言,但其内含却很丰富、深奥,是旧时学子的必读书籍之一。毛泽东青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即已非常熟悉,在他的《讲堂录》里便记有:  相似文献   

13.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苟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企业领导者的启示山西大同糖厂党委书记杨英光韩非是我国战国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与李斯同为苟子的学生,但他没有师承苟子,而是继承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吸收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从而成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孤愤》、《五蠹》等著作受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0)
在当前物质飞速发展,人们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落地生根回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以分为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道法自然、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观、人生观和修身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圣人。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中国哲学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哲学是其间优异的组成部分,老子哲学思想就蕴含了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以"道"解说世界万物的演化,着重人与自然和谐、尊敬客观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彼此控制、彼此平衡。老子哲学中领导思想的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无为",它的思想在这些基础上论述"道"的内涵,并构建了以"道"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留给现代人类的一份重要遗产。无论其表现形式是经验抑或教训,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积极的思想材料,也为现代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笔者欲从老子起始,梳理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进程,旨在探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的和历史的根据,得到蔡典维、李傅先生来自不同视角的批评和教正,甚是感谢。但对二位先生的基本观点,仍不敢苟同,辟文继续切磋如次。  相似文献   

18.
一口之间,唇、齿、舌紧密相连。有两个成语典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是“齿亡舌存”和“唇亡齿寒”。《说苑.敬慎》里记了一件事:老子的老师常纵有病,老子去看望他。常组以“过故乡下车”、“过乔木而趋”等人生经验教导老子,要他领悟做人的道理。然后,老师又张开口让老子看,问他:“我的牙齿都掉光了,而百头还好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上老子心领神会!回答说:“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就是说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它大刚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思想遗产博大精深,古今中外研究者甚多,然其结论却很难统一,待发掘的思想和探讨的问题仍旧不少。限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我只想从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中,发现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以理清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流传和承继脉络。拙作《老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初探》(载于《理论探讨》1981年第6  相似文献   

20.
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老子思想的独特智慧得到了深刻运用。习近平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大国胸怀体现了老子"大邦者下流"思想,习近平遵循规律、尊重民意的治国态度体现了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思想,习近平真抓实干、蹄急步稳的改革举措体现了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思想,习近平居安思危、见微知著的国安观念体现了老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想,习近平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交往原则体现了老子"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思想。习近平治国治理实践不仅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也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